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语用”策略,提升语文素养论文_郑婉春

巧用“语用”策略,提升语文素养论文_郑婉春

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 福建 泉州 362699 

语言学家吕叔湘曾经说,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言表达是说话(口头语言)和写作(书面语言)的过程。人们进行言语交际都有一定的目的,而且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有不同的交际价值和交际效果。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还必须讲究语言运用的策略。

一、引导质疑,渗透“语用”理念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引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大胆地质疑问难。比如,我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课时,让学生读完课题,向学生发问:“同学们,你们见过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绿——色。”“可是,这里为什么说是‘金色的草地’?”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学习欲望被调动了起来。我连忙适时引导:“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找到答案?”于是,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又如教学《养花》一课,老舍先生在结尾处总结: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此乃养花的乐趣,可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怎么也能算乐趣呢?”同学们此时来了精神,立马对课文做了全面的回顾,纷纷从文中求证。以上两例充分说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应建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二、情感渲染,升华“语用”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

1.要学会“煽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

以下是一位老师教学《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片段。师:请同学们默读5-8自然段,把感受深刻的语句划下来,做简单的批注。生默读批画。师:请同学们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说一说。生读句子。师(出示地图,把日军侵占的部分标红):中国广阔的土地就这样被日本帝国主义一点点侵蚀、一次次霸占。此时,华北告急!全中国告急!!中华民族告急!!!请同学们带着感受自由地朗读这段话。生激情朗读聂耳创作歌曲部分。师:你们的感受非常好!下面就让我们听听这催人奋进的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师(读):电影《风云儿女》上映,这首歌曲迅速传遍全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数爱国志士唱着它,走上抗日救亡前线,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在这位老师动情的“煽动”下,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共鸣,从而深刻地领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2.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学中教师应循序渐进,条分缕析地引导学生进入到语言情境中。教学《一枚金币》一文,学生练习朗读“儿子受不了”这一部分时,刚开始有些同学读得不够到位,没能表现出儿子那种百感交集的情绪。我及时引导学生理解:“金币怎么来的?儿子从哪儿抓金币?熊熊大火是什么样的?手伸进去会怎样?‘抓’和‘拿’有什么不一样?”必要时,教师声情并茂地示范读。一系列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逐渐进入状态,边模仿边体会,终于越读越有味道了。

三、搭建平台,进行“语用”训练

既然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语言环境,那么,教师就应当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语用”的训练。教学《桥》这一单元后,我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自己家乡的桥。比如,我们永春著名的宋代古桥东关桥、城关的云龙桥,泉州的洛阳桥等,说一说它们的历史及文化背景。教学完《失踪的森林王国》,让学生编排课本剧并演一演,实现了对语言文字的再创造。学了《集市与超市》,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购物经历,通过学生的讲述,既锻炼了他们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书面语言,可谓一举两得。

四、利用迁移,巩固“语用”成果

语言的习得必须经历漫长的过程,从婴儿牙牙学语到成人的出口成章,要不断地练习、强化、巩固,最终才能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遣词造句、连句成段、关联词语训练、课外阅读延伸、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们都有一个转变的过程。教师应正确利用迁移的规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位老师在教学“奶”字时,这样引导学生:奶奶是女人,所以是“女”字旁;奶奶上了年纪,背弯弯的,手里还拄了根拐杖……这样学生对“奶”字有了深刻的印象。同理,学习妈妈的“妈”时,亦可引导学生:妈妈是女人,整天忙于工作、家务,像匹勤劳的马儿一样,所以妈妈的“妈”字是“女+马”。今后再碰到类似的生字,学生便可利用此法进行迁移学习。

总之,语言的运用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正所谓“听话听声,锣鼓听音,言下之意,弦外之音”,说的就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并不完全是对话语的字面意义的理解,还会受到交际环境的制约。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话外之音、言外之意,巧妙地运用“语用”策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论文作者:郑婉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4月总第2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  ;  ;  ;  ;  ;  ;  ;  

巧用“语用”策略,提升语文素养论文_郑婉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