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美育亟待走出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育论文,误区论文,少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孩子的天性被压抑
每逢双休日,在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群群肩背画夹、行色匆匆的孩子。5月30日,周六,上午九时, 记者随二年级小学生郭虹一同走进北京西城区一所校外美术辅导班。这个班有近三十个学生,年龄最小的六岁,最大的十岁。
“今天上人物素描课。”一位看似已届退休年龄的美术教师问道,“谁知道什么叫素描?”只见坐在最前面的郭虹张着小嘴儿呆呆地看着老师,其他孩子也是一脸茫然。老师显然知道这些幼小的学生不懂素描是什么,便接着讲:“你们将来想成为画家就必须学会画素描。”这位老师随即叫上一个学生作模特并告诫其他学生从现在开始不要再画儿童画了。他指着几幅专业画家的素描范画讲,要准确画出对象的形体、动态,不仅画出衣褶,还要画出里面的结构……从孩子开始东张西望和做起各种小动作不耐烦的样子可以看出,他们听不懂。这时,来“陪读”的郭虹的爸爸轻声自语道:“现在教孩子画素描是不是早了点儿?”这位家长转而对记者说,让孩子学画是为了培养她的爱好,并没想让她将来就一定成画家,可这种教法会使孩子越学越没兴趣。临下课,老师举起一幅学生的“素描”批评道:“这幅画的缺点是将衣服上的花朵画得太突出,太夸张了。”其实老师说的未必正确,因为儿童作画的特点主要是凭直觉,而直觉中有一个很可贵的因素就是“错觉”,这“错觉”里恰恰蕴含了超越客观尺度的艺术真实。毕加索曾说过,我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也是许多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为什么在我们的少儿美术教育中要扼杀它呢?
记者采访了近百个正在各类美术班学画的小学生,他们都上过或正在上石膏头像写生、人物素描、速写和国画写生。“你们喜欢上这些课吗?”“不喜欢”,“没意思”。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去过美术馆,也从未上过艺术欣赏课。老画家、美术教育家王琦先生对此颇多感慨:“我到过许多国家,在参观美术博物馆时,几乎都能看到由老师引领的一队队中小学生。美育就是要通过教孩子欣赏好的艺术作品而懂得什么是美。”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告诉记者,现在的美术统编教材,内容单一,与学生的兴趣脱节。另一位多年从事校外少儿美术辅导的老师也坦言,喜欢画画本来是孩子的天性,可现在少儿美术教学的确存在“重技轻美”现象,使学生感到枯燥,明知这样教法不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但也无奈。
硬向少年儿童灌注所谓专业知识,违背他们天真活泼的本性,强迫接受所谓的艺术技能,急于让他们成为“人才”,不但美术方面如此,在音乐、舞蹈、表演之类的教育中这也是通病。看看舞台上表演的孩子,举止常常拿腔拿调,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大概就是这种教育的后果。
家长抱有太多的功名心
美学家王朝闻先生对记者谈起一件事。大连一位家长带着还未上学的孩子慕名找到他,求其为小孩拟出版的画集作序。王老婉拒,并坦诚地对他们讲,现在学画画的孩子很多,但将来能成为画家的仅是极少数。学画不是目的,是美育的过程。而对孩子过早胡吹乱捧会使其片面发展并助长功利之心。记者曾听几位家长聊起,“现在孩子们课业负担都很重,为什么还要让他们学画画?”“因为我那孩子打小就喜欢画画,想在这方面好好培养他,望子成龙啊!”“我看现在装饰装修很热门儿,这一行需要懂点美术,想让孩子将来也从事这类工作。”“现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都招收‘特长生’,让小孩学画是为以后升学做准备。”
我想起了丰子恺先生的一段话:“我教艺术科……不求学生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这正是艺术教育之于孩子最大的效用,可是如今由于升学率等功利性因素的影响,少儿美育一接触到实际便出现偏颇。
在一所重点中学校门前,记者看到刚刚张榜公布的初中录取艺术特长生专业测试后的入选名单,不时有家长匆匆赶来在榜上搜寻自己孩子的名字。据该校教导处一位老师介绍,今年虽仅录取四十五名特长生,却有近千人来应试。“您的孩子如果在哪次全国性少儿绘画比赛中得奖,在招考艺术特长生时还可优先考虑。”“六一”前后,记者在一些小学校、文化馆和少年宫看到又有不少有关少儿绘画比赛的通知。在各处报名点,许多家长纷纷打听参赛事宜,而最令他们关心的是参赛费和奖项。据闻,不少学生为尽快成名和其它目的而成了“参赛专业户”。
施教者不该唯利是图
据西南某省教育部门最近统计,十所小学的一千名小学生中业余从事艺术学习的占百分之九十五点三。另据北京市美术教育学会一位负责人介绍,该市现有近两万名小学生在校外美术班(不含少年宫、文化馆)学画。少儿艺术教育的火爆,使家长投入资金不菲,无疑也为一些人提供了创收的机会。记者对此做了一番调查。四年级小学生王娟现在一家区属文化馆美术辅导班学素描,共十六课次,每课次一个半小时,学费一百六十元,外加纸张画具费近五十元;她还学萨克斯管,十二课次共五百元。记者在某少年宫1998年下半年招生简章上看到,在儿童画、绘画、国画、书法等课目后面,学费自二百八十八元至五百七十六元不等,每项还须交杂费十元。家长们对此收费数额普遍认为“涨得够狠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术教师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教师若每月在一处教十六个课次,月收入就在千元以上,这还不包括向学生推销画具纸张的进项,而且一人还可能兼课多处。北京市美术教育学会一位负责人也证实,这不薄的收入吸引了一大批中小学包括部分大学的美术老师甚至还有非教师职业的美术工作者跻身此业。据介绍,过去北京市美术教育学会还组织在各校外美术辅导班任课的教师定期进行教学观摹和研讨,但近些年因缺少经费,管理有所放松。北京市教委的一位同志对此也不无忧虑,因为教委只对少年宫负责,所以社会上五花八门的各类美术辅导班便缺乏统一管理和规范,使教师优劣难辨,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
中国美协儿童艺术委员会主任杨永青近日也请记者在媒体上帮助呼吁,少弄些少儿类书画大赛。他认为社会上有些人借繁荣少儿美术之名,搞有偿竞赛以牟利。不久前的所谓“全国少儿艺术大奖赛”的骗局被揭穿就是一例。他还说,比赛搞多了,势必加重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也会干扰正常的艺术教学活动,还会诱使一些教师为争名次获奖项而对学生一味拔苗助长。
少儿教育,应当是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教育,至于将来能否成才成家,那要看孩子日后的发展,由他们自己决定。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艺术不过是一种素养而已。当家长做老师的是不是该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接触大自然,欣赏各种容易接受的美,发挥自己的天性,珍惜可贵的童心,不要用技能束缚、挤压他们。如今的有些教育说是艺术教育,弄到最后,很可能培养出一群呆呆板板、功名心切、老气横秋、乏味单调的所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