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心血管内科 上海 20094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治疗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我院接诊的10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等。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与SDS分别为(35.56±4.01)分和(36.42±3.1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26±4.68)分和(49.28±4.97)分及干预前的(53.88±5.07)分和(53.27±7.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况,有利于患者恢复。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护理干预;心理状况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172-02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引发血管腔阻塞或狭窄,导致的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1]。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的氧化应激损伤心血管,使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重,治疗更为复杂。中国约80%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2]。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常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情绪紧张、手术应激等会造成患者糖代谢紊乱,影响疗效。因此,加强护理干预对确保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整体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接诊的10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55.47±7.72)岁;对照组50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56.36±8.41)岁。在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PCI治疗常规护理给予干预,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尊重、理解与支持,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心理状况给予如心理暗示、心理疏导等心理干预,用足够的耐心引导疏泄,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与不良情绪,改善其忧郁状态,坚定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从而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
1.2.2检测与药物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冠心病病情的进展,同时有效控制血糖。定期检查患者血压、心率、血糖等生理指标,随时注意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胃部不适、冷汗等不良症状。用药时,注意心血管药物与降糖药的相互影响,例如:β-受体阻滞剂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但易导致血糖代谢紊乱;优降糖具有较好的降血糖效果但往往使患者心肌缺血更为严重。
1.2.3环境与生活护理 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卫生整洁;温度(27℃±2℃)及湿度(50%~60%)适宜,定时对空气进行消毒。指导患者多食水果、蔬菜等粗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以改善患者便秘等症状。提示患者着棉质宽松衣物,勤沐浴更衣,戒烟戒酒,定期复诊。
1.2.4运动与作息护理 适当的运动能缓解患者焦虑,增强其面对疾病的信心。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等向其推荐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太极等。不规律的作息习惯干扰人体正常的生理节律,影响其术后恢复。根据患者自身病况,合理制定作息时间表。对心律失常患者,嘱其绝对卧床休息,同时严格控制探视。
1.3 评价指标
通过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与对比[3]。SAS与SDS分别反映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与SDS分别为(35.56±4.01)分和(36.42±3.1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26±4.68)分和(49.28±4.97)分及干预前的(53.88±5.07)分和(53.27±7.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引起的脂质代谢异常等可加速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病因[4]。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且预后较差。患者病程迁延反复,使其长期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引发其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状况[5];术后生活质量的下降不断加大患者的心理压力,造成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增加了治疗难度。
整体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等做到因病施护,避免了常规护理的盲目性[6]。心理护理消除了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其能积极面对疾病。检测与药物护理降低了不同药物间的不良作用,改善了治疗效果。环境与生活护理为患者营造了温馨整洁的治疗条件,减弱了患者因环境不佳而形成的抵触情绪。运动及作息护理改善了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增强了其维护健康及促进健康的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整体护理干预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治疗患者SAS与SD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传统护理干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加快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 结合具体病情,给予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治疗患者整体护理,对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有着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天,王莉娜,智宏,马根山,郭志浩,王蓓,陆静.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与单纯冠心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比较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09):1218-1223.
[2]张丽中,周燕,王瑞雪,丁一妹.2型糖尿病发生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04):373-375.
[3]孔燕,李敏.心理干预相关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3,42(29):3567-3569.
[4]何琴,张莉芸,王勇,等.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526-1528.
[5]王丽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112-113.
[6]李丽,王亚宽.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J].光明中医,2013,28(10):2172-2173.
论文作者:杨希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心理论文; 糖尿病论文; 状况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