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工作中德育的培养是尤为关键的,作为初中的孩子们其内心活动都是比较叛逆的,稍不注意就可能走错人生的方向,德育的培养就是指引学生们能够对于人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他们懂得自身所处的阶段还不是很成熟,从而在品德、思想等教育方面做好渗透,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德育;道德榜样;校园文化;督查指导;定期研讨
德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初中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为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很多学校上至学校领导下至一线教师均付出了很多努力。笔者在多年德育工作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很多有利于提升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方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如何提升初中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初中学校应积极树立道德榜样
道德榜样是指道德方面可以模仿和学习的范例和原型。榜样在初中生品德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初中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特点,而榜样是具体形象的,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初中生好模仿,所以,生动的榜样、活生生的范例要比抽象的语言更易使初中生信服,对他们产生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
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可从多个方面入手,而在本校范围内积极树立道德榜样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做法。例如,初中学校可在教师队伍中选取一名或若干名师德榜样,让其他教师或学生积极学习其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这些师德榜样不应由学校领导选取,而应由全校师生匿名投票选取。这样的方法更具说服力,也更能发挥师德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与此同时,初中学校可采取同样方式在初中生群体中选取一些道德榜样,让这些学生道德榜样充分发挥其道德引领作用,引领更多初中生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学校每年均应重新对道德榜样进行选取,发挥道德榜样的真正作用。学校还应对道德榜样的先进道德事迹通过校园广播、学校公示栏等进行积极宣传和报道。
二、学校应对班主任德育工作予以足够重视
一直以来,很多初中班主任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即可,并不需要负责学生德育工作。班主任之所以会形成此种观点,主要因为学校领导对其德育工作并未做出明确要求。第一,初中学校应对班主任德育工作予以足够重视,要求本校班主任应在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第二,班主任应制订学生德育工作计划,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第三,为提升自身的德育工作能力,班主任之间也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德育工作经验交流,通过交流获取更多有效的德育工作方法,并将其积极运用于自身的德育工作实践当中。
三、尊重初中生,和初中生一同发展
尊重,是一个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在我们对待初中生时也一样,一视同仁,始终报以尊重、平等的心。初中生的心理尽管还不够成熟,但是初中生的人格应该得到尊重,这是未来得以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天真浪漫是初中生的天性,也正是这种天真浪漫给世界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美好。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必然是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如果在这一点上都未能做好,那么德育工作就很难有所成效。这种不尊重为初中生德育工作埋下了邪恶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它极有可能生根发芽对初中生身心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可以说,能否做到对初中生的尊重决定了德育工作的有效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实施“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
初中生德育教育需要各方的支持与配合,因此除了学校之外,家庭、社会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是初中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一个家庭里面的成员对初中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做好初中生教育工作需要我们对家庭教育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将家庭教育作为初中生教育的一个基础,学校的教育则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为了加强家长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共识,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初中生德育教育如果能够与社区共同协作,将社区资源用到初中生教育中,学生的环境意识、劳动意识都可以得到加强。教师可以经常性地组织活动,让初中生教育到社区去做一些简单的环保工作,例如搜集废旧瓶罐来再次利用、植树拔草、卫生清洁等等,在鼓励初中生劳动的时候,初中生既能够产生劳动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作为初中教师,我们一定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展开初中生德育教育,教师要为初中生德育教育创设情境,协调好社区、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共同推动初中生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五、理论实际相结合、培养德育发展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在思想文化中更是学生的指明灯,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们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一言一行都要时刻从德育方向出发,从而潜移默化到学生的身上,让学生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举止也要有所管理,使自身的德育素养得到提高。作为教师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管理好学生,要学会以身作则,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有许多年轻教师就是过于懒散,其文化水平来说现在教师水平都是较高的,但其时代的发展我们对于德育的管理却在下降,我们在讲述中道理懂得多,但实际中却很难做到。因此管理中也很难管理好班级,成绩也提不上,一件小事就能体验出一个人的素养问题,教学中就曾遇到过这样的教师:为了追求时髦,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穿戴的特别个性,穿破洞裤、个性鞋子等,有的学生还模仿教师,其严重影响到教学,上课学生们不在把注意力放在课本知识上,而是穿衣打扮上,后来学校给予口头警告才有所好转。在德育得发展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们对于美得认识,要让学生懂得这个年龄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要盲目得追赶时髦,要把重心落在学习中,告诉他们现阶段应该努力得方向,尤其使针对即将中考的学生更是如此。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所有年轻教师都是如此,也有那些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好的教师,其无论德育得还是成绩方面都是管理较不错的,上面事件只是告诫教师们要懂得为人师表,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使学生们在德育方面有所提高,其自身方面也要有所提高。
结语
学生的品德行为是逐渐发展的,由于初中生受到社会的影响较小,因此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通过有意识的、有计划、有安排的教学引导,学生的品德发展就很容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人才。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面貌就是我国未来的面貌,因此,把好初中生德育关,事关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郭琪.中学生自我教育策略[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18)
[2]于文.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怎样[J]. 山西教育(教师教学). 2008(06).
论文作者:陈飞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初中生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德育论文; 榜样论文; 学校论文; 教师论文; 道德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