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历史和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评价体系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高等教育的行政评价大约和其他国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中国的大学排名和其他国家明显不同。一是国外的大学排名一般由报刊杂志社来进行,而我国现在则由政府所管的研究所和研究人员来进行。二是国外大学排名所采用的指标和评价的维度多,评价目的多样化,也没有建立一个绝对的排名体系的设想。但是就整体上来说,我国高等教育评价起步较晚,无论是制度还是功能都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为此,就有必要对世界各主要国家里出现的高等教育评价的类型进行充分的反省和认识。
一、高等教育评价的理论体系
本文把评价主体作为分析评价种类的原点。从评价主体来看,有自评(内部评价或自我评价)和他评(外部评价),但自评和他评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他评又进一步可分为由政府主导的行政评价,及来自于大学团体的评价、准政府机构的大学评价和社会(市场)评价等4类。
从历史上看,高等教育评价可以分为三个历史发展时期。本文分别称之为第一代评价、第二代评价和第三代评价。第一代评价出现于近代国家确立之前,为高等教育评价的萌芽时期。第二代评价出现于近代国家制度确立之后。第三代评价则出现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之后,进入大众化的时期。但在大部分国家兴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
与此同时,同一类型的高等教育评价,如认证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可能具有不同的具体形态。其产生的时间也可能不尽相同。为此,本文以评价所产生的历史顺序和评价主体为纵横轴即分析的观照点,来比较各国的评价制度,尝试构筑高等教育评价的理论体系。各个国家的主要评价类型所处的位置如下表所示。
作为第一代评价的许可制度(charterins)产生于高等教育制度萌芽时期的欧洲。当时的大学要由教皇或世俗的国王颁发办学许可证,承认该大学具有办学资格。现在英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中仍能看到上述制度的残迹,也就是说国王也会视察高等学校。但是现代英国的许可制度的权限不在国王手里而在于国会。虽然从现在的眼光来看,第一代评价很难说是严格意义上的评价,但却是第二代现代行政评价的先河。第二代高等教育评价中的行政评价产生于近代国家出现之后。此后,国家成为办理高等教育的主要责任者。现代的行政评价和第一代许可制度一样也主要是通过设置审查和平时监督两种手段对高等学校进行评价的。但是评价的经常性和严密性远非第一代评价可比拟。当高等教育评价进入第三时代时,行政评价出现了很多变化,主要表现为从直接评价转向间接评价,从事前评价转向事后评价,从标准维持转向追求效率。如美国很多州出现的绩效拨款制度。也正是在这种行政评价转换的背景下,出现了英欧日等国的准政府机构评价。第二代评价中还有美国的认证制度。对此想强调的一点是,美国的认证制度成立的基础是各个加盟高等院校的自我评价,因而其中包含了高等院校的自我评价。正是因为于此,有学者把美式认证制度作为大学自我评价的一种形式。[1]本文虽从此说,但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一般认为美国的认证制度是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的统一体。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大学的自我评价不是认证制度的产物。在美国,大学的自我评价和认证制度一样古老。[2]但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自我评价和作为认证制度一部分的大学自我评价都不是本文所指的自我评价。作为第三代评价类型之一的大学自我评价,是指那些纯粹为促进本校教学和研究、尤其是教学水平的提高,大学所发起的系统的评价检查活动。
本文主要论述第三代评价中的三种类型,即英日欧的准政府机构认证制度、市场评价、学生教学评价。
二、第三代高等教育评价的国际比较
1.英日欧的准政府机构认证制度
纵观英日欧的认证制度,虽然受美国影响的国家不在少数,但是英日欧诸国的认证机构的性质和美国不尽相同。从理论上说,认证机构根据机构设立者和财政负担者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大学团体设立,大学团体负担经费开支。美国认证机构属此类型。二是大学团体设立或者说主要由来自于大学的人员组成,政府负担或补助经费开支。1992年以前的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UGC、UFC)和欧洲大陆的一国家的准政府认证评价机构类似于这种类型。三是政府设立,政府负责经费开支。当前日本的准政府机构属于此类型。四是政府设立,大学团体负责经费开支。这在世界上尚未有实例。
从政府和认证机构的关系上来说,虽然一些国家的认证机构由政府设立或政府负担认证机构所需要的资金,但这些机构不隶属于政府,而是独立于政府之外。因此本文称之为准政府机构。就认证机构和大学的远近关系来看,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认证机构与大学关系最近的应是美国,最远的应是日本。以下主要简述日本的准政府机构的大学评价。分析时从准政府评价机构的演变、评价的尝试等两个方面入手。
