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金融业务:浦东金融功能拓展的突破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突破口论文,金融业务论文,功能论文,金融论文,浦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浦东新区离岸金融业务市场发展模式的择取
离岸金融市场是相对于国内金融市场和在岸金融市场而言的,是一种国际金融制度创新,是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和最主要部分。它主要是指专门从事非居民之间资金融通的场所。其业务对象是非居民,交易的货币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即通常所指外汇,该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反映的是借贷关系的信用市场,它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它几乎不受所在国的金融外汇政策的限制,可以自由筹措资金,进行外汇交易,实行市场外的自由利率。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税制方面也享受有较多的优惠,因此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市场。
自本世纪60年代兴起以来,进入80年代后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电子化的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更加迅速,仅亚太地区就已形成东京、新加坡、香港等著名的金融离岸市场,近几年来,我国台湾省及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业等国亦都先后筹建和发展了离岸金融市场。目前全球大小离岸金融市场约有40多个。由于离岸金融中心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制度、政策导向和管理方法等不同,世界主要的离岸金融市场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一体型。即境内金融市场与境外金融市场的业务融为一体,居民和非居民均可从事各种货币的存款和贷款业务,银行的离岸业务与境内业务没有严格界限,此类型如伦敦、香港等。
2.内外分离型。即境内金融业务与离岸金融业务分开,居民的存贷款业务与非居民的存贷款业务分离,反映境内交易的帐户与反映其离岸交易的帐户分开,如美国离岸金融市场设立的国际银行业设施(ABF )、日本离岸金融市场建立的海外特别帐户、新加坡的亚洲货币帐户等。
3.渗漏型。即离岸业务与在岸业务分立两本帐户、居民的存款业务与非居民存款业务分开,但允许离岸帐户上的资金贷给居民,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离岸金融市场是一典型的例子。该市场建立之初即将吸收到的非居民存款大量贷给本地企业,对其国内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簿记型(亦有称避税型)。这类市场没有实际的离岸资金交易;市场上不办理各种离岸货币业务,而只是起着其他金融市场的资金交易的记帐作用,目的是逃避交易市场所在地的税收。较为典型的市场有加勒比海的巴哈马和开曼等。
在上述的四种类型中,簿记型由于没有具体和实在的金融业务活动,对市场所在地的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十分有限。一体型的离岸金融市场上,居民的存贷款业务和非居民的同类业务交织在一起,这就要求对居民和非居民的外汇管制放松和外汇市场放开。这样,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易长驱直入,影响其境内金融市场。因此,一体型的离岸金融市场对所在地的经济条件和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对于目前人民币尚未实行完全自由兑换和严格实行外汇管制政策的我国来说,加之国内金融体系的市场管理法规尚不健全的情况,该类型对上海来说差距无疑甚大。内外分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将离岸金融业务以单独帐户设立,一方面便于金融管理当局对境内和境外业务分而治之;另一方面,又可以较为有效地阻止国际金融市场的投机或动荡对境内金融市场的冲击,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分离型的市场易于金融当局实施管理,同时对干预能力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在离岸金融业务设立的初期该方案不失为最佳方案,但是从较长时期看,浦东不能将离岸帐户上吸收到的存款贷给国内企业,一条较为理想的利用外资渠道就不复存在,这使得离岸金融市场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不免大打了折扣。渗漏型离岸金融市场的基础是分离型市场,即在渗漏型条件下离岸业务和在岸业务分属不同帐户,总的业务是分离的,但渗漏型的市场有了一些灵活性,即允许把离岸业务帐户上的部分资金贷放给国内企业,从而开辟了一条简捷和稳定的利用外资渠道,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基于上述的分析,考虑当前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和总体发展状况、金融管理水平及上海发展离岸市场的可供条件和加快经济建设、扩大引进外资满足国内资金市场需求的实际,在创设初期,可采取设置在特定区域如外高桥保税区内外完全分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但若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模式定位上看,作为一个适应国内实际的未来的供应型、融资式国际金融中心,随着上海离岸国际金融市场的逐步推进的过程,其离岸金融市场对建立在分离基础上的渗漏型的舍取无疑有着深刻的必然性。