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研究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研究_市场经济论文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流通规律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规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百年来,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这一学术界本应严肃对待并深入研究的综合理论问题,竟成为世界各国组织宏观经济运行及其相应举措的立论依据,且达百年之久。究其原因,虽属多方面的,但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与对流通经济领域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没搞清楚有着直接的联系。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难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终于把组织我国当代社会经济运行的目标模式毫不含糊地定位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形成了震撼世界的历史性决议。但要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当中实实在在地贯彻这一方针,把宏观定位目标落实于社会经济运行的各项具体操作之中,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只停留在“我们党的重要决议必须坚决贯彻”,或者认为“决议已经学过,问题已经解决”这种直观而朴实的理解上,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使我们全党、全民、全军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一历史性决议实质上是近百年来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经过几代无产阶级革命领袖领导着全国人民,艰苦创业、勇于探索而作出的科学决策。这一决策既体现着我国几代革命领袖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补充和发展,也体现着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中华民族在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综合成果。由于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以市场为框架,以流通为基础,组织社会经济运行的发达的商品经济形态,因而对流通领域客观规律的探索必然会伴随市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只有不断深化流通经济理论的研究,才能正确揭示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高效而稳定的发展。当前,我们特别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用现代经济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才能达到我们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的目的,而“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1〕我们这个以北京物资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和《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编辑部为主的研究集体,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一直紧紧围绕着这一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我们在对“马克思主义流通观研究”、“社会经济运行总过程中流通功能的动态分析与定量研究”等课题集中研究的基础上,最近又完成了《流通经济学》这一专著的撰写工作(已由人民出版社作为“八五重点学术著作”出版发行)。本文就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仅就有关马克思主义流通观研究和探索流通领域客观规律,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的问题,谈一点我学习的体会。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流通观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而长期的历史使命

流通,这一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行为,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它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结果。流通行为这一经济现象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之后,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当社会经济的综合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生产过程已经完全建立在流通的基础上,流通也已经成为生产的一个单纯要素,一个过渡阶段,只是作为商品来生产的产品的实现,和作为商品来生产的各种产品要素的补偿”。〔2〕从这时起,流通在客观上就必然会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着重大而持久的影响,引发出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和过去不曾有过的矛盾,但总的趋势是,有力地促使人类社会向着更高的文明程度迈进。因此,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家和经济学家对流通行为这一经济现象发生作用的特定领域——流通经济领域内问题的研究予以特别的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尤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经过毕生艰苦的探索,在对流通经济领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的研究成果。经过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的客观观察,马克思发现,“商业对各种已有的、以不同形式主要生产使用价值的生产组织,都或多或少地起着解体的作用”〔3〕。 马克思特别注意到商品生产初期由商人中介所导致的“被动的贸易”对商品生产的启动作用,并发现:“剩余产品的交换是设定交换和交换价值的交往。但是,这种交往仅仅涉及剩余产品,因而同生产本身相比只起次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从事交换的商人一再地出现,从而继续不断的贸易发展起来——在这种贸易中,从事生产的民族仍然只经营所谓被动的贸易,因为推动它从事设定交换价值的活动的动力来自外面,不是来自它的生产的内部结构,——那么,生产的剩余产品就必然不仅仅是偶然的、间或存在的剩余产品,而且是不断反复出现的剩余产品,因而本地的生产本身就具有一种以流通,以设定交换价值为目的的趋势。”〔4〕。 “商业对于那些互相进行贸易的共同体来说,会或多或少的发生反作用。它会使生产日益从属于交换价值,而把直接的使用价值日益排挤到次要地位,因为它会使生活日益依赖于出售,而不是依赖于产品的直接消费。它由此使旧的关系解体。”〔5〕这样,当“经营商业的民族出现在半开化或未开化的民族之间”并从中媒介彼此之间的商品交换时,商业的“这种解体作用”就会使封闭式的生产开始逐步瓦解并不断被商品生产取而代之。在这里,流通经济的典型代表——商业(广义),之所以能对社会生产产生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正是因为它将以往的“换出自己的劳动产品和换进别人的劳动产品这二者之间直接的同一性,分裂成卖和买这二者之间的对立”〔6〕,并将为卖而买定为自身社会经济体系中的特定分工职能而高效地推动着商品流通进行和流通经济的发展。但是,流通经济发展对自然经济的瓦解作用也是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开始只是牵涉到生产的余额,后来就逐渐触及生产本身了。”〔7〕在转向商品生产的“最初,对生产的影响较多地来自物质方面。需求的范围不断扩大;满足新的需求已经成为目的,因而生产就更有规则性并且放大了。本地生产的组织本身已经被流通和交换价值改变了”〔8〕。“这样一来, 不仅生产方式改变了,而且一切与之相适应的旧的人口关系和生产关系,一切旧的经济关系都解体了。”〔9〕原来“流通和交换还没有影响到生产的全部广度和深度”〔10〕的不发达的商品生产,开始转变为完全的商品生产并不断发展下去,社会生产从此彻底冲破了自然经济的束缚而走向发达的商品经济,使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和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学界,几乎只是从字面上理解马克思有关流通经济的学术观点,认为那只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论述,完全忽视了马克思这些研究结论是针对一定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质,从而必然扭曲了马克思有关流通经济一系列学术观点的真正科学价值。邓小平同志经过对我国和世界近百年来的深刻观察,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形成了系统的经济思想,设计了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开放”的运作模式,这就给我们深入研究,从本质上正确领会马克思主义流通观指明了方向,为在我国当代流通意识的形成与流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确立了一个新的、历史性的里程碑。“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的经济虽然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但相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十二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讲,和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问题也还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把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流通观,作为紧迫而长期的历史使命,兢兢业业地以科学的态度进行下去。