日本的认证制度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二战后,日本曾以美国的认证制度为模式,建立了大学基准协会。其他也有不少大学团体,诸如国立大学协会、日本私立大学联盟、日本私立短期大学协会和全国公立短期大学协会等也具有认证机构的性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类机构没有达到预想效果,可以说形同虚设。2000年4月,日本政府在旧有的文部省所属的学位授予机构的基础上组建了大学评价和学位授予机构。这是一个独立于政府控制之外的机构。政府设立该机构的本意是对日本所有的大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但现在仅以包括国立短期大学在内的国立大学为评价对象。近几年,对6个国立大学从整体和个别专业领域(以学部为单位)上进行了评价尝试。整体评价是主题评价,即首先设立一定的评价主题,根据主题对各学校进行评价。专业评价分教育评价和研究评价两类。此举以期取得评价经验,便于今后推广。其评价结果的表述和英国不同,为定型的记述式,没有数量化。
在准政府机构的评价结果的使用上,日本现在其评价结果不和政府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发生任何联系。与此相比,英国的认证机构的评价结果直接和政府的财政拨款相联系,评价结果不好的学校,研究和教育经费将被缩小或停止,也出现过整个专业被停止招生的情况。但是日本准政府机构从设立之初,就有把评价结果和财政拨款相联系的打算。另外,作为各国认证制度鼻祖的美国认证制度的评价结果虽然也不和政府拨款直接联系,但具有极强的间接关系。首先,没有得到认证机关认可的大学其学生不能申请政府提供的奖学金。这样没有通过认证的大学其生源便受到限制。一部分著名研究型大学之外,大部分大学的主要财源是学生的学费,其结果是大学财政收入减少。因此获得认证机构的认证对主要依靠学费生存的大部分私立大学来说至关重要。另外,美国的认证还有以下实际功能,没有通过认证的学校不能成为全美大学协会、美国教育审议会的会员。必须是通过认证学校的女性毕业生才能成为全美大学妇女协会的会员。只有通过认证的大学的教授才有资格加入全美大学教授联盟。根据有关公务员的规定,只承认通过认证学校的毕业生为大学毕业生。获得医生等专门职业团体的职业资格需要认证大学的毕业证。财团和政府的研究经费和捐赠一般只给通过认证的大学。[3]
近若干年,法、德、荷兰等欧洲大陆国家也建立了类似于英国的准政府机构认证制度,但是在准政府认证机构的经费负担和评价结果的使用上不尽相同。一般说来,欧洲大陆各国的认证评价机构的财政来源于政府,其评价结果尚未和大学的财政拨款相联系,或者说是否和财政拨款相联系一事正在讨论中。
2.市场评价
从国际上来看,所谓的市场评价,就是高等学校排名①。之所以称之为市场评价,原因有二,一是评价主要由杂志社负责进行,其主观目的与其说在于对大学进行评价,不如说在于扩大杂志的发行量,出于商业目的,属于商业行为。二是从功能和客观效果上来说,这种评价成为学生及其父母即高等教育的消费者选择高等学校的重要依据,在高等学校的社会形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简言之,其评价主体、评价结果的使用都和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关系者即大学和政府双方没有任何关系,评价体系也没有制度化,所以称之为市场评价。当然如上所述,我国的高等学校排名与此略有不同,是不是市场评价尚有争论的余地。称大学排名为市场评价并非作者的创造,日本学者一般称大学排名为市场评价。[4]
高等学校排名出现在就学人口和高等学校众多和以及重视教育中的市场作用的国家,主要是美国、英国和日本。在全球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大潮中,我国现在方兴未艾,欧洲也开始多起来。严格说来,大学排名这种形式的评价在第二代评价时期就已经出现,可以上溯到1910年的美国。[5]但是被人们,尤其是美国之外的国家,如我国,所广泛认同和使用确实却是最近的事。
从进入其排名范围的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有全球高等学校排名,如英国泰晤士报和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全球高等学校排名,洲际高等学校排名,如Asiaweek的亚洲高等教育排名,个别国家高等学校排名。全球高等学校排名和洲际高等学校排名不仅忽略了高等教育数量指标背后的不同国家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差异,而且在指标和数据收集都存在着不少技术上的问题。其信度和效度恐怕经不起学术上的认真推敲。因而笔者无意在此多费笔墨,下面集中于对日本大学排名的分析上。
在日本,大学排名早已有之,但基本上集中在入学难易度和就业率的排名上,也就是说集中在大学的入口和出口上,最近的大学排名也开始注意到大学内的教育内容。比较有影响的有朝日新闻社每年发行的《日本大学排名》,另外还有《钻石》、《招生》等杂志所作的大学排名。最大的高考辅导学校河合塾和其他高考辅导学校也都有自己的大学排名。各种考试服务公司也有自己的大学排名。以朝日新闻社每年发行的《日本大学排名》为例,其一级指标有综合、升学考试、教育、大学生活、研究、财政和社会贡献等7个方面,下分65个二级指标。有些2级指标下还设有更小的指标。值得注意的是,该大学排名没有大学全体的综合分数,按照2级指标或更下位的指标分别进行排名。也就是说,不同的大学在不同的2级指标上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排名。每一指标上排名的高等学校超过100的不多,大多在30至50校之间。
笔者认为出现大学排名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变得越来越多,而且大学的组织和功能日趋复杂化,外部的人尤其是学生和家长很难掌握有关大学的真正信息。这是大学排名出现的社会基础。第二,大学排名指标和结果的简明性具有其他评价方式所不具有的优越性。虽然有不少研究者和机构研究大学评价,但是他们的评价方法和结果很难让一般人在短时间内明白。大学排名虽然未必准确,但却能一下子传达明确无误的信息。
