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下,教育部门对各门课程的教学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的要求。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方法 创新
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思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这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以便学生未来能够更好地成长、发展。如何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呢?本文将分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与应试教育的束缚,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朝着创新多元的方向发展。
一、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将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味学习数学的乐趣。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创设趣味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放动画等形式,把枯燥的数学变成有趣味性、生活化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疑问,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学习了有关面积的计算问题后,学生在已知窗户的长和宽的情况下算出它的面积,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米布,这其中还应考虑到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用两幅窗帘面对拉,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应有的重叠部分等。通过不断地与“生活”接触,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美感,缩短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学习、手脑并用。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更多的是扮演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探索感受,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而,充分展开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非常必要,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上借助于间接经验与直观感受,有时简单的操作活动与实践经历即可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如在学习“周长”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实际测量几个图形物品的周长;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时,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空间形态、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引入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分一分(牙膏盒、粉笔盒、玻璃球、圆柱形木块、茶叶桶等按实物形状分开)、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等方式,将听觉、视觉、触觉等结合起来,形成空间形态;在学习“圆锥体”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谷堆、漏斗、陀螺、斗笠、铅笔头等物品,并将陀螺带到课堂中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测量。这样一来,有助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接受。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标要求把探究学习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补充和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也不应该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带领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为研究对称图形的特征,课前让每一位学生收集见过的和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菱形、圆、五角星和一些不规则的图形)。
通过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感知,让学生动手去折一折,使学生充分感知有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不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中,有的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两条对称轴,有的有三条对称轴,有的有无数条对称轴……再通过学生和教师一起去感受和总结轴对称的特征,让学生动手剪、折、创作出各样的轴对称图形,巩固对轴对称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究中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
2.鼓励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习交流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教学及学习方式,会促进学生们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能促进学习更为高效,另一方面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的习惯和交流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用,更要结合我们及学生们的实际选择有效地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在分组中要搭配合理,以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相互帮助,力争最大限度发挥小组的作用,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受益。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从合作学习的过程出发,考虑如何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新思想、新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J].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陆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轴对称论文; 图形论文; 对称轴论文; 教师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