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50年来党的自身建设的探索与实践_党建论文

建国50年来党的自身建设的探索与实践_党建论文

建国50年来党的自身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身建设论文,年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587(2000)01-0125-04

党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同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从来是联系在一起的,党的建设从来是同党完成其所承担的任务的状况,同党为解决这些任务而确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执政50年来,党的自身建设是在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不断修正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中实现的,党的自身建设的经验也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积累的。

“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西柏坡时期,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两大阶级的战略决战已近尾声,中国革命处于新的转折关头,民主革命的任务即将全部完成。党的工作重心即将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全国政权的党。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即将转移和党的执政地位的确立,螺旋式前进着的历史将胜利与执政的严峻考验摆在了共产党人面前。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一边指挥战略决战,一边深深思考着如何不让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重演300 多年前李自成的悲剧。在考虑即将来临的新的历史时期党的自身建设问题时,深谙中国国情的毛泽东同志预见到:“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注:《中共中央在西柏坡》〔C〕,中央档案馆编,第861页。)在毛泽东同志看来,“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注:《中共中央在西柏坡》〔C〕, 中央档案馆编,第861页。)为此,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敲响警钟:“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注:《中共中央在西柏坡》〔C〕,中央档案馆编,第861页。)在离开西柏坡前夕和进驻北平途中,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我们是“进京赶考”,发誓“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正是由于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党面临形势的科学分析,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新的任务和新的思想,为全国胜利后党的自身建设作了重要准备。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真正走上了执政的舞台。执政党的地位,为我们党通过国家政权团结、教育、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自己的纲领,创造了空前有力的条件,同时,也使党的建设遇到了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这不仅指在全新的任务面前要排除万难去学会全新的本领,更重要的是指在执掌全国政权以后,能不能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从而不被权力、地位和资产阶级捧场所腐蚀。面对执政的严峻考验,新中国成立不久,党为了保证广大党员更好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密切联系群众,克服官僚主义,决定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实行党内监督,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互相监督作用,并利用报纸刊物公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1950 年5月,开展了大规模整风运动,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受到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教育,提高了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整风运动结束后,中共中央于1951年3月28日至4月9日, 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组织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和《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提出了用三年的时间进行整党的决定,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正是由于建国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执政党自身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坚持从严治党,使我党经受住了执政初期的严峻考验,并带领全国人民迅速取得了国民经济和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辉煌胜利,使我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政治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艰巨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即将开始。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全党面临的全新课题。其时, 人民内部矛盾日渐突出, 在多事之秋的1956年,国际国内都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这一切都引起我们党对自身建设的高度重视。从执政党自身建设与政权的巩固、社会的发展相联系的高度,党的八大对执政党自身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要管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和选拔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以及坚持群众路线和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等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原则。这些正确方针和原则,对于指导和加强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这一时期,党的建设保证了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正确领导,也从总体上保证了党的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得到了巩固和加强,这是后来党能团结人民克服三年严重自然灾害和战胜“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的重要原因。

遗憾的是,八大前后的正确探索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从50年代后期开始,在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上开始出现偏向。1957年以后,“左”倾错误逐渐发展,党的建设遭到挫折。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庐山会议、反右倾斗争,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步走向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等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党内民主遭到严重破坏。在此期间, 中央虽然于1960 年到1962年进行了经济调整,在政治上为“反右倾斗争”中错误批判和处分的绝大多数人进行了平反,毛泽东本人也大力倡导调查研究,并于1962年初召开了七千人大会,“左”倾错误部分得到纠正,但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未能得到彻底纠正,特别是毛泽东对阶级斗争形势和党内状况的估计越来越脱离实际,致使“左”倾错误思想迅速发展,最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我党陷入空前灾难之中。

再塑形象——拯救于危难之时

历史的代价往往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严重的挫折促使我们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十年动乱,对于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而言,无疑是一场浩劫和创伤,对于我们党的自身建设来说,更是一次严重的破坏。

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面临着在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两个凡是”却又使党的事业在前进中出现了徘徊局面,当历史呼唤着一场大变革降临的时候,我们的手脚却仍然被一道道无形的枷锁紧紧地束缚着。在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遭遇困难和徘徊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挺身而出,站在了这场斗争的最前面,领导和组织了真理标准大讨论。这次大讨论,在党的建设史上无疑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通过讨论,全党进一步认识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打破了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精神枷锁,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区,开始从多年盛行的权威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桎梏中解脱出来。这次讨论,极大地促进了全党的思想解放,提高了全党的思想水平和识别能力,对于纠正“文革”以及“左”倾错误,实现党的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实际工作中的拨乱反正,产生了积极影响。

正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我们党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在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任务和一系列新的政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结束了党在工作中徘徊前进的局面,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从此,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新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个国家发生了历史性伟大变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统死到开放搞活。这种主要社会矛盾、主要任务和党的工作环境的根本改变,不仅是我们党未曾经历过的巨大变化,在当今世界上也没有成功的先例可供借鉴。这场变革不仅涉及到全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而且更深入到每个家庭、每个角落,成为一项空前伟大、艰巨、复杂的事业。这就给领导这场改革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许多未曾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党的自身建设作出重大的改变。

