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论文_曹丹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论文_曹丹

曹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长沙 410013)

【摘要】目前许多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 感染与多种上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1],有研究认为在慢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异型增生- 胃癌这一病变模型中,H.pylori 可能是先导作用或是促进作用,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故建立稳定、重复性好的H.pylori 感染胃相关性疾病动物模型对于探讨其致病机制十分必要,本文将从不同的动物选择、不同的H.pylori 菌株及不同的处理方式三个方面综述如下。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癌 动物模型【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104-02一、不同动物的选择1.1 小鼠模型:小鼠对接种菌株要求严格,最初小鼠建立的感染模型不太稳定,研究发现[2] 悉尼株( S S1) 接种在小鼠胃内后,能发生慢性胃炎等病理改变,定植时间可长达8 个月以上,并且表现出高度选择性。

如进行H.pylori 定植作用、毒力因子、宿主的免疫反应,疫苗及治疗等相关药物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时,可首选该小鼠模型。

1.2 大鼠模型:大鼠模型如单独使用H.pylori 感染,只能造成大鼠胃粘膜的轻微炎症,因为H.pylori 在大鼠胃粘膜层中的定植能力较差,因此,该模型适合研究H.pylori 感染对临床胃肠疾病的影响或非甾体类药物对胃粘膜损伤作用的关系。

1.3 转基因和基因敲除模型:Blanchard 等利用基因敲除技术,该基因敲除后的小鼠口服幽门螺杆菌疫苗后I g A 抗体未能起到保护作用,这一特性,使该模型可用于研究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和开发研制幽门螺杆菌疫苗[3]。

1.4 其他动物模型:小型猪接种H.pylori 后,胃病理改变提示为轻度炎症改变,H.pylori 可持续定植猪的胃内,该动物模型特点为其对H.pylori 抗生素的治疗比人类更敏感,此模型有望用于根除H.pylori抗生素药物选用的疗效鉴定,这对于目前H.pylori 耐药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王毅超等人建立H.pylori 感染相关的Beagle 犬动物模型 , 这为研究H.pylori 的防治问题提供实验基础。

二、不同H.pylori菌株对胃粘膜的病理改变2.1 H.pylori7.13:Romero-Gallo 等通过将分离自胃溃疡患者的H.pylori7.13 菌株接种于蒙古沙鼠(MG), 研究者发现多数H.pylori 感染的蒙古沙土鼠胃窦病理改变为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淋巴滤泡的浸润,随着H.pylori 感染时间的延长,病理改变愈发严重,发展至第14 周时H.pylori(+)MG 胃窦部异型增生和腺癌的发生率分别为67% 和3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H.pylori TN2GF4:Watanabe 等首次将H.pyloriTN2GF4接种于蒙古沙土鼠,其发现39 ~ 52 周后可见腺体异型增生及囊性扩张、肠化生增加,62 周后幽门腺区发生高分化腺癌为37%(10/27),因此H.pylori TN2GF4 被认为是H.pylori 感染动物模型当中应用普遍的胃癌相关菌株。

2.3 H.pylori ATCC43504: Kagawa 等人发现以H.pyloriATCC43504 感染5 周龄雄性蒙古沙土鼠, 感染24 个月后, 约50% (5/10) 的蒙古沙土鼠可出现胃类癌,并发现某些蒙古沙土鼠内分泌细胞发育异常,血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病理改变显示泌酸区黏膜萎缩,这提示该菌株不仅可诱发胃类癌,亦可通过引发高胃泌素血症,从而诱发肠嗜铬细胞样瘤,该模型适合H.pylori 感染高胃泌素血症与胃类癌研究。

2.4 H.pylori SS1:Lee 等人[4] 发现SS1 菌株能在动物模型中长期、高效、稳定地定植,其主要定植于胃窦、胃体交界处,不仅可以致慢性活动性胃炎,甚至可导致重度萎缩性胃炎,原因可能与其可牢固黏附于胃上皮有关,因此S S1 菌株也被认为是目前定植力最强的H. p y l o r i 菌株,目前该菌株也被广泛应用于H.pylori 感染相关所致的胃黏膜损伤的研究。

三、 不同H.Pylori感染动物模型预处理方法H.pylori 为人胃内定居菌,适应强酸性环境PH 0.9-1.8, 通常动物胃内PH 5.5-6.5,故H.pylori 定植困难。王毅超采用3 种不同预处理方案,随机分成4 组,其中前3 组用于感染,第4 组用于对照。Ⅰ组:灌胃PH2 HCL0.5ml/ 只;Ⅱ组:灌胃2mg/ml 消炎痛+2mg/ml 胃复安的混合试剂0.5m l / 只;Ш 组:灌胃50% 乙醇0.3m l / 只。实验表发现第Ш 组动物H.pylori 感染率(80%) 最高,病理改变始终都较其他组严重。陈云华[6] 等人通过抗生素进行预处理,第4 周末、第8 周末H.pylori感染率均为100%。陈晶晶等人采用5% 的碳酸氢钠进行预处理后,采用临床分离的H.pylori 菌株感染Wister 大鼠,2 周后发现H.pylori 均成功定植于胃窦。

结语在建立H.pylori 感染胃相关疾病的动物模型时,应根据研究的方向、目的,本着建立理想动物模型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动物,采用理想的H.pylori 菌株,运用H.pylori 感染率高的预处理方法,通过建立一个稳定、可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为临床研究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

参考文献[1] 张玉斗, 袁霞, 常春. 幽门螺杆菌与临床相关疾病. 临床消化病杂志,2003. 15(1): 44-46.[2] Lee A, 0’Rourke J and De Ungria MC. A standardized mouse model of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introducing the Sydney strain.Gastroenterology. 112(4): p.1386-1397.[3] 兰春慧, 房殿春.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胃肠病学及肝病学杂志,2007.16(2):193.[4] 陈云华. 乳酸杆菌对蒙古沙土鼠H P 感染性胃炎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D). 长沙: 中南大学,2007.

论文作者:曹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4

标签:;  ;  ;  ;  ;  ;  ;  ;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论文_曹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