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农村青年的“文化苦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苦闷论文,当代论文,农村论文,青年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晚干嘛?”
“看电视,还能干嘛?”
“要不到我家打麻将?三缺一!”
“行,吃了晚饭就来!”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但云南省嵩明县青年李秀辉却与书无缘——家里没什么书籍,也没有报纸,偶尔有两本《女友》、《知音》、《打工妹》、《故事会》之类的通俗读物。以上对话发生在读书日当天下午,李秀辉准备吃完晚饭就直奔朋友家里打麻将。“反正输赢也就那么几个钱,这回你赢下回我赢。不然还能干吗?没其他活动可以消遣啊!”
要么看电视,要么打麻将,这就是当代农村青年普遍遭遇“文化苦闷”的真实写照。
“没文化”的生活
李秀辉早年在嵩明县小街镇花灯团跳过花灯,是团里的绝对主力,但离开小街镇后,她就远离了花灯。
回忆起当年跳花灯的“盛况”,李秀辉的表情很梦幻:“逢年过节都要演出,七里八乡的人都来看,演得很过瘾。平时我们也喜欢凑在一起排练,经常一星期跳个三五回呢。”
嵩明县距离省会城市昆明不过60公里,却像中国所有的小县城一样缺少“文化”。在李秀辉看来,基层年轻人最直接的文化消费虽然看起来不少,如购买DVD、书籍报刊等文化用品的投入在增加,但真正能让年轻人获得切身文化感受,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活动仍然少见。2006年以来,嵩明县加强了广场文化建设,很多中老年人非常热衷于傍晚到广场上跳舞健身,但年轻人对此却毫无兴趣。为了打发时间,许多人吃过晚饭要么找地方聚众打牌,要么就待在家里看电视,守住一个连续剧看下去,看完之后再找一部接着往下看。
“确实很枯燥,但你有什么办法?有时候很怀念在小街镇的生活,至少还有花灯。”李秀辉深感苦闷。但转念一想,大家都这样,你有什么理由不这么过?
昆明市西山区渔户村村民小杨面临和李秀辉同样的苦恼。小杨告诉记者,他偶尔看看电视,最喜欢的娱乐方式是听短波收音机,“可以放松心情,了解社会。”这个不会打麻将的年轻人直说自己“幸运”,“因为可以远离赌博圈子”。
可他同村朋友们的“文化生活”仍以赌博为主,看电视为辅。也有人喜欢上网,但仅限于聊天、打游戏。村委会过春节时会组织文艺队演出,但观众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全无兴趣。
单调、枯燥成为基层年轻人生活的基本状况,李秀辉自嘲:“我们的生活还谈得上什么文化?就混呗!”比边缘更边缘
云南省文化厅社文处提供的数据显示,基层文化消费近年来呈明显增长态势。2006年,云南全省乡镇一级文化站共1360个,获得的财政投入共计6615万元。2007年,云南全省乡镇一级文化站因合并等原因减少到1336个,但财政投入已经达到7802万元。2008年的数字尚未统计出来,但社文处初步估算,其增幅将达到20%~30%,农村基层文化消费正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记者调查发现,农村青年对当下文化生活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普遍不高。也就是说,上述数据中的消费主力并非年轻人。
嵩明县文化局副局长黄河认为,目前在农村文化工作中,重中老年文化建设、轻青年人文化需求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几乎是全国基层的一个共性问题,农村文化本来就边缘,农村青年的文化生活则更边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农村青年文化程度比以前有很大提高,对城市文化也有一定了解,因而对文化活动的要求比老年人更高,目前基层开展的民乐、小戏等活动比较符合老年人的欣赏情趣,很难调动青年人的参与热情。
“我们也觉得头疼,现在的年轻人闲下来不是扑克就是麻将,不仅消磨了创业意志,更让一些人染上赌博的陋习,挣多少钱都赌光了。”黄河说。
即便在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昆明西山区团结镇,开展吸引年轻人的文化活动也面临一系列难题。团结镇文化站站长张绍金介绍,目前农村开展文化活动的最大困惑是资金不足,村、镇各级文化演出队每年的经费都少得可怜,老百姓基本是自己掏钱,自娱自乐。目前团结镇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室、活动中心没有足够的文化项目,大多就是为村民提供一个打扑克、玩麻将的场所。“如果资金更多一点,我们可以买些图书、订些报刊、买一两台电脑,让年轻人真正能在活动室体验文化、学习文化。但现在,这些东西还离得太远”。张绍金说。
基层的文化路径
演出活动虽然频繁但缺乏新意、基层文化虽然红火但以老人居多,这使不少农村青年远离农村文化,更远离了传统文化。黄河认为,现在为农民提供新颖的文化活动样式、让更多农民参与进来才是最关键的,“现在的农村文化产品太单调,还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更不用说年轻人的需求。”
据记者调查,当前基层除了自发的演出之外,文化消费很低。即便在县城,读书看报的消费支出人均每年不足30元,电影、DVD碟片、CD等视听产品的消费略高,人均每年约50元。至于镇村一级,文化消费则更低。黄河认为,文化消费的严重滞后源于文化产品的严重不足,其直接后果就是农村赌博现象、迷信活动的猖獗。“目前应该加大基层文化建设力度,不能仅仅停留在硬件设施上面,还应该考虑如何用丰富多元的文化样式吸引更多村民共同参与。”但他也坦言,眼下嵩明还没有更好的思路,对如何解决农村青年的文化苦闷仍感困惑。
团结镇的思路是“以老带新”,在组织各种传统戏曲演出时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让老艺人手把手地教,另一方面也主动将传统戏曲改编为现代戏曲,让年轻人找到兴趣点。“我们尽量把年轻人找来一起玩,鼓励他们自编自导自演,很多年轻后生弄出来的东西很有趣,他们自己也热情高涨。”张绍金说。
李秀辉的建议是,县和乡应该大力搞一些主题活动、文艺竞赛,鼓励以单位、集体和个人名义参加,可以让各个年龄段的文艺爱好者同台竞技,如此一来,不愁农村青年没有热情。“总会有人主动参与的,他们可以带动更多年轻人。”她举例说,嵩明县完全有条件搞一次民间青年花灯大赛,既鼓励传统戏,又鼓励新剧目,用“大奖”刺激年轻人的参与热情。其实农村青年并不缺乏创意和想象,只是缺乏机会和环境,如果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他们一定会让人们“震惊”的。
云南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郭伟介绍,2008年文化部对全国各地的乡镇文化站予以资金扶持,云南就有250个文化站得到近4000万元的资金,力度不可谓不大。今后怎样使内容建设跟上硬件建设,是需要各级文化部门予以思考和解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