为此,1980年2月, 邓小平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郑重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注:《邓小平文选》〔C〕第二卷,第276页。)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如何建设这样一个执政党”的问题,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使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

1980年8月, 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提出党的自身建设改革的问题,明确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利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注:《邓小平文选》〔C〕第二卷,第327页。)认为,为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进行党的自身建设的改革。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鲜明地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五个根本问题:必须把党建设成为具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党;必须建设好执政党的党风;必须整顿党的组织,纯洁党的队伍,清除腐败变质分子;必须正确处理党和其他组织的关系,从各方面保证它们有效地行使自己的职责;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等。这些为新时期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新的问题、新的矛盾相继出现,无论社会上还是党内,思想都日趋活跃、日趋复杂,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冲击着我们党长期培育起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冲击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党和国家机关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逐步滋长起来。同时,党面临着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任务,迫切要求克服在许多方面同自身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努力提高全党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为此,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使党的任务与时代相吻合。为适应国家历史转折的需要,重新制定了新党章,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性质、指导思想、最终目标、组织原则、党的工作和党内生活原则等。

1983年10月,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整党的决定,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三大提出,一定要适应改革的要求,把我们这个伟大的党建设好,使我们党“能以崭新的姿态,站在改革和现代化的前列,成为一个勇于改革,充满活力的党,纪律严明,公正廉洁的党,选贤任能、卓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的党。”

经过一系列自身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使我们党很快从十年“文革”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果断地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发展走上了稳步发展的健康轨道。党在领导人民完成历史性伟大转变的过程中,自身也经历了严格的考验,党为端正党风做了大量工作,党的优良传统逐步恢复,我党无论从思想、政治还是组织等方面都逐步走向成熟,我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迎接挑战——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的党。我们党的这个突出特点既反映在领导人民推进革命和建设之中,又反映在推进党的自身建设之中。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适应这一要求,成为新一代领导集体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牢牢抓住党的自身建设不放松。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强调指出,共产党的力量和作用,主要不在于党员的数量,而在于党员的素质。要结合建设、改革的实际和当代世界发展状况,在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进行党纲党章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同年12月,在党建理论研讨班上,再一次强调,要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担负的历史重任,充分认识国际敌对势力加紧推进和平演变对我们党的严重危险,全党同志齐心协力,一定要把我们的党建设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更加坚强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这样的先锋队必须在理论上更加成熟,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坚强,内部更加团结,同群众关系更加密切,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

1991年9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到西柏坡, 在参观七届二中全会遗址时,强调: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只要我们牢记毛主席“两个务必”的教导,我们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随后亲笔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务必”的警钟再一次向全党敲响。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解决了这个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好党的建设,又提到党的议程上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以极大的努力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繁重艰巨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任务,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在中国,要团结凝聚11亿多人民,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党;要深化改革,成功地创建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在党;要坚持‘两手抓’,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关键在党;要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关键也在党。”(注:江泽民:《在纪念建党72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人民日报》1993年7月1日。)

1994年9月,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党的建设目标和任务:“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强调,党必须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加强自己,认真研究和解决在自身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对某些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在党内滋长蔓延,全党必须高度警觉和重视,严肃认真、扎实有效地予以解决。

党的十五大报告,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以最新的科学表述,严肃地提到全党面前,指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十五大报告,把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同党的历史任务,同党为实现这些任务而确定的理论和路线联系在一起,为面向新世纪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指明了方向。报告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为首要任务,按照“三个加强”、“三个根本”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抓住解决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不放松,坚持从严治党。这不仅对我们党的领导和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结合当代世界的时代特征和我们的实际,给党建赋予了新的内容。

21世纪即将来临。在世纪之交的历史关头,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九五”计划,如期实现小康目标,并为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奠定基础,我们党面临的任务是艰巨的。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要求通过“三讲”教育,推动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提高政治素质,加强党性修养,端正思想作风,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大局观念,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防止和纠正违反民主集中制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加强党的团结,自觉接受监督;要密切联系群众,克服官僚主义,反对腐败现象。努力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

“三讲”教育的开展,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正确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我们党自身的历史经验教训,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而开展的一项新的实践和探索,是解决党内特别是领导干部党性党风问题的有效办法,是继延安整风运动、真理标准大讨论之后,又一次党内思想大整顿。我们坚信,经过这次以整风精神开展的“三讲”教育,我们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会更加坚强,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将会有明显提高,我们党和群众的关系会更加紧密,我们党的事业将会更加兴旺发达。

50年过去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自身建设的不懈探索,为新时期党的自身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处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承担着极其重大的历史责任。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必须立足本国,放眼世界和未来,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把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向前进,党才会更加坚强,更具有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以新的面貌和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战斗力,去领导全国人民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收稿日期〕1999-10-06

标签:;  ;  ;  ;  ;  

建国50年来党的自身建设的探索与实践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