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学 】
历史虚无主义研究的脉络 梳理与趋势展望
何 娟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复杂的变化,历史虚无主义趁机在国内蔓延,成为对中国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之一和学术研究的热点。学者们从多视角、多层次围绕“历史虚无主义”进行研究,形成了大量主题鲜明、视角独特的研究成果。为厘清学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研究的基本脉络,促进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本文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成果展开梳理与展望,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提供参考。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思潮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1]历史虚无主义正是新时代积极探索意识形态建设的“拦路虎”。近年来,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内涵界定、表现、危害和抵制策略四个方面。
一 、关于历史虚无主义内涵界定的研究
整理、归纳历史虚无主义研究的文献资料发现,历史虚无主义内涵界定存在多个方面的概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与演进来界定。历史虚无主义是否定历史的一种错误观念,是虚无主义延伸到历史领域的体现。第二,从历史虚无主义的现象来界定。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史、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否定与诋毁,是侵蚀意识形态的一种错误的社会政治思潮。第三,从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来界定。历史虚无主义以拼凑历史、断章取义、以偏概全、颠倒黑白、制造噱头的方式,歪曲历史事实,否定党史、国史、军史,抹黑中国共产党领袖与党员的形象、丑化英雄人物,否定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以达到削减国家认同感、冲击文化自信的目的。
全面推行电子发票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电子发票存在如何鉴别真假和防止重复报销的问题。由于医院业务量大,逐张验证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可与税务局协调开放端口,实现发票的自动验证和批量验证,报销系统应对接并记录下已经报销过的发票信息及发票所在单据或凭证信息,以便查询。不同单据出现同一发票信息时给予审核人员提示,避免重复报销。
本研究从历史虚无主义的演进、现象和表现形式对其内涵进行界定,历史虚无主义以主观唯心主义为出发点,通过以网络为主的传播方式,歪曲和否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以达到渗透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破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错误的政治思潮。
(2)进一步加强对大型设备的管理。借力内控系统建设,整合院内各套系统,实现信息一致化和共享,利用大数据对设备进行绩效分析,通过重新调配和资源共享使成本最小化,使用效率最大化。
二、关于历史虚无主义表现的研究
在设计阶段加强对BIM技术的应用同样可以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并且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真正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需要积极做好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就目前而言,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限额设计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主要是根据投资估算额进行设计,利用限额设计对投资支出加以控制,保证资金得到有效分配,其中将BIM技术应用其中,可以对信息进行整合,使各个部门与单位参与其中,经过讨论与分析,实现工程设计的完善性,减少后期因为设计变更所导致的成本浪费现象。
第一,意识形态层面,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历史虚无主义者歪曲马克思主义为“历史虚无主义”,从理论的高度“自圆其说”。历史虚无主义者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等平台,大肆宣扬诋毁马克思主义的言论,借助舆论的力量企图破坏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动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冲击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自信。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系统总结。
包装是果实标准化、商品化、保证安全运输和贮藏、便于销售的主要措施。良好的包装对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都有利,也是产品进一步增值的措施。
第三,经济层面,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企图实行私有化。梁柱指出[6],历史虚无主义者企图利用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把中国引向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在经济上根本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要求全面彻底地实行私有化。
(3)覆土植草和无覆土植草均能够较好的拦截固体污染杂质,其中无覆植草组和覆土植草组对固体杂质拦截率高于普通硬化护坡,该研究能为植生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第二,从历史虚无主义改革角度出发。刘书林[3]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改革中借纠正“文革”之机,丑化和否定领袖人物;借深化改革之机,歪曲和否定新中国的历史;借国家经济重心调整之机,诋毁与否定中国近代史与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三、关于历史虚无主义危害的研究
历史虚无主义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蔓延下,渗透到各个阶层,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学者们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进行研究。
第一,从历史虚无主义理论观点角度出发。潘莉、梅荣政[2]指出,历史虚无主义贬损和否定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社会革命,宣称要“告别革命”;否定“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中的重要作用;否定社会主义改造,否定改革开放,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歪曲马克思主义为“历史虚无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第二,政治层面,破坏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与历史根基。姜迎春[5]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攻击的主要方向,就是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历史虚无主义想否定的这些东西,正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根基即历史合理性。
第三,从新媒体传播的角度来看,王玉玮[4]指出,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传播中随意抹黑革命领袖、贬低历史英雄人物;虚化中国党史、国史中的基本定论;借虚无历史否定当下、否定党的领导。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史学作品、影视剧作品、自媒体舆论等进行传播。在新时代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主要表现为否定中华文明、崇媚西方文明;歪曲历史事实,冲击社会主流价值观;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丑化党和国家形象,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
第四,精神价值观层面,否定英雄模范人物薪火相传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英雄模范人物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品质,历史虚无主义通过破坏英雄模范人物在人们心中的伟大力量,扰乱人们对英雄模范人物的情感认知,企图颠覆人们的是非观念、善恶标准,破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第五,道德层面,造成社会公德缺失,漠视社会公德。侯丽羽[7]认为,价值虚无延伸到道德生活中,便是造成观念上或心理上的无所谓态度,实践或行为上怎样都行,滋生出陌生、疏离,甚至是冷漠无情的社会心态。近年来,关于“扶不扶”的讨论成为热点话题,反映出社会公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重塑社会公德,成为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
四、关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是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重点。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召开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研讨会,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献言献策。学者们从不同的方面提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方法与策略。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掌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历史虚无主义以主观唯心主义为出发点,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坚持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
第二,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道路选择、理论建构、制度设计及其文化支撑的高度历史自觉和强烈使命担当[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写照。坚定“四个自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从本质上做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第三,构建完善的网络法制体系,善用网络的力量。网络法制监管的“漏洞”导致历史虚无主义肆意蔓延,建立完善的网络法制监管体系,加强防范错误社会思潮的机制建设,让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受到法律的规制,同时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公信力,展现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第四,加强党史、国史的普及和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是历史不能被忘记。铭记历史,加强深入人心的党史、国情教育,开展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模范人物宣传,在党史、国情教育中,融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英雄事迹,用史实和英雄故事传递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爱国精神和爱党情怀。让年轻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责任,形成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自觉性,更好地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而奋斗。
五、历史虚无主义研究趋势展望
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得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大力支持,形成了强有力的研究支撑。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成果为人们打开了认知历史虚无主义的大门,然而,落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方面仍有不足。本研究认为,历史虚无主义研究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指导研究;第二,新时代背景下防范和化解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研究;第三,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下网络法制监管体系建设研究;第四,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下保护英雄人物名誉法制建设研究;第五,网络时代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第六,民众劣根性与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关系研究;第七,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证研究。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0个县级行政区域水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做出评估,评估结果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等5个等级,采用指标量化公式对定性指标进行分值量化,“好”等级P1=10分,“较好”等级 P2=8 分,“一般”等级 P3=6 分,“较差”等级P4=4分,“差”等级P5=2分;定性指标量化公式如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潘莉,梅荣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特点及其危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5) :24-29,2.
[3]刘书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及其思维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2014,(1) :27-32.
[4]王玉玮.新媒体语境下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态及其价值批判[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1) :109-115.
[5]姜迎春.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成因、表现及其危害[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30(5) :38-42.
[6]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主要表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0) :120-128.
[7]侯丽羽.论历史虚无主义对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危害及应对策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8(1) :7-13.
[8]刘刚.坚定“四个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6,(4) :4-8.
中图分类号 D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725(2019)03-0092-03
作者简介 何娟(1991-),女,河南信阳人,广东理工学院,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周 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