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哲学意蕴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蕴论文,探析论文,文明建设论文,理念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是党的十八大的一大亮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这一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以《生活与哲学》教学为例,谈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的观点”,阐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科学性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形态,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系统工程。
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目标的优化,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它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更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我们要全面理解“五位一体”的内在联系,从全局出发,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因此,我们在树立全局观念的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具体领域的体现,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组成部分。五大建设是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我们应协调推进,不能顾此失彼。在“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五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支撑,才能真正形成“一体”的格局。
二、依据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说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正确性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坚持重点论,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深深融入和全面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里的“突出地位”,就是强调抓主要矛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牛鼻子”。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不是平行的。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在逻辑层面上所处的位置应当更高一些。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地位是特殊重要的,它在总布局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贯穿性,具有更高层次的指导性。生态文明建设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中,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出我们党对制约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关键问题的深刻认识。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的发展方式粗放和唯GDP论英雄等现象,已使资源、环境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瓶颈。而要突破这一发展瓶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紧迫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三、依据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突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更为全面的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这一论断,是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科学判断,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尊重自然界的一切创造、一切存在和一切生命。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
总而言之,尊重自然是前提,即充分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是行动,即按照自然规律,调整人类的行为;保护自然是目的,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存在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之上,而不是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生态思想,这些智慧对今天的发展仍有启示。今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的贯彻落实,必将推动全社会形成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的良好风尚,必将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社会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四、依据“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等知识,阐明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先进性
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类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它要求我们以批判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当中,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探索、认识不断深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它必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历次重要会议都是推动中国发展变化的关节点。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战略方针。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将“三位一体”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纳入总体布局,“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确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也表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顺应了人民的新期待。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走出“为了发展而发展”的陷阱,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幸福发展和永续发展。因此,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选择,更是对中华民族子孙和世界未来负责。
五、依据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实践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建立在长期实践基础上的。总体来看,我们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战胜自然”“人定胜天”到“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再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的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反思,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提升。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它必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方面面,既要谋划长远,搞好规划,明确方向、目标和任务,又要立足现实,统筹兼顾,扎实推进。具体而言,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重点需要从转型发展、惠及民生、拓展市场、深化改革、加强合作等方面付诸实践。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主义建设全过程,其基本实践途径是:在立法和制度建设上,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生态文明法律和制度体系;在政治领域,要强化党和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治领导力;在经济领域,要大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在社会领域,要建立公民社会,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文化领域,要将生态文明等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环境保护领域,要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主题,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为主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环保部门的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
生态文明也是一种生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就是要抵制奢侈、挥霍、浪费,丰富文化生活,提升精神品位,保持纯净心境,是需要倡导和普及的生活方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生态文明建设是全民族的事业,关系到每一个社会公民。每一个人都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探索者和实践者,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点点滴滴的行动汇成蓬蓬勃勃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正能量,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