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儒家礼教的功用到当前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儒家论文,礼教论文,功用论文,德育工作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儒家礼教的特色
儒家礼教为什么能这样深入人心?这是本文研究的主题,要研究这个主题,首先就必须对儒家礼教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探讨,在探讨中把握儒家礼教的特色,才能理解儒家礼教的真正魅力。综观儒家礼教的理论内容和实践方法,我们认为,儒家礼教的动机(出发点)、内容、方法、效果是一致的,正是由于这种一致,使得儒家礼教具有了无与伦比的特色,这种特色至少有四个方面:
第一,儒家礼教既能治家又能治国。儒家的文化既是治家的文化,又是治国的文化,这是儒家礼教首要的特色。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就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一生的政治理想,他在《大学》第一章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孔子认为,“治国、平天下”要从“修身、齐家”开始,其顺序是“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因此,他把做人的思想和治家的文化扩而大之,变成治吏的思想和治国的文化。要治家先要学做人,修身养性。那么,如何做人呢?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学会做人以后,就可以治家了,在家庭之中,小辈的要服从长辈,儿子要服从父亲,妻子要服从丈夫,这是天经地义的伦理纲常。谁违反谁就是不孝,治家者必须模范地遵守。
国是家的扩而大之,因此,儒家认为,治国如同治家,在家庭中小辈绝对服从长辈,在国家中则下级应绝对服从上级;在家庭中,儿子绝对服从父亲,在国家中则臣子要绝对服从国君,这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然而,治国者不仅要学会治家,还要会做人,修身养性,官要为民做表率,君要为臣做典范,国君要成为圣人,臣子要成为正人,黎民才能成为好人,否则,也会上梁不正下梁歪。那么,治国者如何修身呢?同样要正其心、诚其意、致其知,治国者要注意学习,知书才能达理,达理才能修身,修身才能治家,治家才能治国,治国才能平天下。这就是儒家礼教的主要内容。
透过儒家礼教的这些内容,我们发现,儒家把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了,把残酷的政治斗争变成含情脉脉的伦理关系,这是片面的。但是,儒家礼教把做人与做官、治国与治家、大道理与小道理、知书达理与修身养性统一起来,避免了它们二者的脱节,使教育内容既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既富有理性,又充满人情味;既抽象,又通俗易懂,这样受教育者对家庭伦理与国家政治的关系就十分明了,因而也就具有了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独立应用伦理道德规范的能力,甚至是目不识丁的农民对儒家伦理道德也能知晓一二。由于家庭伦理与国家政治是通的,大道理和小道理是通的,遵守了家庭伦理道德也就服从了国家政治,所以历代统治者总认为黎民百姓只要懂得并遵守一般伦理道德就行了,无须了解国家政治,只有为官者才需要既懂一般伦理道德,又懂国家政治。因此,在对黎民百姓进行礼教时也就只需讲小道理,而无需对他们讲大道理,这就让人感到亲切。
第二,儒家礼教具有宗教的色彩。儒家看到伦理道德软弱无力的一面,因此便采取“借天管人”的办法,利用宗教的力量,神的权威去威慑百姓。从孔子、孟子、董仲舒到朱熹都壬方百计把儒家的伦理道德加以神圣化。尤以董仲舒最为典型,他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也”,(《基义》)把“三纲五常”归结为就是上天的安排,臣不从君,儿不从父,妻不从夫,小辈不从长辈,就会遭天打雷劈。在百姓普遍愚昧的封建社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威慑力,这种威慑力是内在的,它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从而产生一种“自律”的力量。
第三,儒家礼教是软硬兼施的。儒家文化把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的同时,把伦理道德神圣化,借天管人,这是儒家文化的特色。而儒家文化为官方所利用后,统治者又进一步把儒家伦理法律化,使儒家礼教变成了封建礼教。统治者看到儒家伦理有良好的道德教化作用,但同时也看到了儒家伦理道德仅靠“自律”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他们致力于寻找一种强有力的“他律”手段和去进一步保证儒家礼教的约束力,这就是严酷的宗法制度。家有家法,族有族规,国有王法;家有父权、夫权,族有神权和族长之权,国则有君权和皇权,谁违反了它们,轻者受责打,重者则要杀头,统治者一方面用王法去威慑人民,另一方面又让百姓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监督自己,自己惩罚自己。封建社会女子要是私通男人,轻者受到种种的歧视,让你无法在本家本族生活下,重者按族规就要被装在笼子里去沉河,这种严酷的宗法制度真是让人望而生畏。所以鲁迅先生说:“封建礼教是一把杀人的软刀子”,实际上就是指封建礼教的软硬兼施。
第四,儒家礼教是赏罚分明的。儒家礼教变成封建礼教以后,封建统治者采取了许多赏罚分明的办法,谁违反了礼教该处罚就处罚,谁模范地遵守了就给予奖励。例如,终身守寡的贞节烈女,官府就给她立牌坊,作为榜样,以告示广大妇女。
二、我国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五四运动”以来,我国曾有过几次批儒批孔,摧毁旧文化、建立新文化的历史,但是,不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还是“文化大革命”,都存在“破”得太多,“立”得不够的问题,这种“破”得多“立”得少的弊端对我国文化建设的不良影响可以说至今犹存。马列主义传到中国以后,没有很好地加以中国化,所以,并没有完全深入人心,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马列主义受到歪曲,造成文化大革命以后,人们的信仰发生了动摇,社会道德滑坡,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思想道德教育,但是进行了十几年的探索,思想道德教育并没有深入人心,其原因究竟在哪里呢?与儒家礼教相比,我们认为:现在的思想道德教育从内容到方法都是存在问题。
