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大学信息管理院系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管理论文,中英论文,院系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国的泰晤士报每年都会发布非常详细的英国各大学的专业排名,2002年泰晤士报的专业统计报告中列举了英国信息管理专业排名前13位的大学(见附表)。笔者依次对这13所大学进行了相关的资料收集,并与此相对应,选取了国内的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这几所在信息管理专业上比较有实力和有特色的学校,通过中英大学在师资力量、专业和课程设置、科研实践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发掘中英两国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异同,洞悉整个信息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以此为我国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师资力量
1.1 职称结构
教师的职称按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高级讲师、讲师来分类,具体各个大学信息管理院系教师的职称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各大学教师职称结构
学校 教授 副教授 助理教授 高级讲师 讲师 总数
拉夫堡大学6 31120
谢菲尔德大学 5 31119
伦敦大学学院 2 11215
威尔士大学1 22023
城市大学 3 64 13
诺生比亚大学 2 91223
曼彻斯特城市大学 2 1820
布莱顿大学1 13
2 16
北京大学 10 16 1036
南京大学 11 14 3 28
武汉大学 14 29 2568
中国人民大学 2 9
6 17
华东师范大学 1 5
9 15
(注:教授、副教授均不包括荣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从教师的数量来看,英国各大学的教师数量比较平均,人数差距不大,基本都在20个左右。中国几所高校之间的人数差距比较明显,其中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的教师人数遥遥领先,尤以武汉大学为最,一所学校的教师就占据了五所学校教师总数的70%,这样的教师规模与英国大学相比,存在着很大的优势。
从教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来看,除了拉夫堡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达到了25%-30%左右之外,其他英国大学的教授比例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基本上都是10%左右,教师中所占比重比较大是讲师和高级讲师,也就是说讲师和高级讲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承担着大部分的教学任务,而这些讲师和高级讲师中大多数都是年轻教师。与此相反,国内几所大学的教授和副教授在整个教师中所占的比例却要大得多,特别是北大、南大、武大,都超过了60%。中英教授比例巨大差异的一个可能原因是中国和英国的职称分类方法不同,除了教授和讲师,国内中间过渡的是副教授职称,国外则是高级讲师,但是即使剔除这个原因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英国大学教授的比例低于国内大学。
1.2 学历结构
英国大学的网站大多数都提供了有关教师学历的资料,而国内的公开信息中只有很少的学校有这方面信息,所以本文仅以资料提供较全的拉夫堡大学、谢菲尔德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威尔士大学、诺生比亚大学教师的学历数据为例,来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具体统计数据参见表2。
表2 英国大学教师学历结构
以上几所学校是泰晤士报年度公布的英国大学信息管理专业排名前列的大学,除了诺生比亚大学排名第七之外,其他4所学校是依次排名前四的学校。拉夫堡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这两所排名前两位的大学中教师是博士学历的比例都达到了50%,相比之下,排名紧跟其后的伦敦大学学院和威尔士大学中硕士和学士学历的教师比重逐渐加大,到了诺生比亚大学,则呈现出“金字塔”型的教师学历结构,这也说明了一所学校学科实力的强弱与教师的学历结构是成正比关系的。
观察教师的学术背景,笔者发现英国大学很多信息管理院系的教师都曾在不同的专业领域获得学位。
学科背景的多样化和广博的知识面有助于信息管理领域的研究。相比之下,国内大学教师的学科背景就比较单一化,大部分信息管理院系的教师都是来自图书情报专业本身,还有一些就是为了开设课程的需要而引进的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图书情报专业领域的老师在进行经济信息、医学信息、化学信息的研究时,可能就会受到其他专业知识不足的限制,在这里我们可以从国外大学教师的学历结构中吸取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
1.3 研究方向
笔者把教师的研究方向大致分为图书和文档管理、信息技术、信息与知识管理、经济信息、法规政策这几个方面的研究,由于同一个教师可能会有多个研究方向,笔者以教师资料中提供的研究方向进行统计,所以下表的统计数字是表示学校教师中某一研究方向的涉及人数。
表3 中英大学教师研究方向
从表3可以看出,在图书文档研究方面,国内大学占有比较大的优势,其中又以武汉大学为最,43名教师中有63%的教师的研究方向中含有图书文档,这跟我国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有关,信息管理专业原先都是图书情报专业,从事的就是比较狭隘的图书文献方面的研究,后来为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而改成现在的信息管理专业,和其他学科相比较,我们国家的信息管理专业还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各个学校的学科带头人也基本上都是原来图书情报学界的学者和专家,因此,其知识结构与传统图书情报学研究重点结合得比较紧密。
