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 云南玉溪 6531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西医治疗,治疗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空腹血糖、2h餐后空腹血糖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糖尿病;临床效果
前言
糖尿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引发该病症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和环境等方面,其具有消瘦、肥胖、疲乏无力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1-2]。为此,我院采取了正确、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如中西医结合疗法,并取得了满意的成绩,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形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40~67岁,平均年龄45.20±4.3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36±2.01年。治疗组30例,19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45.22±4.30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41±2.0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使用药物二甲双胍(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99),用药次数为每天3次,0.5g/次。治疗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给予药物二甲双胍(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99),用药次数为每天3次,0.5g/次的同时,通过中医辩证判定后予以不同症状进行合理用药,其中⑴脾肾阴虚型:使用石斛、泽泻、平地木、麦冬、虎杖、小蓟、熟地等各20g,党参、苦参各12g,苍术、胡黄连、川连各10g以及仙灵脾、杏仁各16g,用水煎服。⑵阴阳两虚型:使用山药、山茱萸、黄芪、熟地等各20g,10g甘草,15g肉桂,泽泻、直木、枸杞各12g,用水煎服。⑶气阴两虚有热型:使用10g葛根,5g杜仲,大黄、郁金、当归等各15g,白芍、土茯苓、丹参、生地各20g,用水煎服。以上药物服用次数均为每天2次。
1.3评价标准
⑴疗效标准:患者疲乏无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空腹血糖、2h餐后血糖处在正常范围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好转,且血糖基本恢复正常为有效;患者达不到以上标准,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仪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2h餐后空腹血糖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SPSS18.0软件对数据统计学处理,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P<0.05差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
治疗前,两组在空腹血糖、2h餐后空腹血糖等方面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2h餐后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经统计得出,治疗组25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分别占83.33%、13.33%、3.33%,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19例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分别占63.33%、16.67%、20.00%,总有效率为80.00%。由此得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04)。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因其并发症多、治疗时间长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3]。当前,临床上均为采用西医治疗该类病症,常用药物为二甲双胍,虽然该药物可以降低患者机体血糖水平以及减少胃肠道吸收,但消瘦、乏力、多食多饮等临床症状仍然不能得到较好的改善。因此,给予该类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在中医中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具有阴阳两虚、淤血、气阴两虚等特点,且其病变部位在肺胃脾肾等位置,所以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目的在于滋阴清热、活血化瘀以及益气养阴等[4-5]。同时,本次研究中利用中医辨证法判定出不同病症类型,并作出针对性治疗,采取的各类中药配方均具有补虚泻实、化瘀生津的功效。
本研究中,治疗组在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医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空腹血糖、2h餐后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患者中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黎克江,雷永红,刘新华.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33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10):53-54.
[2]丁现琴,周璐璐.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4):53-54.
[3]徐正龙,傅聿明,吴久勤.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2):86-87.
[4]位倩.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9例[J].河南中药,2015,35(01):135-136.
[5]厉瑾.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03):343-344.
论文作者:魏惠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血糖论文; 患者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症状论文; 病程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