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 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讨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治疗时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笔者医院进行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分组实验,其中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有效性及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3%,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3.5±7.5)天,对照组有效率为80%,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32.5±6.5)天,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时进行护理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其中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临床护理不断推广的新型护理模式。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康复;护理干预
下肢静脉曲张多是由于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关闭不全导致的浅静脉血流反流,增加下肢静脉压力引起,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下肢酸胀不适、钝痛感、易疲劳、静脉隆起、迂曲,主要集中于小腿内侧大隐静脉[1]。长期患病者腿部会有色素沉着、脱屑,严重时会引起湿疹或溃疡[2]。但下肢静脉曲张因长期的治疗会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为了提高治疗的效果,本次对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将护理干预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的变化进行探讨,具体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60例脑梗塞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30例患者,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都在18-60周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7.3±13.6)岁。对照组有患者30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都在18-60周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3.3±14.7)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主要措施为,(1)建立档案:患者入院治疗时,进行健康档案建立,将患者的基本病情进行记录,并交由责任护士进行整理,根据患者治疗的过程进行追踪记录,督促患者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2)心理护理:加强沟通,适当的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通过与其他病友相互沟通或者与家属的有效沟通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3)健康指导: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合理有效的健康指导,主要针对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进行指导,并对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4)疼痛干预:术后患者会发生切口疼痛,因此术前对患者进行疼痛宣教,对镇痛药物的认识以及相关阵痛方法进行宣教,术后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制定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与患者进行沟通,或者听音乐来缓解疼痛。(5)功能锻炼:制定合理的锻炼方式及活动量,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弹力绷带和弹性袜(术后2周包扎弹力绷带,穿弹力袜时可同时抬高患肢)。(6)预防护理:嘱咐患者控制体重,适当的体育锻炼,在增强全身体制的条件下,可起到加强静脉管壁的作用,如跑步可使腿部肌肉活动增强,挤压静脉内的血液,使其流动更加通畅;患者穿衣时避免紧身衣服,以免使血液聚积在腿部。适当的进行抬腿(有助于减缓静脉曲张),睡觉时抬高床尾,有主于睡眠时的血液回流。(7)治疗护理:术前2天,每日用温肥皂水洗净大腿和腹股沟部,以减少术后感染机会;手术时,仔细寻找大隐静脉根部的分支,予以逐个结扎切断,防止术后形成侧支循环,致下肢静脉曲张复发;术后鼓励患者及早期活动下肢,术后1-2天,每12小时下床活动1次,每次5-15分钟,以后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双足下垂不动,久站及过度活动。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本次实验不做详细赘述。
1.3效果评价
评价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及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其中护理有效率包括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与治疗效果,护理效果以临床症状及造影检查诊断为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造影检查诊断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造影检查诊断好转;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消失,造影检查诊断异常。患者出院时对其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从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角度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设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3.3%(28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3.5±7.5)天,对照组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0%(24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32.5±6.5)天两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护理干预是在患者入院时就进行的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不良习惯,能够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据临床调查显示[3],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需要经过长期的治疗,才能恢复健康,但长期的治疗会引起患者发生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悲伤、自卑等[4]。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因此进行护理干预尤为重要,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护理指导,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和治疗习惯,有效的控制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曲患者的康复治疗有显著效果,是临床护理值得不断探索及广泛应用的一种护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屈美荣,隆自菊.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8):44-45.
[2]吴玉兰.预见性护理干预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4):77-79.
[3]卢清丽.综合护理干预在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的效果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2):310-312.
[4]曹梅.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12):251-251.
论文作者:杨永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静脉曲张论文; 术后论文; 实验组论文; 静脉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