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系统的建设、数据库、程序设计和网络技术等,这一项数据国内国外大学差不多。应该说国内大学信息管理院系在这方面的努力已经初具成效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英国几所大学的数字比较平均,而我们国家虽然在平均数上与英国大学差不多,但是学校之间的数据差距比较大,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稳定水平,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的中英差别就是英国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的信息技术多半是在信息系统这方面,国内的则是侧重数据库和程序设计方面。
在知识管理方面,英国大学有比较多的教师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都达到了50%以上的比例,远高于国内大学的水平。知识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管理体系,英国半数以上的教师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也说明了国外大学对社会需求的反应比较快速灵敏,大胆地涉猎新兴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并及时向社会输送相关的专业人才。
在经济信息方面,国内大学的比例高于英国大学,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很多大学都把信息管理专业归类于商科或者管理学院,比如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系就从属于商学院,在这样的大学科背景之下,不少学校设立了经济信息专业方向,专门培养在经济领域进行信息分析的人才,主要偏向计量经济和统计学,也包括电子商务。而英国大学中研究经济信息的教师很大部分就是研究电子商务的。
2 专业和课程设置
2.1 专业设置情况
本文所研究的国内外大学在学位层次设置上基本上都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因为学士和硕士在专业方向上比较丰富,所以下面列出各个学校在这两个层次的专业设置情况,以此来比较国内外的一些差异,力图找到一些信息管理学科的发展规律。
表4 中英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专业设置情况
首先,从总体来比较中英两国的专业设置情况。我国的专业设置是比较规范的,由教育部统一管理,而英国大学的专业设置则由学校来管理,相对来说灵活度更大一点。另外,英国大学的专业划分很细,设置了很多信息管理和其他专业的交叉专业,比如金融信息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信息管理、生物信息管理、医学信息管理和地理信息管理等等,国内大学目前只有与经济学有关的商务信息管理和与计算机科学有关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国外大学这方面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启示,信息的范畴很广,既然在经济学方面可以研究,自然其他的领域也可以大有所为。
其次,从各个国家自身来看,国内大学的专业设置都差不多,专业名称也是一模一样。而国外大学则能够从专业名称中看出各个大学的研究重点和特色方向。
2.2 相应专业的课程设置
由于专业设置上的多样性,相应开设的课程也就显得更加丰富多样。为了能够把英国和国内的学校进行一个清晰的对比,笔者挑选了其中几个专业的各个学校的学士学位核心课程进行比较分析,这几个专业分别是图书馆专业、信息管理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综合这几个专业的课程情况,笔者概括为4大类型,即图书情报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经济管理类课程和政策法规类课程,不同的专业在这四个方面的课程比例有明显的不同,统计数据分别参见表5、表6和表7。
表5 图书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情况
学校
图情报类 计算机类 经济管理类 政策法规类总数
拉夫堡大学 611
2
10
威尔士大学 10
111
诺生比大学 831
12
布莱顿大学 511
1
8
南京大学742
13
武汉大学13
11
1
16
表6 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情况
学校图情报类 计算机类 经济管理类 政策法规类总数
拉夫堡大学
4 9
13
谢菲尔德大学 7 51
1 14
城市大学 5 21 8
南京大学 3 6 9+2*
武汉大学 3 61 10
华东师范大学 5 51 11
(注:2*代表南京大学开设的概率论和大学物理与实验这两门课程。)
表7 经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情况
学校图情报类 计算机类 经济管理类 政策法规类总数
拉夫堡大学
3 45 12
谢菲尔德大学 4 17 12
利物浦大学
1 38 12
武汉大学
48 12
从表5可以看出,图书馆专业主要以图书情报类课程为主,这类课程既包括了研究图书馆收集、加工、整理、保存、控制图书与一定读者利用藏书之矛盾产生与发展规律的图书馆学方面的课程,也包括了在图书馆学、目录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有关情报的搜集、整理、存贮、检索、报导服务和分析研究的原理原则与方式方法的情报学方面的课程,其中武汉大学和威尔士大学是开设图书情报类课程最多的两所学校。
