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的探讨论文_陈志斌

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的探讨论文_陈志斌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惠东供电局 广东省惠州市 516300

摘要:当前人们对于电能需求不断增加,这也让电网建设以及管理的难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构建配网自动化,能够为建设及管理工作减轻压力,满足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提升用电的效率和安全性,本文分析了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

配电自动化系统作为我国现行电力系统建设中的主要内容,其本身要求结合不同供电区域采取不同的可靠性设计方式,这种方式便为差异化规划原则,是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重要指导原则。但如何将这种差异化规划原则引入,又成为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的主要难题。因此,文章对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供电区域

按照现阶段电力系统建设的供电可靠性,可将供电区域分成6类,主要包括:①区域内负荷达到30 MW/km2以上的区域,供电可靠性不许维持在99.99%,也可称作“A+区域”。A+区域内包含市中心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②区域内负荷达到巧15-30 MW/km2的区域,同A+区域一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较高,此类区域即为A类区域。③区域内负荷达到6-15 MW/km2的区域。根据相关标准规范,此供电区域供电可靠性可以维持在99.965%左右,例如地级市市中心区、重点城市市区等,也被称为“B类区域”。④区域内负荷达到1-6 MW/km2的区域,供电可靠性需要维持在99.897%左右,例如地级市市区、发达城镇等均可以归纳到此类区域内,即为℃类区域”。⑤区域负荷在0.1-1 MW/km2的区域。此现象在城镇供电区域、农村供电区域较为常见,这类区域被称为“D类区域”。⑥区域内负荷在0.1 MW/km2以下的区域,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通常情况下,该类区域中可包含偏远农、牧区,也被称为“E类区域”。

2、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内关键技术应用

2.1主站规划设计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中,需做好主站设计工作,并将其细化,分为小、中、大模式和前置延伸模式。其中,前置延伸模式需要主站在监控区域范围内进行前置延伸看,主要是为了采集区域数据信息,达到就地监控的目的;而小、中、大模式,主要以可扩容平台作为核心内容,确保它与EMS,PMS,GIS等相关系统,通过信息交互总线达到互联的目的。这样就能达到配电网信息共享和整合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配电网图模,从而实现配电网的故障监控与处理[1]。对于不同类型的主站建设来说,应以信息接人量为相关参考依据,例如小型主站信息接人量保持在10万点内,中型主站信息接人量保持在50万点内,而大型主站接人信息量则大于50万点。这时,要注意区分硬件设备、配置软件模块,大型主站需要在SCADA软件的配置下,引人其他的故障处理模块、信息交互模块以及应用软件;而中型主站配置高级应用软件具有可择性,小型主站主要模块为SCADA模块、故障处理模块和信息交互模块。

2.2通信与终端部分设计

在设计配电自动化系统时,确保终端合理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终端以“三遥”“二遥”为主,其中,“二遥”指的是符合上报故障数据信息、遥测电流等功能需求的终端。在实际设计时,开关部分不需要电动操作机构的引入,而如果终端具有本地保护的功能,则应做好电动操作机构的配备工作,不仅可以引入无线专网应用来实现终端功能,还可以引入GPRS方式来完成。“三遥”主要表现在上报故障信息方面,要求融入遥测、遥信、遥控功能,并且需要在控制开关上装设电动操作机构。在非对称加密情况下,此终端的实现可采用光纤通道方式。

2.3继电保护技术

继电保护技术主要以供电可靠性为主旨。从农村配电网方面分析,多体现出低短路容量、较长供电半径、较多分支等特点,因此可以快速切除故障,在主干线上设置三段式过流保护,并安装断路器。从城市配电网方面分析,多呈现出短路容量大、供电半径短的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发生故障时,需要对电流值进行整定,可以选择级差保护措施,确保故障状态下分支线与主干线两者并不会互相干扰。

3、配电自动化系统差异化规划的实现

实际规划设计中,除保证在主站设计、终端设计以及继电保护等合理外,可考虑将差异化规划原则引入其中。这种差异化原则,对于配电系统主站,可将前置延伸模式用于县城中,而小型、大中型与重点城市分别进行小型主站、中型主站与大型主站的设置。对于继电保护、配电终端则需以不同供电区域为依据进行规划设计,如A+区域部分,可将全电缆供电方式引入,并在配电终端上以“三遥”为主,可使故障率得以减少,且在故障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供电。在A类区域,也可在配电终端上以“三遥”为主,并在供电上选择绝缘导线或电缆,同时,为使线路故障率降低,应利用GPRS通道、“二遥”终端与本地保护进行结合。对于B类区域,主要将“三遥”终端配置在线路与联络开关上,其他终端以GPRS通道、“二遥”配电终端为主,有利于故障率的降低。区别于B类区域规划设计,C类区域系统规划中,要求全部以GPRS通道、“二遥”配电终端为主。在D类区域,规划过程中可在断路器应用下,采用三段式过流保护,再结合GPRS通道、“二遥”,以此使故障被切除。除此之外,实际规划过程中,要求对重要用户也需做好系统规划,可按照A+区域的方法完成规划工作[2]。

4、配网自动化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难点问题

了解了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之后,为了让这种影响始终是积极有效的,还需要了解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中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尤其是要了解自动化建设这一工程的特点。一方面配网自动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有计划的工程项目,其涉及的内容较多,工作较为复杂,尤其是自动化系统所要监控的对象很多,也比较复杂。比如要监控小区的变电站,还要监控配电变电站和进线变电站等,而且还有各种错综复杂的线路,工作比较繁琐,对工作人员来说工作量大,压力也大。另外一个方面是配网自动化系统一般是建设在户外,因为户外的不定因素很多,所以在进行管理和维护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不利的条件,影响到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运行。

5、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的案例

为了从更加全而的角度表明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的必要性,本文以我国某城市为例进行细节上的说明,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该城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比较高,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后发现,从供电需求级别的角度进行分析,该城市大约有5条以上供电线路属于A级供电区域,B级供电区域线路高达120条以上,与此同时对线路的绝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要求B级区域供电可靠性达到总体99.865%以上,而对这样的发展要求,为了保证城市发展供电需求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相关人员的研究与沟通下,该城市迅速开展了配电自动化项目活动[3]。

(2)围绕配电自动化主站与通信终端建设原则,该城市在进行主站建设的过程中,加大了电动操作机构的投入量,采用分支式接线的方法,提升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联动性,与此同时根据系统应用的实际情况,划分了配电线路的应用段,并针对各段进行了针对性的监控操作,在进行终端通信建设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三摇分段的方式,让不同终端共享同一个操作平台。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与分析后发现,这种配置方式与本地供电保护要求相符,减少了各段线路的电力负荷,以及不必要故障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延长了线路使用寿命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差异性规划设训一的应用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配网自动化建设是当前以及未来电力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点方向,是城市建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看到现阶段的配网自动化建设中还有一些不足和问题,使得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就整体上而言,其建设能够有效的提升供电的可靠性,所以,在建设中,就需要做好长期规划,加强对存在问题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不断完善配网自动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小鹏.浅析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9)

[2]李宏伟.关于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影响分析[J].科技风.2015(20)

[3]周召伟.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9

论文作者:陈志斌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  ;  ;  ;  ;  ;  ;  ;  

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的探讨论文_陈志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