研究流通领域客观规律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历史已经证明,没有科学而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代我国的社会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科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又必须建立在掌握流通领域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这正如朱镕基同志所深刻指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真正搞好,解决好流通问题最重要。只要把流通领域的问题从理论到实践正确地解决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就基本建成了。”〔1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运作,必然要求我们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流通领域的问题。我认为,具体到我们理论工作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就是,要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运作的实践,从剖析流通经济中最基本的“元素”——流通行为的发生、发展、功能及其作用的量化开始,通过对流通经济中具体要素运作和职能要素运行机理的剖析,对流通经济中的主体——流通产业,进行历史及现实分析的基础上,揭示流通行为这一经济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这一流通领域的特有规律。但在社会经济运行总过程中,无论是从具体要素运作的角度观察流通经济的运行还是从职能要素运行的角度观察流通经济的运行,实质上都是建立在交易主体按照一定的交易方式,发生在特定环境中的交易行为这一基础上的。因此,对交易主体的交易行为、交易方式和交易环境的规范就成为流通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这就是对流通经济管理的研究。特别需要明确的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都很快的当今世界,在研究流通经济过程中,只用传统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中的理论(即便是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不少问题也不可能搞清楚。当代经济运行的环境要求,必须建立在把经济领域中的问题,作为管理现象来研究这一基础上,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是由于,通过多年研究,我发现,现代社会经济最佳运行的方方面面始终都离不开管理,不但经济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管理手段的实施,而且社会经济,尤其是流通经济运行环境的优化,也必须依靠管理机制的作用和管理功能的正常发挥。要科学地处理好这些现代流通经济运行过程中从微观到宏观,从国内到国际经济领域中的管理问题,也需要有现代管理理论作指导。因此,对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就势必成为探索流通领域客观规律,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对流通领域客观规律研究的深入,我国在流通经济理论研究方面也会有突破性进展,并可能导致与流通经济有关的一系列相关变化。如,当今世界流通产业国际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必然会导致“人权”观念的更新和对传统“人权”理论的突破;当今世界经济的政治化趋势,随着流通经济的发展,很快就会导致世界政治的经济化趋势,并且持续下去;二十一世纪将是流通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纪,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经济将是流通经济等等。我们不得不正视并研究当今世界的这些变化并清醒地对待这些变化。但这些变化总的趋势必将是更有利于流通经济的发展。面对风云多变的当今世界流通经济环境,更要求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只有在深入研究流通领域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逐步健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在促进我国流通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这将是一个我们所面临的艰巨而又必须完成的课题,对这一历史性课题的紧迫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都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注释: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 年版,第376页。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 年版,第367页。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 年版,第371页。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10页。

〔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 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89页。

〔6〕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133页。

〔7〕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 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89页。

〔8〕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10页。

〔9〕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11页。

〔10〕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10页。

〔11〕《铁道物资科学管理》杂志,1995年第1期,第1页。

标签:;  ;  ;  ;  ;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研究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