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本管理,推进管理创新——全国人本管理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本论文,管理创新论文,学术研讨会论文,会议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11月27日—28日,由湘潭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联合举办,湘潭大学管理学院承办的全国“人本管理”学术研讨会在湖南湘潭隆重召开。研讨会中,与会代表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成为学术界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人本管理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在人本管理的理论范畴界定、理论渊源、基本框架以及其他若干重要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亟待对这些问题给予重新审视和梳理。会议讨论气氛热烈,思想精彩纷呈,研讨会与会专家的积极探讨使问题不断地深化和明晰。现就会议的主要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综述:
一、对人本管理本质的界定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管理科学》杂志谢雪华主编指出,目前国内有关人本管理的本质众说纷纭;有的从历史的角度指出人本管理是人类社会经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而在企业的组织要素及生产方式、组织结构、组织目标上的变化;有的从哲学的角度将人本管理看成是涉及到人性假设、个体与群众、伦理道德、法律规范、契约意识等相关因素的范畴;有的从管理学的角度,指出人本管理是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有的从环境和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出人本管理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的本质要求。有的认为,人本管理的精髓在于树立依靠人、尊重人的理念,通过开发人的潜能和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湘潭大学管理学院颜佳华教授,在概括国内外有关学者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对人本管理本质的认识,依赖于对人性的假设、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和对研究视角的设定。人本管理的本质是一系列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总称,是一个包括思想、方法、模式的系统工程。
湖南大学陈晓春教授认为,所谓人本管理就是指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组织、计划、协调,实施人性化的管理过程,其实质是坚持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
广东商学院周振林教授把西方管理分为四个阶段:物本阶段、资本阶段、人本阶段和能本阶段,人本管理是一项人本主义,即人本主义的产物。
湖南科技大学徐德刚博士认为,人本管理的提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利博弈的结果。
二、关于人本管理的理论渊源
关于人本管理的理论渊源,与会专家的主要观点概括起来有三个,即哲学渊源、管理思想渊源和传统文化渊源。
有学者在研讨会上提出,人本管理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人本管理与注重个体价值和自由的古希腊人本精神有关。但是,人本管理在接受西方人本哲学影响的同时,又大量涉及到了现代人本主义哲学的合理成分,使人本管理不仅在内容上,更为可贵的是在方法论上,体现出科学与人性交融的色彩。
与会部分专家认为,人本管理的理论渊源来自于管理思想。泰罗的科学管理第一次在管理中突显了人的因素;行为科学理论的创始人梅奥将心理学的方法引入人本管理,深刻地揭示了人际关系与社会环境对组织中人的影响,而威廉·大内的《z理论》、艾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合著的《公司文化》的问世,则是人本管理理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每个阶段的理论均比前人的思想在人本管理的内容、方法以及对人性的分析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深化,从而使人类一步步接近了人本管理的内核。
在承认各个流派对人本管理的积极贡献的同时,学者们对于科学管理是不是包含人本管理这个问题,却有不同的见解。有学者指出,泰罗的科学管理打破了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但基于有缺陷的人性假设,而忽视人的社会、心理与感情因素,因此抑制了人的能力的发展。与此观点相反,有人认为,人本管理是以科学主义的精确、严格为现实基础的,“泰罗的科学管理实质上是人本管理的一个里程碑,其中已隐伏着大量朴素的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论,体现着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统一”。
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本管理能否契合的问题,不少学者指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沉淀,足以使任何一种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源头,人本管理也不例外。儒家文化与西方人本思想有着许多雷同之处,对人本管理的价值观念、领导方式、人际关系等诸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文化与关注人性的人本管理有着天然的相容性。底蕴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为我国人本管理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想营养,但不宜盲目夸大其作用。在儒家描绘的理想社会中,人们依附于家庭血缘关系,受制于封建法理传统,并没有什么独立人格,更无平等之权利。因此,它必然表现为依靠苍白的德治说教,而不是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所以,在弘扬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必须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来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只有融汇中西人本思想的精华,同时重视制度建设与道德教育,才能真正奠定人本管理的基础。
三、关于人本管理的实现机制
谢雪华认为,实施人本管理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系统工程和管理机制,要建立行为规范工程;领导纪律工程;利益驱力工程;精神风貌工程;员工培养工程;企业形象工程;凝聚力工程;创造力工程(创新工程),为此必须建立:动力机制、压力机制、约束机制、保证机制、选择机制、环境影响机制。
陈晓春教授认为,以人为本应充分发挥三大部门的作用:第一部门,生产私人产品的企业,满足自然属性的主要部门;第二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围绕人的需要全面发展;第三部门,独立于企业政府之外的非营利组织,为满足人的需要而提供准公共产品。提出人本管理与三大部门的关系是人本管理须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实施人本管理必须实现人、社会、环境的共生,在人、社会、环境共生的基础上,发展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做到:(1)实现生产方式、发展方式、消费方式的转变,适度生产,适度消费,适度废旧回收,再循环使用;(2)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做到“天人合一”;(3)强调人在生产中的客体地位向主体地位转变。
在如何实行人本管理问题上,有学者从政治学角度提出要做到:(1)以中产阶层利益为本;(2)确保边缘人的政治权利,包括参政权、监督权、知情权等。
有学者提出从事物两面性来看这个问题,人本管理应包括对人的管理和为人的管理,落脚点在于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人的才能智慧充分发挥出来,应建立合理的社会组织结构,建立以权力为基础的权力型政府来管理人,建立以人的利益为基础的服务型政府,来服务于人,为社会造福。
有的认为实现人本管理的核心是行为激励,前提是依法治国,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关于人本管理与其他管理范畴的关系
有学者指出制度管理属于传统管理方式,是与机器大生产共生共长的。在人本管理理论提出之前,制度管理在管理方法体系中一直占主导地位。无论任何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其预期目的都是通过调整和激发人的行为来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制度管理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来限制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将人们的行为通过制度的约束引向实现管理目标的需要。而人本管理则从人性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的行为最大限度地符合实现管理目标的需要。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应当是一种互相补充的关系,它们的最佳结合点是通过制度管理来限制和摒弃人类自身的弱点,通过人本管理来充分发挥人性的光辉,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管理目标。
周振林教授认为,能本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更高阶段,而人本管理只是能本管理发展的阶段,能本管理与人本管理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而在内容上是交叉的,能本管理倾向于满足人本管理中更高阶段的需要,实现能本管理,充分发挥人的能力,依赖人本管理的发展。人本管理不仅仅是人文关怀,还是个过程,从生产方式上是为了创造更大价值,从目的看是为了人(关怀人),但人本本身有了局限,因为人本管理不一定提高效率,这就需要能本管理来补充。
有学者认为,知识管理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管理思想,其核心是对各类知识进行管理。人本管理理论基本上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由于受当时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限制,人本管理必然存在潜在的局限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生态环境系统。在新的生态环境系统下,人本管理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增值的过程机制,也无法得到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因此陷入困境。人本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人本管理的创新。
此次研讨会在热烈的思想交锋中落下了帷幕。综观本次会议,有不少富有理论深度与创见的成果在其中呈现出来:对于人本管理理论基本问题的澄清;对于人本管理研究视野的拓展;对于交叉学科资源的吸收与应用;对于政府、企业以及其它部门加强人本管理等等。这对于推进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但是,对于一些基础性问题的理解目前学术界仍未达成共识,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对话平台,以致于探讨无法进一步深入地进行。这些问题都将期待于学术界同仁在今后的交流与研究中逐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