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县公路的高速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已经是县乡公路主要采用的路面形式,本文从沥青路面基层处理、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重点施工工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质量控制的措施和注意事项,对公路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特殊部位进行分析,提出减少质量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措施
近年来公路的高速发展,目前大多县乡公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浅谈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如何从重点施工工序、现场施工进行质量控制。对公路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特殊部位进行分析,提出减少质量问题的措施。
1、路面基层处理
路面基层强度和平整度将直接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严格检查验收,对存在问题进行认真处理。
1.1基层强度检查: 在沥青混凝土摊铺前,可在现场用弯沉测定、CBR试验及复合碾压等方法进行检查,若发现局部地段沉降量较大,应进行复压和良质材料进行更换碾压。若法相表面有松散、坑槽、断裂的现象应及时进行处理,否则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影响路面平整,甚至沥青路面早期破损。
1.2基层清理:检查下封层的完整性,清理基层表面污染、杂物,进行水冲洗。在水冲洗的时间安排上要尽量提前,确保施工时基层干燥。
2、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和运输
沥青混凝土制备和运输的质量控制主要是确保沥青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满足设计规定的有关指标。施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确保原材料质量。首先抓集料检验,从加工性、结构性两大指标狠抓落实,粗集料要注重颗粒尺寸、形状、松软质和粘附性指标。细集料应注重砂当量(或0.075含量)和粘附性等指标,进场后及时搭棚防雨、防晒。所有集料注意分级存放,不得串混。为防止材料离析,应将场地硬化,并在堆放时采用水平或斜坡分层堆放,不能锥堆。沥青原材料应从粘度等指标着手,确保沥青指标优良,符合设计要求。
2.2选拌制设备,从拌制设备上保证现场施工质量。沥青混凝土拌和机的性能和生产能力要能保证拌和厂的生产能力与工程规模相互匹配。
2.3从拌制工艺上保证成品质量。生产中,做好生产配合比的设计,保证目标配合比在拌和中得以实现是关键。要保证冷热料供料平衡,拌和楼不待料、溢料少,就要处理好冷料转速与流量关系、筛网孔径选择、热料仓供料比例的确定等方面。先从热料仓供料抓起,采取措施保证各仓均衡储料;保证原料稳定的组成和供料比例。接着抓温度及拌和时间的控制,保证沥青、集料及混合料拌和、储存、出场温度,严格控制每一盘的干、湿拌和总时间。
3、摊铺时的质量控制
先从摊铺机性能抓起,全套摊铺设备尽量用相同品牌,型号尽量相同,新旧差别和技术性能差别不大的机器。在摊铺过程中,根据实际摊铺路面宽度使用1~2台摊铺机摊铺机进行作业或利用熨平板的伸长来调整摊铺宽度。在设定摊铺宽度上应尽量减少纵向接缝,使整个断面一次铺成。在设置纵向接缝时,纵向接缝应与车道标志线一致。在摊铺速度的选定上,一般控制摊铺机的行驶速度在2~3m/min,并使之与拌和站的拌和能力相匹配,保持摊铺过程中摊铺机匀速前进,不得中途变速,同时专人跟踪检测高程、横坡和厚度,及时进行校核与调整,控制混合料摊铺温度在125~140℃,并不超过165℃,不宜低于120℃。
4、碾压的质量控制
碾压要经初压、复压和终压,初压要求整平、稳定;复压要求密实、稳定、成型;终压则要求消除轮迹。碾压按照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进行。压路机紧跟在摊铺机后面碾压,在终压温度前消除全部轮迹,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后立即停止压路机作业,以免过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初压:采用轻型钢轮压路机(时速控制在1.5~2km/h)静压一遍。由两侧向中间逐步碾压,设有超高部分从断面低的一侧向高一侧逐步碾压,温度一般控制在120℃以上。
