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水产养殖主要分为海洋渔业生产和淡水养殖生产两种,海洋渔业生产通常要在临海地区选址生产,所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海洋资源日渐匮乏,导致海洋渔业生产的利润持续减少。避开海洋渔业生产的缺陷,淡水养殖逐渐受到了青睐,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同样也有很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例如淡水养殖病害问题就是困扰着养殖户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淡水养殖的现状以及淡水养殖常见的疾病,对无公害淡水养殖中的病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淡水养殖;疾病;病害;原因;无公害;防治技术
我国淡水养殖面积居世界首位,养殖的水产品更是多种多样,但淡水养殖也同样存在着局限性,由于内陆水质更新速度慢,增加了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难度。以下就无公害淡水养殖中的病害防治技术进行探讨。
一、淡水养殖常见的疾病分析
淡水养殖常见的疾病主要有:(1)细菌性疾病。第一、细菌性出血病。受细菌性出血病危害最大的是草鱼,草鱼在患病初期,其典型表现症状是轻度出血,一般可表现在鳍基、鳃盖、口腔和上下颚部位。患病严重则可呈现体表出血状况,并伴随腹部膨大、肝肾红斑点症状,甚至有些鱼类会出现鳞片竖起症状。第二、烂鳃病。烂鳃病也是细菌性疾病的一种,此病最易危害草鱼和鲤鱼。患病初期,病鱼会呈现游动缓慢、食欲不振、头部发黑,并且鳃丝粘液变多等症状。(2)病毒性疾病。在病毒性疾病方面,草鱼最易发生的是血病,此种病在发病时,会使病鱼的腮、眼眶周围,以及头顶、上下颚等部位产生充血现象,鱼体呈现暗黑色。一般情况下,此种疾病易发生在2.5~15cm长的草鱼身上,但也并不是绝对的,二足龄以上的大鱼有时也会患上此病。(3)寄生虫性疾病。第一、粘孢子病。粘孢子病在鲤鱼鱼群内发病率较高,鲤鱼发病时其尾鳍、腹鳍、胸鳍和鳃丝等部位出现灰白色胞囊。发病后期,病鱼的肠道、脑和眼睛也会出现瘤状胞囊。第二、指环虫病。在鱼类中,鲤鱼和鳙鱼是最容易受指环虫病危害的,该病典型表现是病鱼在吃食时会发生炸群现象,在做镜检时可明显看到病鱼鳃丝上出现指环虫。第三、车轮虫病。车轮虫病会对鲤鱼鱼苗产生严重的危害。该病严重时病鱼寄生处粘液会变多,病鱼呼吸困难,镜检时也会发现其鳃丝上的车轮虫。
二、淡水养殖发生病害的主要原因分析
1、水环境的因素。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最为基本的环境条件,若水质污染严重或者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过低,PH值不适宜等将会直接影响到鱼的身体健康。此外,若池塘底部的淤泥过厚,水中的残食、粪便等过多时,便会向水中散放出有毒的气体,当这种气体的浓度过大时,便会影响到鱼类的正常生活,从而导致其产生疾病。另外水温也是导致鱼病产生的因素之一,鱼是变温动物,其体温是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若水温突然发生较大的变化,鱼的身体难以适应,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
2、生物因素。一般鱼病是由某些有害微生物传染或者入侵鱼体内而造成的,我们又将这些导致鱼病的微生物称之为病原体。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霉菌、粘细菌、原生动物、蠕虫、甲壳动物等等,其中植物性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霉菌、粘细菌等,这些由微生物引发的鱼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也称之为传染性鱼病。而其他的均为动物性病原体,往往称之为寄生虫,因他们而引发的鱼病则称为寄生性鱼病或者侵袭性鱼病。此外,水蛇、水鼠、水鸟、蛙类、凶猛鱼类、水生昆虫、青泥苔、水网藻、水草等,有些直接对鱼类的生命造成威胁,有些则会传播病菌而威胁鱼类的正常生存。
3、鱼自身内在因素。鱼自身一般都具有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抗病菌的能力。有时若只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或者只有病原体的影响,不一定能使鱼类发生疾病,另外还要看鱼体对环境因素或者某一种病原体的敏感程度怎么样,如果鱼体对病原体不太敏感或者具有免疫能力,鱼就不会发生疾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反之,如果鱼体对病原体较为敏感,那么,就会在病原体的作用下产生疾病。不同种类、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鱼由于其身体结构、体质状况不同,其免疫能力也不相同。
