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经济风险及其对策_宏观经济论文

论中-经济风险及其对策_宏观经济论文

中观经济风险及其应对策略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中观论文,风险论文,应对策略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观经济及其特点

中观经济是相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来说的,宏观经济研究的是国民经济的总体状况,以国民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包括国民经济的生产总值、增长与波动、总的产出水平、总的物价变动、总的就业状况等;微观经济研究的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经济个量为考察对象,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家庭的收入支出、市场中某类产品的数量与价格状况等。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经济现象,比如说区域(城市)经济、部门经济、行业经济等,它是国民经济活动在某一特定地域或部门行业的展开,它们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的子系统,但它毕竟不等于整个国民经济,不能归之于宏观经济领域;同时,区域(城市)、部门和行业又是一个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是一个包含了各类部门、产业、企业和众多居民的“五脏俱全”的复杂体系。因此,这些经济现象也无法归于微观经济领域之中,而必须归于介于微观与宏观经济领域之间的特殊经济领域——中观经济领域之中。中观经济学以特定区域、产业或部门的经济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大量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复杂经济关系为具体研究内容的基础经济学。中观经济既不同于宏观经济的总量运行,也不同于微观经济的个量运行,它由国民经济总量在特定空间和部门行业的细化以及无数经济个量在特定空间和部门行业的聚合而形成的,既受制于国民经济宏观运行态势而趋其大势,又得益于其内部各类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中观聚合而形成独特优势,从而具有其独特的中观色彩:

1.经济体制的依赖性。中观经济运行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经济运行的体制环境方面。中观经济对国民经济计划、财政和税收体制有较大的依赖性。当国民经济的计划、财政和税收处于高度集中管理体制之下时,中观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大棋盘上的一颗棋子,中观经济运行的一切指标都是国民经济运行成比例性的缩小和细化,中观经济没有任何优势和特点可言;但是,在“分灶吃饭”的分权体制下,地区、城市、部门和行业等中观主体在经济上有相当的自主权,是宏观的总量经济与微观的个量经济之间的承接点,其生长和发育取决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双向运动中所凝结的中观体制环境。毫无疑问,在分权趋势明显、地方权力较大的经济体制变革态势下,中观经济主体形成中观特色和中观优势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2.经济运行的独立性。中观经济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组织形式,地区、城市、部门和行业等中观经济主体具有多种经济成份,其内容门类众多、设施齐备,在性质上和运动形式上是一种地域性行业性的综合经济,这使得中观经济运行具有自成一体的自我扩张职能。各个区域、城市和行业作为经济主体,其行为的动机在于本地区、部门的中观利益,经济行为的取向具有明确的界限,这使中观经济运行具有一种与国民经济运行“分裂割据”的离心趋向。

3.经济要素的集聚性。由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或有限性,经济要素不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匀分布,因此,经济运行以经济要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集中为前提,中观经济就是在一定地域内或部门行业内的经济要素密集为基础而形成的。聚集性是中观经济的优点和特点,聚集性往往伴随着高效性,它便于形成专业化的经济协作并形成新的生产力,聚集的协作能够产生大大优于分散劳动的经济效益,这使得城市经济、行业经济等中观经济形态成为社会前进的动力和中心。中观经济的聚集性,表明中观经济的社会化和集约化,表明劳动力、生产工具、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集中和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的集中。中观经济的这种聚集性是各类微观经济主体和微观经济要素按经济运行的规模要求和经济原则在一定地域和行业的具体附载,它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的必然要求,它使得经济运行成本最小化和产出最大化成为现实。但是,中观经济的聚集性也有其负面效应,这是因为,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的各种矛盾在时空上是分散的,矛盾暴发总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序列展开,但中观经济的聚集性特征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矛盾的主要承担者,因此,聚集在给中观经济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使社会生产中各种潜在的磨擦和矛盾集中到中观经济运行过程中来,从而使得中观经济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

二、中观经济风险及其生成

1.经济风险一般。经济风险是经济活动中足以导致预期目标与预期结果发生背离的各种破坏性因素的总和。经济风险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其产生与人类经济活动中种种不确定性因素密切相关。经济风险与经济安全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函数关系,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经济安全的直接度量。