复压:初压完成后即刻复压,采用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4遍,复压速度为4~5km/h。温度最低不低于90℃。
终压:紧跟复压进行,采用轻型钢轮压路机时速控制在2~3km/h,静压一遍,以消除轮迹为止,在70℃前完成。
碾压过程中严禁过压,为了使压路机不粘轮,利用压路机洒水装置向碾压轮洒少量水。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压路机轮迹重叠宽度不超过20cm,采用静压时,压路机轮迹重叠宽度不少于20cm。
碾压时压路机不得在新铺的沥青混合料上转向、调头,左右移动位置或突然刹车和停在温度高于70℃已经压过的混合料上,不得先起振后起步,不得先停机后停振。
5、特殊部位分析
5.1横向施工缝质量控制
一般的县乡公路由于路面等级不高,根据路面宽度一般采用一台摊铺机进行施工,所以横向施工缝的连接好坏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较大。在处理过程中应尽量用平接缝,将以摊铺的路面尽头边缘在冷却但尚未形成结硬时锯成垂直面,并与纵向边缘成直角,或趁未冷透时用凿岩机或人工垂直刨除端部层厚不足部分。
在摊铺新料前路面平整度不符合要求时应予以清除。摊铺时要预热软化路面,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但在开始碾压前应将预热用的混合料铲除。
摊铺机起步速度要慢调整好预留高度,摊铺结束后立即碾压,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并伸入新铺面层15~20㎝,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20cm,直至深入轮宽2/3为止。再纵向碾压成为一体,接缝摊铺层施工结束后再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以保证横向接缝处的路面平整度。
6、主要工程实践
本人主要参与墨江县境内沥青混凝土公路建设项目包含通关、文武、卡渡桥通畅油路技术负责111公里,通关、新抚、团田通乡油路技术负责135公里,布竜至新安大沙坝通乡油路技术负责30公里,泗南江至坝溜通乡油路业主代表30.2公里,那哈通乡油路技术负责63公里、通村油路技术负责:厄尼、打东、碧连、牙骨、竜宾、大乜多、卧龙、象鼻、公馆、南汉、千岗、托络村272.7公里。
其中坝溜通乡沥青公路涉及海拔高差较大、温差较大、施工不封闭、工期紧、任务重等因素,本人更加注重质量控制。该路段全线涉及路基加宽,所以路基处理是重中之重,加宽路基填筑全线均采用透水性良好的砂砾,换填中所用卵石、砂砾均采用无风化,具有规定的强度和尺寸,确保合格材料填筑。在施工时进行分层碾压,严格控制每层填筑厚度及压实度,均达到压实标准。该路段全线均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铺筑试验段时,出现开裂断板和局部松散现象。经多项检查,发现成因为石料尺寸不规范。为确保石料强度及规格,本人立即要求施工方必须采用机械碎石,并重新进行配合比实验。之后路段基层,均无质量问题出现。该路段沥青混合料采用厂拌法施工,由于施工方沥青拌和厂选址与施工路段较远,海拔高差大、温差大等因素,沥青混合料运输温度及摊铺温度控制难度大。为确保运输中热量损失及摊铺温度达标,本人严格要求运输摊铺过程中必须合理计算安排运输车辆及拌和数量,并采用双层油毡布进行运料封盖。运料到达铺筑路段时,严格检测摊铺料温度,确保温度均为125℃左右,未达标的摊铺料一律废弃不得铺筑。严格计算摊铺、初压、复压及终压时间,并跟踪进行温度检测,及时调整铺筑速率。碾压完成后,及时进行温度检测,直至自然冷却温度低于40℃时才进行通车。该路段全线30.2公里均无质量问题,一次通过验收合格。
7、结束语
沥青路面是整个路面工程的功能性作用的最重要的部分,是整个工程的精华部分,是真正体现管理、技术、设备等水平的部分。只有控制好工程质量,坚决杜绝重复返工现象,降低工程成本,减少路面的早期破坏,增加使用寿命,才能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控制要点[J].科技信息,2008(3).
论文作者:董仕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沥青论文; 路面论文; 压路机论文; 混凝土论文; 温度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油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