这是因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外汇短缺使中央银行难以拿出大笔外汇来干预外汇市场,同时,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体系一般不够完善,因此,眼前的分离型是一种迫于情势的现实抉择,若仅此而已,则又有违于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初衷。我国目前经济快速增长,但资金和外汇的“双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因素,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国内经济建设融通资金,吸引外资,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因此尽管目前正式公布仍属试点性质的上海离岸金融业务,实行的是“离岸”与“在岸”帐户的分离式管理,其业务范围也仅包括外汇存贷款、国际结算、外汇担保、同业外汇拆借、发行大额可转让存贷款等几种。但渗漏型的选择终究是在不远将来的一种必然,唯其如此,浦东新区进行的离岸金融业务,才能真正推动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中国金融业走向国际化。
二、关于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对浦东功能开发的影响
浦东新区外向型、多功能的现代化新城区的这一高功能目标定位的实现需要借助于现代经济的核心——发达的国际金融网络的形成。缺乏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国际金融网络,就不可能随时准确把握国际经济的动向和调动国际经济资源,就不可能充分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和资金。因此浦东新区多功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国际金融发展为支柱,离岸金融业务的设立将为浦东的功能开发写下重重的历史大手笔。
1.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将加快上海远东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重塑。首先,外高桥保税区或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离岸金融业务的开放将有助于上海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的在岸市场已较为成熟,目前上海证券市场已真正成为全国性证券市场,上海短期资金调剂中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资金集散地,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的成立预示着上海已成为全国的外汇交易市场。但由于离岸金融业的空白,与我国的另一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地位相比较来看,则上海金融业在迈向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无论是在金融机构的数量、金融市场的规模、发展程度与辐射能力上均有较大的差距。截止1997年底,浦东新区已有人民银行及20多家中资银行的上海(浦东)分行、太平洋、平安、大众、天安等保险公司及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集聚浦东,有42家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机构在浦东设立分行、分公司或办事处,其中进入浦东外资银行分行(总行)已由1996年2 家增加到目前的18家,占上海市外资银行的36%,在9 家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中8家已正式迁入浦东, 这对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功能的形成无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要使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作为上海中央商务区(CBD)最主要的载体——陆家嘴金融区, 现有的机构尚不足以塑造其地位和释放其功能。据估计,目前世界货币存量的50%通过离岸中心运转,世界私人资本20%多投资于离岸金融中心,银行资产的30%投资于离岸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在发挥着国际金融“批发站、中转站”的重要作用,推动国际信贷资本高速度地在全球流动,上海只有通过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才可以籍此吸引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上海,培育真正独立的、多元化的金融主体,形成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预计今后5 年内约100家左右外资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入驻和世界前100位的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相当多的中国总部将集中到陆家嘴,上海只有开放离岸金融业务,其设想才有现实可能,这有助于提高上海在国际金融业的国际声誉和地位,亦将为在下世纪初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创造条件。