一般经济风险的生成有两类基本的途径:其一是市场机制的内生性风险,即是与市场机制运行本身有关的风险生长机制。进入商品经济时代以后,市场机制成为经济运行的基础机制,商品生产的内在动力来源于生产者本身对物质利益的追逐,生产者消费越来越多地需要依靠市场交换来实现,市场的作用不断扩大,同时生产也越来越多地需要分工协作,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的各个环节上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风险也随之发育起来。所有的内生经济风险都可以从市场机制中找到产生的根源,市场经济具有独立性、平等性、开放性,这就决定了市场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经济活动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构成了经济风险的内生性土壤。其二是市场机制外的外生性风险,即市场外部多种超经济因素的诱发、传导和作用所引起的风险。在能够引发经济风险的各类风险因素中,除了市场机制本身的运行特点之外,还有许多因素是超乎经济逻辑之外、远非经济手段本身所能解释和控制的,如天灾人祸、战争、动乱等。外生机制与经济运行的社会政治环境密切相关,当经济运行面临着国际政治经济的种种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时,经济风险的外生机制会把无数外来的风险强制传导到经济运行中来,从而构成难以控制的外生经济风险。

2.中观经济风险。按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大小,经济风险可分为宏观经济风险、中观经济风险和微观经济风险。城市经济的危机、行业经济的危机、大型企业集团的危机等等,都是中观经济风险的表现形态,它是一定地域和行业内各类微观风险因素经过中观聚合过程而形成的对经济运行的中观制约。作为一种中观形态的经济风险,中观经济风险的成因更为复杂,它可以是微观经济风险的共振和放大、也可能是国内外宏观经济风险的分解和缩影,从而形成了中观经济风险特有的生长路径、作用方式和运行机理:

一方面,国内外宏观经济风险在中观领域的分解和附载可以形成中观经济风险。在当代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中观经济领域内的货币等主要经济资本与外部宏观经济活动的联系日益密切,中观经济行为早已冲出地区和行业范围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它在给中观经济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使中观经济运行对外部经济形势的依赖性增大,外部经济风险的传递也变得更为迅猛,中观经济主体所负担的义务和承担的风险逐渐加大。中观外部的宏观经济风险有:一是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产生的经济风险。国际经济中贸易赤字的不确定性、石油和非石油初级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以及国际务的不确定性,是引发各种经济风险的导火索。此外,在政治方面,一国政治形势的动荡也会影响某一特定国家的债权损失,由此引发连锁反应,也会影响到世界经济形势的稳定。二是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产生的宏观经济风险。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误、投资规模过大、财政赤字过大、全国性通货膨胀的兴起等,都会造成中观经济运行的外部经济风险。中观经济活动直接表现为货币资金在城市、行业、部门等中观主体之内或之间的筹集和运用,外部宏观经济风险正是借助中观经济主体的外向经济运动而迅速传导进中观经济体系之中并立即对中观经济运行造成影响,从而将宏观的经济风险分解和细化为中观形态的城市、部门或行业经济风险,中观经济风险由此而形成。