从表6可以看出,信息管理专业主要以计算机类课程和图书情报类课程为主,拉夫堡大学和国内几所大学都是计算机类课程最多,其次是图书情报类课程,而谢菲尔德大学和城市大学则情况相反。从我们国家来看,1998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把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并且把该专业定义为是一个基于现代管理理论的、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工具进行信息管理和信息处理的学科。在这样的学科背景之下,各个学校纷纷进行了原有课程体系的重组和优化,加大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比例,这就是国内大学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类课程比较多的原因之一。从课程内容来看,国内外大学的情况基本相似,计算机类课程都包括了网络技术、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知识。
从表7可以看出,经济管理专业侧重于经济管理类课程,这个情况在国内外大学中是一致的。在这一专业中,4所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类的课程,比较前面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内容来说,这里的计算机课程比较偏向于计算机技术应用,同时还有3所学校都保留了图书情报的部分课程,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检索。这说明了信息管理院系中的经济管理专业较之商科院系的经济管理专业,更多地融入了信息管理的内容。
3 科研项目
由于资料有限,笔者仅列举了几所代表学校最近一段时间内的科研项目,具体参照表8。
表8 各学校的科研项目情况
英国大学的实践条件一般都比较好,都有设备齐全的实验室,都设立了学生可以参与的科研小组,有的学校还有完全以学生为成员的研究小组,从各个方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英国大学的科研活动基本上都能反映各自学校的学位、课程设置情况,两者是相互吻合的,同时有的学校的科研活动充分地体现着自己学校的特色。比如谢菲尔德大学因为设有生物信息管理硕士学位,所以就有很多的生物学方面的科研项目和成果。在图书馆学方面则着手于电子图书馆的具体建设,数据的无缝链接等等。城市大学因为设有健康信息管理学士学位和地理信息管理硕士学位,所以其科研活动中也就有相应内容的项目。本文所研究的英国大学,无论是学位和课程设置都能体现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国内大学,如表8中列举的南京大学,科研项目基本上都是一些学科课件,资料中没有提供与课程结构和学位结构相对应的科研成果。
4 对我国大学信息管理学科建设的几点启示
第一,我国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基本上承袭的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师资队伍,这给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带来先天性的不足。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一个学科建设走向成熟的关键因素。信息管理院系的教师应该在专业领域具有广泛的知识。另外,为了突出学科某一领域里面的专长和学科建设的丰富性,教师之间也应该在不同的领域有所分工,这也是培养不同类型信息管理人才的一个决定因素。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专业教师必须定期地修改教学内容,特别是注重把学科前沿知识和交叉学科的知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专业的发展。
第二,我们可以借鉴英国学校的经验,在其他的专业领域进行信息管理的研究,在多样性上完善学科建设。各院、系应根据自身的办学优势及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突出强化某一专门领域的信息管理教育。
第三,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借鉴美国和英国大学的“核心课程+课程模块”的方式,学生在完成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可从模块课程中任选一两门课程,而不必选修整个模块,使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多的选择机会。国外大学比较注重学生的职业发展,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逐渐开始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做准备,所以学校一般把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放在不同的选修模块中供学生选择,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第四,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区别于传统学科教育的重要标志是在教学中突出信息技术的作用,而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信息管理人才奠定了物质基础。信息管理专业要加强实验室建设,构建以计算机网络中心为主体的信息资源研究室、知识组织标引研究室、信息检索室、多媒体实验室、多功能传播研究室等现代化实验室,采取多媒体、多功能、交互式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同时结合课程和专业设置有目的地开展项目研究,让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到理解和加强。
收稿日期:2003-10-13
标签:大学论文;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 大学课程论文; 拉夫堡大学论文; 英国大学论文; 武汉大学论文; 谢菲尔德大学论文; 情报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