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功能论文_宋陈芳,毛艳芳,蔡梁凌,丘雅维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南山医院老年科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比较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后左心室功能变化。方法:30例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20例接受急诊PCI治疗,分别于梗死发生后24小时内及PCI术后7天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长轴、心尖二腔及心尖四腔切面的高帧二维图像,用应变成像软件获取左室18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值。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左心室下壁、前室间隔、下室间隔、前侧壁及下侧壁各节段应变值均减低(P均<0.05),PCI术后7天,受累节段应变值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可评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且早期PCI可显著改善左心室功能。

【关键词】斑点追踪;下壁心肌梗死;PCI;心室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137-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临床类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增加偏高。PCI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有效的血管再通方法,本研究旨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PCI对左心室功能恢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40~75岁,平均(59±7)岁,所有患者在症状出现24h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其中有20例进行了急诊PCI,PCI术后7天按时复查者18例再次进行了心脏超声检查。另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ViVid E9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7~3.4MHz,帧频(60~90)帧/s。受检者左侧卧位,平静呼吸,常规记录标准切面,采集并存储左心长轴、心尖二腔及心尖四腔切面各三个完整心动周期二维灰阶动态图像。脱机后利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EchoPAC)对左心室进行分析,分别在左心长轴、心尖二腔及心尖四腔切面勾画出左室心内膜缘曲线,二维应变软件利用斑点追踪技术追踪组织中各点在整个心动周期的运动轨迹,系统自动生成整个左室各节段纵向峰值应变值。

1.3 数据统计及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均经方差齐性及正态性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左心室各节段应变值正常对照组与梗死组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PCI术前后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下壁、前室间隔、下室间隔、前侧壁及下侧壁各节段应变值均减低(P均<0.05),PCI术后7天,受累节段应变值明显升高(P均<0.05)。(表1)

3.讨论

二维应变成像是获得心肌运动和变形的新技术,心肌应变是一个表达心肌局部或部分组织变形的量化指标,心肌伸长是正应变值,缩短是负应变值[1],在一个心动周期中,通过软件聚焦特殊的斑点模型追踪,在一帧帧图像中自动分析成像,不受角度依赖,负荷敏感性不大,故能准确反映局部变形[2]。近来发展迅速的PCI技术,是大多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合理治疗方案。梗死后急诊PCI能加快左心室功能的恢复。本研究发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除前壁节段外其他节段均受累,PCI术后7天,上述受累节段应变值均明显升高,证明早期血管再通能明显改善左心室功能。

【参考文献】

[1] Jategaonkar,S.R.,Scholtz W,Butz T,et al.,Two-dimensional strain and strain rate imaging of the right ventricle in adult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percutaneous closure of atrial septal defects.Eur J Echocardiogr,2009.10(4):p.499-502.

[2] La Gerche,A.,R.Jurcut,and J.U.Voigt.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by strain echocardiography.Curr Opin Cardiol,2010.25(5): p.430-6.

论文作者:宋陈芳,毛艳芳,蔡梁凌,丘雅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  ;  ;  ;  ;  ;  ;  ;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功能论文_宋陈芳,毛艳芳,蔡梁凌,丘雅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