其次,离岸业务的设立将有助于提高上海金融业的国际化水平。目前,在人民币尚未能完全实现自由兑换、外汇利率还遭受严格管制的条件下,离岸业务的建立是上海金融中心走上国际金融市场迈出的重要一步,可以进一步密切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并为未来我国金融市场完全与国际市场接轨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上积累经验。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和中资金融机构同时在我国从事离岸业务,将有利于国内的金融机构在平等的竞争的国际环境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大胆利用国际金融创新的工具,提高经营效率,这对于国内金融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及金融深化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离岸金融业务的设立将有助于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吸纳和辐射能力。近些年来,西太平洋的国家和地区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发展迅速,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手中握有大量的储备资产和财政盈余,其外汇储备资产需要寻求保值、增值的理想投资场所,其它的国家和地区政府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或发展经济需要外币贷款。上海离岸金融市场设立后若能提供优惠的条件和良好的服务,必会使其成为该市场重要的资金需求者和供应者。同时,选择渗漏型的离岸市场模式,它还将为扩大上海和浦东的对外开放,满足建设对资金的需求提供了融资的便利,它的运作产生的效应必然要辐射到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离岸业务的开展必将促进上海金融中心对内对外二个扇面的辐射作用。
2.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有助于推进新区各重点小区整体多功能系统的构筑。浦东新区开发取得成功的突破关键是“多功能”的实现,由此各重点小区功能开发构成浦东的整体功能系统。
浦东新区的重点开发四个有明确功能界定的小区,即:具有金融、贸易、商业等第三产业功能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以转口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和商品展示为目标的外高桥保税区,具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以出口加工功能为主的金桥出口加工区,以及具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功能的张江高科技园区。然时至今日,浦东开发过程中却出现小区功能趋同,目标发生变异的情形。除金桥是目前浦东发展最快的出口加工区外,在以发展自由贸易为目标的外高桥小区和以高新技术开发为重点的张江小区,出口加工业比重正在上升,其增长速度甚至还超过重点功能产业,出现出口加工业成为众多小区共同的主导产业。而以金融CBD 为目标的陆家嘴小区所吸引的投资主要是房地产业,其增长快于金融业及其它服务业。在当今世界贸易中,无形贸易在贸易格局中地位日趋重要,而新区一般商品贸易却远远超过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后者滞缓恰恰反映了各小区功能开发难以突破的瓶颈,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多面的,有些是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代价;而有些则有深层次的结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较为突出的便是离岸金融业务迟迟未能在陆家嘴或外高桥之间定位和开放,造成金融融通功能尤其是国际金融功能未能真正形成,从而使得各小区功能难以展开。
新区的功能开发要得到迅速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外的市场、资金和技术,而一国在国际经济大循环中,有无金融市场,有无高效率的金融机构和便利的金融信息设施成为经济投资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金融市场在引导引资和技术流入方面,远比其它政策更为灵活有效。由于外汇管制的原因和人民币尚未能实现完全自由兑换,目前在华跨国公司总部与其海外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之间在集团总部资金的调拨,以及向外投资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障碍,这些都使得把全球经营作为自己目标的跨国公司的发展受到制约。至1997底,迁入浦东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代理地区总部职能的办事处投资公司仅有14家。
与此相类似,尽管我国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贸易大国,上海的对外贸易在全国中有重要地位,但外高桥保税区的“境内关外”的优势却一直难有充分发挥,其转口贸易的口岸功能、服务与技术贸易的“桥头堡”难成气候,这不能不说缺乏一个金融业务品种多、创新快、服务功能齐全、适应市场需要的离岸金融市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无论是跨国公司、进出口商,还是商业银行,在实行外汇管制的条件下,缺乏一个具有国际资本周转、运输保险和外汇交易的国际清算中心,这将难以满足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和金融业务发展中多层次、多边的国际货币收支和国际债权、债务结算的需要。
笔者认为,浦东新区要真正成为多功能的新的增长极,这种不受所在国的政策法令和外汇管制约束的能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离岸金融市场建立将是一种必要性的存在条件。唯其如此,浦东新区才能铸就分工合理、功能各异的现代化的多功能新城区,只有各小区功能优势和协调机制确定起来,整个浦东在上海这个未来国际经济中心的功能地位才有可能凸现出来。
