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经内镜结肠息肉电切加钛夹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经内镜电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钛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息肉治疗过程当中,经内镜电切加钛夹联合治疗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结肠息肉;电切;钛夹;并发症;出血【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21-02
结肠息肉可以说是临床的常见疾病之一,指的是结肠肠腔黏膜出现突起,包括非肿瘤性以及肿瘤性病变,在确诊之后需要及时摘除,而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该病有着较为理想的效果,不过患者术后出血的发生风险较高[1].研究显示通过联合使用金属钛夹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我院在结肠息肉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予以经内镜电切加钛夹联合治疗并取得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90 例,男47例,女43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3.2±1.3岁.息肉位于直肠以及乙状结肠患者54例,息肉位于降结肠患者18例,息肉位于横结肠患者12例, 全结肠多发患者9例;息肉的直径为0.5-2.5cm.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息肉位置以及直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方法.患者术前一天禁食纤维素类的食物,术前当天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盒+2000ml饮水配成溶液口服导泻.常规术前进行医患沟通,交待并发症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必要情况下邀请普外科进行术前沟通[2].1.2.2 手术方法.治疗组根据患者息肉大小形态采取相应的手术步骤.无蒂、宽蒂的息肉,在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后让根部隆起,再使用圈套器圈套后应用高频电刀分次切除息肉,术后电切输出功率通常为30-60W.经内镜钳子管道推送钛夹,常规使用钛夹封闭创面,根据创面大小使用1-5枚钛夹.息肉>0.5cm 的长蒂息肉,使用圈套器圈套患者的息肉根部,之后使用高频电刀切除息肉,电切输出功率通常为30-60W.术后经内镜钳子管道推送钛夹,创面常规使用钛夹封闭创面.对于粗而长蒂的息肉,经内镜钳子管道推送钛夹到粗蒂息肉根部或者存在出血风险的位置,打开钛夹并调整角度,确保张开的方向同息肉蒂垂直,之后收紧钛夹,使用高频电刀切除患者的发绀息肉,并在创伤处使用钛夹夹持[3].术中根据息肉及手术情况,出血可使用钛夹止血;根部过大患者可应用钛夹预防出血;术后创面常规使用钛夹封闭创面可预防出血.对照组患者不使用钛夹治疗,在手术过程当中常规电凝止血及喷洒肾上腺素盐水.两组患者根据息肉大小术后禁食12-48h,予以补液以及抗炎治疗,同时观察患者的腹痛情况及大便性状.
1.3 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在2d内是否出现血便以及大便隐血.术后2d未发生血便以及大便隐血则认定为未发生出血.术后2d发生血便或者隐血试验阳性则判定为发生出血,之后继续诊断并发症类型例如迟发型出血或者是肠穿孔[4].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检测的数据用统计学专业软件数据包SPSS18.0进行分析,以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 结论
结肠息肉可以说是消化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腹痛、腹泻、便血以及便秘等表现,息肉表面容易出现糜烂以及溃疡,发生间歇性出血,同结肠癌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临床上应当积极进行干预处理,从而有效避免癌症发生.结肠息肉病情发展以及转归,需要根据病理类别确定,主要为多发性以及恶变并存,并且随着时间延长,良性息肉往往会出现恶变.结肠息肉临床上主要使用对症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例如微波治疗、注射治疗、套扎治疗、电切治疗以及手术切除治疗.高频电切术有着迅速微创的特点,不过肠穿孔以及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风险较高. 随着临床上内镜技术持续发展,辅助手术器材也有了显著进步,金属钛夹止血是简单有效的措施,主要应用于结扎息肉以及肿瘤放疗等方面.钛夹止血有着机械止血而不损伤附近组织的优点.患者在止血后出现再次出血的几率比较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比较低.金属钛夹止血属于物理止血,通过金属夹闭合的机械力来阻断血流,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在临床应用的过程当中,金属钛夹能够准确地钳夹病灶,并且在止血3d之后能够自行脱落排出,因此不会影响患者病灶的修复与愈合,对患者机体也无显著的不良影响.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经内镜结肠息肉电切术联合使用金属钛夹的效果理想,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11.9±1.2min,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8%,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临床结果显示使用钛夹钳夹息肉的蒂部,对于亚蒂、短蒂以及扁平息肉的患者容易引发圈套困难的问题.所以本研究中对于粗蒂患者先进行电凝电切,或者在基底位置使用注射生理盐水,一方面能够让息肉基底同黏膜下层还有肌层实现分离,另一方面能够让局部的血管收缩,显著降低术中出现穿孔以及出血的风险,有利于保证手术视野的清晰,之后进行电凝电切,并使用钛夹对准切缘完成创面的闭合,可以获得理想的止血效果.对于那些术后发生出血的患者,需要在为患者补充血容量以及确保其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进行肠镜急诊检查,从而寻找发生出血的位置,使用肾上腺素盐水反复冲洗创面, 在视野清楚之后发现钛夹已提前脱落,再次使用钛夹调整好方向夹闭创面,确保无血液渗出.结肠息肉治疗的过程当中应用金属钛夹,特别是较大或者是粗蒂息肉治疗方面,止血效果理想,同时能有效避免出现穿孔问题.在切除结肠息肉之后,因为高频电凝会导致患者的组织凝固坏死,而部分溃疡深达肌层,并且肠镜检查和治疗过程当中肠腔注气导致肠腔内部的压力上升,容易出现术中以及术后的肠穿孔.所以在摘除息肉之后需要立即使用钛夹封闭手术创面,吸除肠腔的气体,有效防止术后的迟发性穿孔. 综上所述,结肠息肉治疗过程当中,经内镜电切加钛夹联合治疗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王一鸣,熊毅敏,许烨林,等.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19(3):210-212. [2] 崔西玉,黄燕霞,罗笑雁.2706例大肠息肉内镜治疗及随访[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22(2):123-124. [3] 杨畸,王景杰,杨晔,等.内镜下氖离子凝固术治疗胃肠道息肉446例临床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3,30(3):268-270. [4] 杨晓梅,季春伟,赵婵娟.银川市区10年前后大肠
论文作者:陈萍 凌峰 朱明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息肉论文; 患者论文; 结肠论文; 创面论文; 并发症论文; 术后论文; 发生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