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护理干预;儿童手足口病;临床效果
手足口病为传染性疾病,在5岁以下儿童群体中发病率较多,主要表现为低热、厌食、局部溃疡、疱疹等。相关研究表明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本文以此为基础,对护理干预对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过治疗的104例儿童手足口病患者作为本次医学试验的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整一年,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0.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4±0.15)岁;观察组患者年龄在0.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5±1.01)岁。本次实验所有儿童除手足口病外无其它任何不良病症,且实验过程均已取得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在其知情下进行,家属也已签署书面同意书,本院承诺一旦实验中患儿产生抗拒心理或有不适现象发生,实验立即终止,一切以患儿身心健康为先。所有患儿在普通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的儿童手足口病患者进行的是常规护理,在这里不细加讨论。观察组的儿童手足口病患者进行的是含有特别技巧的护理干预:其一为心理护理,由手足病引发的溃疡、疱疹会使患儿产生疼痛感,从而引发哭闹、害怕、食欲不振、情绪低落等问题,因此医护人员要根据患儿年龄与性格,有针对性转移其注意力,例如陪伴他们看动画、讲故事、做游戏等,以此舒缓患儿不良情绪[1]。其二为饮食护理,患有手足口病会使儿童的消化功能下降,口腔疼痛亦会引发患儿厌食,因此要尽量吃温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年龄较小的可用勺子喂食。其三为口腔护理,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或用棉棒轻轻擦拭,避免口腔出现细菌引发二次感染,较为严重的患儿要辅以药物治疗,促进创口愈合,最后便是发热护理,时刻关注患儿体温变化,实施降温并多喝水,若体温居高不下则进行药物治疗。此外发放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手册让患儿家属了解手足口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与防治对策等,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护理效果,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口腔溃疡愈合速度、住院时间长短等进行统计及评分,两组对比后,进行数据研究。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采用SPSS 21.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8.08%;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80.77%,总的来说,观察组的儿童手足口病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治疗效果更佳,口腔溃疡愈合速度与住院时间都较为短。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以观察组更优,结果如表1所示。(P<0.05)。
3.讨论
由于手足口病患者多为控制力较差的儿童,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阻碍,倘若治疗不及时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心脏疾病、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威胁患儿生命健康,因此护理干预模式被提上了日程,且一经实施便广受好评[2]。此次研究亦证实了这说明与传统护理相比,护理干预更能够有效提升手足口病患儿的满意度、改善治疗效果,促进了口腔溃疡愈合的速度与住院时间,患儿的紧张恐惧情绪也由此降低。此外健康教育增强了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了解重视,进一步促进了患儿的恢复进程,由此可知,护理干预是改善儿童手足口病患者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故而值得在临床方面广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郭丽红.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2):144-146.
[2]方秀兰,李小霞,林燕.综合全面护理对手足口病患儿溃疡愈合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6,10(4):473-476.
论文作者:俞林燕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手足论文; 患儿论文; 患者论文; 儿童论文; 病患者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满意度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