3.离岸金融业务的设立将有助于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使之走向高度化。浦东新区面向21世纪,提出构筑产业新高地、高新技术产业先行的设想,确立了大力构筑电子通信、现代家电、汽车制造、钢铁、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高地,以此来拓展新区工业生产功能,增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优势,不断提高新区工业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运行质量,从而有力地促进新区功能全面拓展。
但我们应看到浦东新区开发在利用外资上更多地依赖的是外商的直接投资,它对于我国掌握用资的自由权无益,不利于国家融资投向的合理调控,而且直接投资前些年来自港、澳、台的比重较大,其资本规模多为中小型,技术层次偏低,因此,其技术开发和利用实力并不雄厚,对大陆的直接投资的技术传播效应只起到“二传”作用,不利于我国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高产品档次,开拓国际市场,更不利于国内企业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优化。提高支柱产业的效益规模,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便成了新区产业结构调整所遇到的深层次问题,另外,浦东开发和工业结构调整还需要高强度的资金投入,而目前新区自身财力不足,要在较长时期内筹集足够的建设资金着实不易。
在沿用多年以税收优惠为特征的特区式优惠政策日趋弱化条件下,金融贸易方面的功能性政策开放便显得尤为重要,离岸金融业务的开放,其市场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兼之上海已有的诸多优势,经济多年持续高速增长,国内政治稳定,中国国内已经潜在的巨大的投资、消费市场正在变成现实市场等,它必将从以往新区仅吸引跨国公司(银行)的直接投资正迈上吸引跨国公司(银行)总部及地区总部落户的新阶段。跨国公司总部尤其是功能开发型总部在实施对跨国公司整体系统管理同时,还具备相对独立的功能开发能力,这种开发相对集中于投资与科研领域之中,当前世界上名列前500 位的绝大多数著名跨国公司(银行)及国际金融财团总部就属于这一类,跨国公司(银行)总部是国际资金的集约投资极,资源要素的集约配置板,还是有形无形贸易的集约驱动极和高新科学技术的集约开发极。
目前在新区六大支柱产业中就有这样一批企业,如技术密集的电子、通信产业的著名跨国公司英特尔、IBM、惠普、现代家电中的索尼、 惠而浦、夏普、日立等,石油化工产业巨头如德国巴斯夫、美国杜邦,汽车工业最大合资项目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都已先后在新区落户。随着离岸业务的开放和逐步发展,必能加速推进中外金融机构国内外大集团总部、各大要素市场向浦东新区的集聚,其资本技术管理的联动效应将大大改善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促进新区产业走向高度化。
4.离岸金融业务的设立将有助于新区经济发展从单向引进向经济双向开放的新格局转变。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流,开展跨国经济不仅是当代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必然趋势的适应,而且能扩大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摆脱资源短缺的困境,弥补国内部分生产要素的不足、利用国际分工获取比较利益;对企业自身而言则亦能有效地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在加快与国际市场、国际惯例接轨过程中有效增强自身的素质,从而增强国内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预示着国企改革将进入一个通过资本流动进行调整和重组的新的发展阶段,将产生一批以资本为纽带,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界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我国对企业的海外投资扶持引导不够,主要表现在企业使用外汇的限制,如为企业在海外融资提供担保,企业拥有外汇自主权和外汇自主使用权,境外融资权均有制约。有资料表明,我国企业跨国投资投入中,现外汇汇出部分不到10%,其余90%需从国际资本市场筹集,但由于担心境外借款需国内有关单位的担保并对担保额度限制,这一规定使我国某些大企业虽然在国外拥有良好信誉,国外金融机构也愿意向这些企业提供融资,却因政策限制而无法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资金。
浦东开放离岸金融业务后,在渗漏型模式选择下,应允许在浦东新区注册的一些资信良好,实力雄厚,内部监控管理严格的大集团开设离岸业务帐户,对他们在外汇存贷款、外汇担保和国际结算等离岸业务方面给予支持,以实现新区大企业从国内经营到跨国经营、直接参与国际分工。同时,考虑到我国企业自身尚不足以完全解决海外投资的资金投入问题,在新区的金融机构应借鉴国外跨国公司与跨国银行协同发展,共同扩张的发展规律的经验,加快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组建一大批大中企业的金融财团,这亦有利于我国金融业把支持我国跨国公司发展作为金融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之一。上述做法若能得以落实,则新区经济发展将大大改变以往单纯以单向引进的直接投资为主的格局,创出一条经济双向开放的新路子,它将极大改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新区经济的空间拓展和功能释放。
标签:金融论文; 离岸金融市场论文; 人民币离岸市场论文; 贸易金融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国际金融论文; 市场功能论文; 离岸中心论文; 离岸业务论文; 外汇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