另一方面,微观经济主体的风险行为共振和放大可以形成中观经济风险。经济风险的形成具有一种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扩散过程,其根源在于微观经济风险元的存在。经济生活中一个个运行不稳定的微观经济主体构成了城市的微观风险元,在一定的限度内,这种微观风险由各类生产企业和单位自行承担,对中观经济的稳健运行影响微小。但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蝴蝶效应”使微观经济风险元有一种自我扩散的放大机制,当微观的经济风险元之规模和数量呈扩散性状态运动时,经济中观运行的风险不可避免地产生。比如,企业是城市经济活动的主体,相对于城市经济仅是一个微观单位,但是,企业的经济联系广、个体行为的社会波及面大,其个体的风险行为具有很强的连带效应。一般来说,分散的、单个的微观经济风险不会影响到中观经济的整体运行;但是,由于个体行为之间的从众效应以及经济主体行为之间的关联效应,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微观经济风险有一种潜在的共振和放大机制,在某些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微观经济风险可能共振放大为影响一个城市或行业经济运行的中观经济风险。当大批的企业因为类似的原因相互影响而面临破产的风险时,承担风险的就不仅是企业而是一级政府或一个行业部门,中观经济主体不可避免地要成为风险的承担者。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调控措施,中观经济风险的扩散可能诱发宏观的国家经济风险,从而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三、中观经济风险的应对策略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中观经济逐步驶入稳健运行的快车道,中观经济的规模和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支柱性行业等中观经济主体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全球经济运行转入需求牵制的过剩经济时期,国内外宏观经济风险因素跌宕起伏,中观经济形态内的风险因素也在不断积累,城市、行业等中观经济主体内的金融大案接二连三,案值动辄几十亿上百亿,涉及众多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窟窿,严重影响到中观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重视和解决中观经济风险问题已经十分迫切,其应对之策主要可从预警和调控两方面考虑:

1.科学设置监测指标,准确判断中观警度,适时预警中观经济风险

中观经济预警是指通过对一系列具可测性、可控性和关联性的中观经济运行指标不间断地监测分析形成中观经济风险度判断,并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中观经济预警是宏观经济预警与微观经济风险规避行为的中观结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大致包括以下步骤和内容:

设置风险指标。经济活动的数量特征都是通过指标的数值变化反映出来的,经济指标是经济变动的指示器。不同的指标代表不同的经济变量,指标的变化及其组合,意味着经济运行轨迹和状态的变化。科学的监测指标必须能够充分反映国民经济运行和景气波动的基本态势,反映社会经济活动主要过程和主要方面的实际状况,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和反映能力,且指标之间相互分工、相互配合并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可以满足中观经济调控不同方向、不同时间、不同力度的需要。它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投资风险指标,包括投资产业密集度、项目的地区密集度、货币供求平衡度指标等;生产风险指标,含产品数量指标、产品质量指标、成本利润指标等;营销风险指标,含存货指标、定货指标、资金回笼指标等;分配风险指标,包括利税指标、工资分配指标、积累指标等;金融风险指标,包括货币供给量,现金收入,现金支出,连续负债率,债务拖欠率,呆帐率,坏帐率,金融犯罪额及增长率等;企业风险指标,含累计负债额与企业资本金比重,债务增长率,资产增长率,投资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利润回收率等;市场风险指标,包括企业库存量及增长率,商业库存量及增长率,流通费用额及增长率,销售收入额及增长率,生产供应额及增长率,订货总额及增长率,合同毁约率等等。

判断中观警度。明确中观经济运行的评测指标后,就应该不间断地对这些指标进行跟踪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与国民经济运行的同期相关指标进行对比,通过结合中观经济主体的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就可划定经济运行的风险区间从而得出当前中观经济运行的警度判断。一般的经济风险警度可以考虑分为五个等级,即无警警度、轻警警度、中警警度、重警警度、巨警警度。这五种警度分别与风险元指标数量变化和区间对应,因此相应地有无警警限、轻警警限、中警警限、重警警限和巨警警限。其中,无警警限和巨警警限的设置十分关键,它是中观经济运行的“安全区”和“禁飞区”的界定,必须做到准确客观。轻警警度、重警警度分别与中观经济运行的偏冷、偏热、过冷、过热状态的有关指标相对应,中警警度则与偏冷、偏热向过冷、过热运行状态过渡的有关指标相对应。确定中观经济警度的一般方法是,根据当前经济监测所得到的中观经济指标,对影响中观经济风险元变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然后进行不同时期的对比研究,最后结合预警者的直觉、经验以及其他专家学者的推算估计进行确定。