第一,现在的思想道德教育只讲大道理,不讲小道理,况且大道理和小道理脱节。只讲大道理,不讲小道理,难免会造成思想道德教育大而空,使人感到抽象,而不亲切具体;只讲大道理,不讲小道理,必然会使思想道德教育冷冰冰,而缺少人情味;只讲大道理,不讲小道理,容易造成受教育者只懂大道理,不懂小道理,这样大道理和小道理就会脱节。其实社会生活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生活,又有日常生活,政治生活讲大道理,日常生活则应该讲小道理,日常生活老讲大道理不仅让人反感,而且还会造成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懂道理,甚至不讲道理。例如,有些干部会治国,不会治家;会做官,不会做人;有时间搞关系,没时间学习。还有些人调子唱得高,基本的做不到;高喊忠于人民,却虐待自己的父母妻儿;标榜爱党、爱人民,却对自己的朋友同志冷漠无情;表示要对党对人民忠诚老实,却对朋友和自己的同志不讲信义。这就是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的脱节,大道理和小道理的脱节。这种脱节造成了思想道德教育假、大、空,这是思想教育不能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
第二,现在的思想道德教育软弱无力。思想道德教育除了内容要结合实际,贴近生活之外,还需要有强有力的手段去保证,儒家礼教不仅有神的力量做后盾,而且还有宗法制度做保障,而现在的思想道德教育缺乏这种强有力的保障手段,所以,许多人知书却不达理,懂伦理道德,却不自觉去遵守,甚至明知故犯,我们对此竟毫无办法。这是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深入人心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教育的内容经常变化,刚解放时一种内容,“文化大革命”时一种内容,“文化大革命”后又一种内容,差异性较大,造成人们思想的某种混乱。其次是由于社会变革速度加快,意识形态的变革跟不上经济基础的变革,使理论落后于实际,从而思想道德教育就必然脱离实际,缺乏说服力。
第四,现在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单一。除了上课、谈心、请先进人物做报告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这种单调的教育方式不生动,因而也就没有什么感染力。
三、现代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确立的思考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必须体现继承性、时代性和实际性。所谓继承性是指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精华;所谓时代性是指在马列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建立面向高科技,面向市场经济,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体系;所谓实际性是指教育内容要贴近生活,既有大道理,又有小道理。这是建立现代思想教育体系的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教育内容方面既灌输马列主义的大道理,又要把这些大道理化成生活中的小道理,具体的做法是用马列主义的理论去改造儒家礼教中的仁、义、礼、智、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样要讲仁、义、礼、智、信,只不过是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改造罢了。从大道理上说,我们要热爱人民群众,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则表现为一种仁爱之心,上下级之间的仁爱,同志朋友间的仁爱,更具体地说是在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从大道理上说,我们要报答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培养和教育,而在日常生活中则表现为一种忠义之本,上下级之间要讲忠义,同志朋友间也要讲忠义,当然,这种忠义之本不是不讲原则的义气用事,而是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的相互帮助、相互报答。从大道理上说,我们要讲道德,守伦理,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则表现为礼仪之用,对父母、兄弟、妻儿、朋友、上级、下级要讲礼节礼貌,这包括尊重上级、尊重长辈,同志、朋友、夫妻间互敬互让等等。从大道理上讲,我们要认真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则表现为读书明理,修身养性。从大道理上说,我们要上取信于党,下取信于民,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则表现为上下级之间、同志朋友间互守信用。总之,政治生活中的大道理和日常生活中的小道理是通的,我们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就应该既讲大道理,又讲小道理。
第二,在教育方法上采取讲座授课、榜样力量和示范指导相结合。有好的教育内容,还需要有好教育方法。讲座授课是通常采取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理论性、系统性的特点,但是缺乏生动性和具体性。示范指导解决具体性的问题,而榜样力量则解决生动性的问题。当前思想道德教育应重点加强的是示范指导,家教就是一种示范指导,但现在的父母往往关注孩子的智育而忽视德育,加上又是独生子女,家教不严,致使小孩难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学校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选派自身修养好、生活经验丰富的老师做德育示范指导员,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如何意志自律等等。
第三,在制约机制上,采取政治制约、舆论监督、法律配合三者并用。首先是把一个人平时的道德修养与他的政治生命联系在一起,从政治上进行制约。在美国,要想成为总统、州长的候选人,必须经过几十人组成的专案组几个月的履历调查,只要发现有不道德的行为,就很难通过,更不用说有违法行为了,资本主义国家能做到的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就不能做到呢?其次是对每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伦理道德的履行情况进行严密的舆论监督,这种舆论监督包括新闻监督、组织劝告、民间谴责等。最后是法律配合,重点是抓守法监督。法律是公理,道德是情理,法律的原则来自道德,可以说法律是强制性的道德,因此,不守法的人是最没有道德的人。抓守法监督不仅抓大事,还要抓小事,有些在道德边缘已触犯法律的事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坚决按法律办事,只有这样法律才起到威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