三、无公害淡水养殖中的病害防治技术分析
1、严格控制病原体控制。淡水养殖的水域没有较强流动性,很容易滋生细菌和病原体,这就要求经常对养殖场地进行消毒处理,来保证病原体能够及时的灭杀,苗种、饵料、场地、工具、水质这五方面都是重点的消毒对象,还可以用生石灰和漂白粉对池塘水质进行改善。除此之外,需要对引进苗种进行检疫,经过检疫的苗种要满足其亲本来源于良种水场,其生产条件与渔场设施相符合。
2、科学使用无公害渔药。科学使用无公害渔药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其包含的成分不可以对水产品产生毒副作用,渔药在环境中停留的时间不宜过长,以防对环境产生破坏。一般无公害渔药的使用都要保证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做到以预防为主,平时做好防护工作,严格把控池塘中的病毒与害虫的含量,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尽量避免破坏水池的生态环境;二是保证安全性,渔药的使用要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保证渔产品中不会出现危害健康的成分。
3、合理建造的无公害淡水养殖水域。无公害淡水养殖要结合所养鱼种对当地的位置条件和水质条件进行检测,特别是水源条件一定要符合养殖标准:一是水源中不能含有对养殖产品有危害的有毒物质和病原体;二是要求水源各个指标都要满足安全标准,水质条件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选址过后要对养殖场地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在设计场地时要将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都考虑全面,一些基础的设施,例如进、排水系统一定要做到性能可靠,因每一个池塘都有其独立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以要在每个进水口上都设立消毒处理系统,可以修建蓄水池将引进水暴晒几日,杀菌灭毒后再引进。
4、强化季节性疾病的防控。气候变化会对水产品产生较大影响,通常都会导致一些疾病的爆发。所以,要求养殖场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平时生产过程中可以利用外用药物预防、饵料预防以及一些中草药预防。用药物预防的具体操作:在养殖场的附近悬挂一些药用竹篓,里面装入一些漂白粉、硫酸亚铁与硫酸铜合剂,这种方法可以对鱼类的鱼鳍、体表疾病进行有效地防治;饵料预防,在鱼食中加大蒜素等药物,然后进行投食,可以有效地控制鱼类肠炎疾病;中草药预防,利用一些草药的药性对鱼类的一些常见疾病进行救治,是我国特有的一项防治技术措施。
5、不断提高水产品抗病能力。与其做预防治疗工作,不如提升水产品的自身抗病能力。有效提升抗病力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选择合适的鱼种进行科学放养,一个池塘内最好不要出现多种鱼类混养的现象,这会加大疾病的发生几率;二是要进行科学投饵,通过对池塘的养殖情况、天气情况、水质情况等因素的调查最终确定饵料的成分含量及投入量,饵料的选择最好选用绿色饲料;三是要对水质进行调节,因为随着鱼类的生长,其所需要的空间也会逐渐增大,所以要定时向池塘中注入新鲜的水源。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气候差异,根据不同的地域差异淡水养殖的种类也各不相同。为了充分发挥淡水养殖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对无公害淡水养殖中的病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董江伟等.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11)
[2]安继芳.近年鱼病频发的原因与对策[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1
[3]王云峰.无公害淡水养殖中的病害防治[J].吉林农业,2017(11)
[4]朱宝斌.无公害淡水养殖中的病害防治技术[J].乡村科技,2017(07)
论文作者:孙文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淡水论文; 病原体论文; 鱼类论文; 病害论文; 无公害论文; 疾病论文; 水质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