2.合理组合调控手段,准确把握调控力度,适度调节中观经济运行

中观经济主体的调控手段与其拥有的经济权力有直接的关系。当中央权力较多地下放给中观经济主体(如特区城市、开放城市、特定部门或行业)或微观经济主体(如企业)时,中观主体拥有更多更有力的调控手段;相反,当中央权力集中回收时,中观经济主体拥有的经济调控手段就会受到限制。目前,中观经济主体可以动用的调控手段有五大类:一是财政手段,如地区和城市政府的财政预算、税收、财政投资、财政补贴、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公债等;二是计划手段,如城市政府、行业部门的年度规划、工作计划等;三是法制手段,如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范性文件对中观经济活动的规制;四是行政手段,即各类中观经济主体通过行政机构、运用行政方法来直接控制经济的活动;五是思想手段,通过媒体或特定的宣传方式传播国家政策、法令、社会意见和正确观点,教育和激发人们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来改善和优化人们的经济行为动机与方式。

中观调控的不同手段具有不同的力度特征,不同的手段组合就会产生不同的调控合力,这种力度大小没有绝对精确的数量表示。但是,不同调控手段及其组合形成的力度还是有相对的大小之分、强弱之别的。把握这种力度是选择和组合各种中观经济调控手段的前提。过犹不及或不痛不痒都表示中观经济调控的力度把握出现了偏差,力度偏差会造成调控手段资源的浪费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经济运行的无序,从而起到“帮忙不成反添乱”、“吃力不讨好”的负面效应,为此,中观经济调控的力度必须符合中观运行的现实需要。具体来说,必须与中观经济运行中的风险状况即中观经济警度状况相适应,这是中观经济调控适度和高效的必要前提。

当中观经济运行处于无警警度时,中观主体在核实有关运行指标后,可以保持“谨慎的乐观”,这时候,“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的论断是成立的,地区(城市)、行业和部门管理机构可以也应当充任中观经济运行的“守夜人”角色,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麻痹大意,在维修市场机器运行、美化“踢球场”环境设施、完善市场游戏规则的同时,各类中观主体还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随时应付“不时之虞”,防止超经济逻辑之外的非常因素给中观经济运行带来新的风险。

当中观经济运行处于轻警警度时或中警警度时,表示经济运行处于偏冷、偏热阶段或正向过冷、过热过渡的阶段,中观经济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口,调控这个缺口应把握相应的力度并选择总量或结构两个着力点。与这种警度相适应,中观经济调控应选择力度偏弱偏轻的调控手段进行组合。比如,在城市总需求相对不足,市场比较疲软、结构有所重复的情况下,可以选用公债筹资、政府投资、财政补贴、产业政策宣传、舆论引导等手段对中观经济手段进行有限度的微调。在城市总需求相对过旺时,城市政府可以采以紧缩性财政预算,部分地方税率提高、舆论引导等手段进行微调。

当中观经济运行处于重警警度时,它表示中观经济运行的总量缺口已经扩大到严重地步,经济运行正处于过冷或过热的严重状态,中观经济正常运行的秩序已经被打断,与这种重度警度相适应,中观经济调控应考虑选取力度偏强偏重的手段进行组合。比如,为抑制总需求过旺或总需求的严重不足,除运用微调措施手段之外,可以选用扩大指令性计划、调整地税结构、直接的行政干预、强大的思想教育和舆论宣传攻势等偏重的调控手段形成强有力的调控合力,以期将中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较为严重的偏差在较短时间内扭转过来。

当中观经济运行处于巨警警度时,它表示中观经济运行中出现了非常的经济干扰因素,并达到了足以导致中观经济运行整体中断的可怕程度。例如,抢购风潮、挤兑风潮、集体投机、骚乱活动、集体腐败、自然灾害、重大金融犯罪行为等。这时候,中观经济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若干经济联系环节会非常中断,供求缺口十分巨大。在这种警度状态下,一般的经济调控措施难以奏效,需要有快、准、狠、力度很强、很重,并能立竿见影的调控手段组合形成强大经济稳定力量。这时候,大范围的计划管制、行政直接干预、针对性的行政规章和决定、重税重罚、政治组织手段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启动地方立法程序,运用法制手段设置相应的经济“禁飞区”惩前毖后也是十分必要的。

标签:;  ;  ;  ;  ;  ;  ;  

论中-经济风险及其对策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