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与2004年高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氨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重要化合物,它的结构、性质、实验及应用是历年高考的 重要考点,特别在2004年各地的高考试卷上频频出现。本文就2004年与氨有关的高考题 分类做一解析。
一、对氨的分子结构进行考查
题1 (2004年湖南等地理综第12题)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处在同一平面上的 是( )
三、对氨的性质及应用进行综合考查
题4 (2004年江苏卷第21题)下图中,A是一种无色液体,G是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 Y是胃酸的主要成分,K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反应⑤是工业制X的主要反应之一 。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E:______;F:______,Y:______。
(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1 mol B通过反应②得到1 mol F,B中F的质量分数为72%,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 。
四、对氨的实验及用途进行综合考查
题5 (2004年天津理综第28题)Ⅰ.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写出 氨的两种重要用途______。
Ⅱ.实验室制备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宜选用的是______。
①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
②固体氢氧化钠中滴加浓氨水;
③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④固态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
Ⅲ.为了在实验室利用工业原料制备少量氨气,有人设计了如图1装置(图中夹持装置均 已略去)。
实验操作:
①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关闭弹簧夹a、b、c、d、e。在A中加入锌粒,向长颈漏 斗注入一定量稀硫酸。打开弹簧夹c、d、e,则A中有氢气发生。在F出口处收集氢气并 检验其纯度。
②关闭弹簧夹c,取下截去底部的细口瓶C,打开弹簧夹a,将氢气经导管B验纯后点燃 ,然后立即罩上无底细口瓶C,塞紧瓶塞,如图所示。氢气继续在瓶内燃烧,几分钟后 火焰熄灭。
③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E,继续通氢气,待无底细口瓶C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 ,打开弹簧夹b,无底细口瓶C内气体经D进入反应管E,片刻后F中的溶液变红。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氢气纯度的目的是______。
(2)C瓶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A装置内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防止了实验 装置中压强过大。此时再打开弹簧夹b的原因是______,C瓶内气体的成分是______。
(3)在步骤③中,先加热铁触媒的原因是______。反应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_____。
解析:Ⅰ.氨的用途较广,其主要的两种用途为制化肥、制硝酸。
Ⅱ.①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虽然有NH[,3]生成,但也有HCl生成,两者相遇又重新生成 氯化铵,难以制得氨气;
②固体氢氧化钠中滴加浓氨水,由于氢氧化钠吸水放热,使氨挥发,可制得氨气;
③两溶液共热,能生成氨,但由于氨极易溶于水,制得的氨气很少;
④两种固体混合物加热,可制得氨气.即实验室制备氨气适宜选用②、④。
Ⅲ.(1)检验氢气纯度的目的是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因氢气不纯而发生爆炸 ,保证实验安全。
(2)将氢气经导管B验纯后点燃,立即罩上无底细口瓶C,塞紧瓶塞,氢气继续在瓶内燃 烧,以除去瓶内空气中的氧气,火焰熄灭后,有氢气集于C中,C中气体的成分主要为H[ ,2]和N[,2],当C瓶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A装置中锌粒与酸脱离,A中反应停 止,此时,再打开弹簧夹b是为了尽量增大氢气的浓度以提高氮气的转化率。
(3)在步骤③中先加热铁触媒的原因是:铁触媒在较高温度时(500℃)活性最大;反应 管E
(1)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碱石灰的作 用是______。
(2)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① 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②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③停止反应后,立即关闭B中两个活塞。一段时间后,将试管浸入冰水中,试管内 气体颜色变浅,请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
(3)将过量的氧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 点燃氨气:①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____,其理由是____。②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