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绍常见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前,首先需了解血常规检查的基本方法,目前医院普遍取用末梢血稀释及静脉血进行检查,通过计算机报告检查结果,整个检查环节包含取血、运送、测定、报告,其中每一环节均可能因为某些因素使最终检查结果产生偏差。
常见血常规检查影响因素之一,标本的保存、运送及最终测定时间对于检查结果有重要影响,血细胞在脱离人体后或出现一系列代谢活动,且会发生蒸发、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当采集到血液标本后若未及时送检则可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血常规检查结果水平偏低,有研究认为这一现象随时间延长,多项血常规检查项目的检查指标水平会逐渐降低。对此采血后应当尽量缩短检验时间,一般采血后立即送往实验室完成检测效果最佳,检验结果最可靠,而部分无法立即送检的标本必须立即采取相应保存措施保护标本,常见如EDTA抗凝静脉血标本应在完成标本采集的5min内进行检测,保证检验结果符合患者实际情况,EDTA抗凝的末梢血当在15min后进行检测,若需要将标本进行稀释处理,则应在标本制备10min内完成检测。
进食后、运动后、情绪变化等也可能对血液成分产生影响,如空腹血与餐后血,多项检查指标会出现一定波动,此外,药物也是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重要因素,当机体摄入部分可能影响血常规检验指标的药物时,药效存在期间受检者血常规检查指标也与普通状态存在一定差异,对此要求受检者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检查,检查前确定好检查时间、何种生理状态,并在检查前停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血液稀释可能对血常规检查产生影响,在进行白细胞计数检查时,一般需要进行血液稀释,稀释比例不当则会导致各项血细胞各项指标计数出现偏差,如稀释倍数过高时,测得的血细胞计数随之降低,而稀释倍数过低则可能导致血细胞浓度过高而在经过传感器时出现血细胞重合缺损。因而在血液稀释环节要求掌握适当的稀释比例。
性别、年龄大小、吸烟等多重生理因素对血常规检查结果有较大影响,如男性的部分血常规检查指标较女性显著更高,成年人较婴幼儿更高,不同时间的不同生理状态也对血常规检查有影响,如正常人在白天和夜间白细胞数、血小板数等均会出现一定波动,此外,气候引起的生理变化也可能检查结果产生影响,如冬季、夏季不同气温条件下个体的血常规指标也将出现变化。
实验室检测仪器对最终血液结果有较大影响。除上述检查对象的状态、检查时间、检查仪器的精确度对于血液检查结果有直接影响,目前医疗设备种类繁多,市场上同种检查仪器不同生产厂商的仪器质量参差不齐,而随仪器使用时间延长,精确度随之下降,也易出现仪器误差。除仪器本身的精确度影响外,检验过程中的检验方法、仪器是否干净等也对各项血常规检查指标产生影响,譬如仪器上留有灰尘、堆积物、水迹等,混入检验的血液标本中年即会导致血液浓度出现变化;检测仪器温度过高将导致血液浓度上升,优势细胞计数升高;如果维度过低对白细胞分类产生影响,导致血小板各类指标偏低或者偏高,对此建议检测仪器的温度当保持在18~30℃。
血量和抗凝剂的比例也将对最终检查结果产生影响,常用的EDTA盐抗凝剂对于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影响较为微弱,为目前常用血常规检查中的抗凝剂,不过在标本收集阶段,如果抗凝剂与血量的比例不当,出现抗凝剂混入过多的情况则将导致中性粒细胞肿胀、分叶消失及血小板崩解,进一步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升高,而抗凝剂混入不足,受检血液样本内出现微血块不仅对最后检查结果产生影响,也存在一定阻塞血细胞分析仪的风险,因此保证血量与抗凝剂混合比例时保障检查结果准确有效的基本条件。此外,血量与抗凝剂的混合时间对于抗凝效果的影响也对最终检查结果有影响,需保障抗凝充分后再进行检查。
试剂对于血常规检查有一定影响,在血常规检查中应当使用配套的试剂完成检查,以保证检查结果最佳,选取校准用的标准物时当确定该标准物在有效期内,其外观并无变化,后续进行11次连续测定,剔除第1次数据后,将第2~11次检查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出平均值、标准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判断检测结果是否符合标准,以确定该试剂的质量,若无原装试剂,则可选择与溶血素配套的稀释液。若溶血素质量不佳,则溶血不完全,可能造成血红蛋白较实际水平更低或白细胞计数较实际水平更高的现象,且可能导致白细胞变形。
总而言之,血常规检查为临床最常见的检查项目,其检查结果精确性对于医疗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就上述诸多影响因素中,部分为受检者自身需注意的因素,部分为血常规检查的工作人员需注意的因素,只有双方均有相应认识,做好血常规检查规范才能保证血常规检查结果的有效性及准确性,为临床医疗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保障。
论文作者:杨丽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血常规论文; 检查结果论文; 标本论文; 血液论文; 白细胞论文; 血细胞论文; 血小板论文; 《健康世界》2020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