但是作为研究者,大学排名究竟有多大的真实性需要认真考虑。笔者认为,市场评价的大学排名前10位以内其准确性相当高。但是仅仅排到10名,那么和不对大学排名没有什么两样,仅凭经验也可以做到。比如,稍微有点学识的国人都能够对中国十大名牌高校进行比较准确的排名。排名30位以内可以作为一般参考。50位以后就不敢恭维了,其排名可能不具有任何可信性。但是市场型大学评价即大学排名提示了大学评价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3.学生教学评价
还有一种新型的评价是由学生对教师教学进行的评价,本文简称为学生教学评价。学生教学评价既可以归为大学的自我评价,也可以归为市场评价。若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和家长即消费者了解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顺利选择所学课程服务的则应称之为市场评价,若其主要目的是用于学校自我改善的应为大学的自我评价。由于学生的教学评价发达于美国,美国的学生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前者。因此本文把学生对教师教学所进行评价归于市场评价。
学生教学评价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直接起因于当时席卷世界各国的学生运动。现在为美国大部分的高等学校所采用。最近若干年,在日本的高等院校里也逐渐流行。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应和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从而进一步改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但是学生的教学评价在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不怎么流行。因此本文主要介绍美日等国的做法。介绍时主要侧重于评价的基本措施和评价结果的使用。
在美国,学生教育评价的基本做法是在一门课结束的倒数第二节课,由教师(一般是任课教师)发给学生问卷,由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各个方面评分。问卷设计和评分结果的统计由校方进行。之所以把评价放在倒数第二节课而不是倒数第一节是因为倒数第一节课一般要考试,而考试时平时不来上课的学生都会出席,而上课出席次数少的学生其教学评价的效度会很低。
学生教学评价的结果得到数量化,并被公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教学内容的水平、难度和进度,为学生选课提供依据。这本来是保护学生作为消费者的权益。选择教育服务和对大学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提意见的权利,即学习权。
但是,学生的教学评价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用于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和作为教师晋升晋级的依据。但是这并没有为大部分大学所采用。主要理由如下,第一,对于教师的教学,学生未必具有正确的判断能力。第二,即使学生具有判断能力,他们也有自己的好恶,因而学生判断能力的信用大打折扣。第三,如果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在教师评价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会出现教师讨好学生,降低成绩评价标准的现象。第四,这样一来,会威胁教师的学术自由。虽然对学生教学评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意见,在美国的大学中,学生的教学评价还是很流行,因为对学生教学评价也有不少赞同者。持赞同意见者认为,第一,在密闭的教室里进行的教育活动,只有教师和学生双方知道。因而学生是唯一有资格的教师教学的评价者。第二,如果有关教师教学评价的资料积累多了,教学评价也就有了科学基础。第三,如果问卷设计得当,自然能够得到比较客观的回答。第四,学生未必喜欢讨好学生的教师。也就是说,学生具有客观评价的能力。
在日本,学生教学评价的问卷设计,发放和统计上,和美国基本没有区别。不过在日本学生教学评价出现很晚,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开始仅是个别研究者出于研究目的进行学生教学评价。现在虽然逐渐制度化,但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和美国大相径庭。在日本,公开学生教学评价结果的大学很少,也仅有一部分学校把评价结果通知到任课教师本人,也根本没有和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及教师的升迁相联系。其主要目的在于学校掌握教学的基本情况,为了教师的自我改善。但是在这方面,日本无疑也是在模仿美国的做法,将来也很难说不会出现学生教学评价和教师能力评价相结合的做法,只是现在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不可能做到而已。
注释:
①严格地说,市场评价并非全是排名之类的数量化评价,而大学排名并非全出于市场目的。但大部分种类的市场评价或市场评价的核心为大学排名,而大多数大学排名或比较有影响的大学排名均是市场评价。
标签:高等学校论文; 日本大学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大学论文; 大学排行榜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 评价体系论文; 自我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