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社工”群体的崛起及其价值-解读《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新视角论文

中国“青年社工”群体的崛起及其价值-解读《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新视角论文

中国“青年社工”群体的崛起及其价值
——解读《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新视角

李晓欣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 青年社工是改革开放以来诞生和崛起的新群体,也是社会治理创新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力量,《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将“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工程”纳入十大工程之一。为此,《规划》实施的过程中要重视和发挥青年社工群体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青年社工是青年政策的专业倡导者、青年发展的专业推动者、青年服务的专业督导者、青年福利的专业执行者、青年组织的专业协调者。同时,《规划》提供青年社工服务的政治引领、发展引导、民生延伸和治理探索,为青年社工的服务开拓新视野、新境界。

[关键词] 规划;青年社工;青少年事务;专业协调;治理创新

进入21世纪,“青年社工”成为中国青年群体中一个非常特殊、功能特别的类型,受到关注和重视。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关心和支持青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1];还多次指出,“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2]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是面对全国各阶层、各行业青年群体发展的指导政策。《规划》中提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工程……到2020年建成20万人、到2025年建成25万人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全面参与基层社区社会工作,重点在青少年成长、权益维护、犯罪预防等领域发挥作用。”[3]本文结合国家发展和治理创新,分析“青年社工”群体的特征及其在《规划》实施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文化多元化拓展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空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认识,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同时,社会文化多元化对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学校德育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挑战;德育主体的变化使学校德育面临着复杂的变化。由于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价值观的判断能力、选择能力还不是很强,容易产生认识的错误,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青年社工”群体界定

“青年社工”有青年群体的特征,也有社工群体的特征。现代专业社会工作从20世纪初由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在上海等地出现基督教青年会的社工服务,逐渐在高校社会学系部中出现社会工作专业教育,1949年后一度中断,在改革开放后获得恢复,“1988年年初,国家教委首先批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三所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本科专业,厦门大学则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4]伴随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创新,社会工作的领域日趋扩大,社会工作队伍逐渐壮大,据民政部黄树贤部长在2018年民政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上介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突破100万人。[5]谭建光分析青年志愿者“在帮助困难群众的时候,最初仅仅需要有爱心和热情,但是真正开始服务的时候就发现还需要培养倾听能力、服务技能、解决问题的技巧、提供支持的技能,等等。志愿者在服务中不知不觉培养了多样化的才能” 。 [6]这些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专业服务的重要力量,也是《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涵盖的重要专业青年力量。

她一走上讲台,下面鸦雀无声,连窗外的吵闹声也没有了。她用那亮闪闪的大眼睛向下面望了望,开始说话了,嗓音悦耳动听,真个“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就像寂静的山林里飞进一只百灵鸟。她那优美的嗓音,恰如其分的动作,一下子慑住了在场所有人的心。我暗暗对她惋惜起来:她为何不去当演员?她若当电影演员准能赛过刘晓庆。

从对“青年社工”概念的理解看,有两种视角:一是包含从事专业社会工作的青年人才,二是包含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人才。“中国知网”中最早使用“青年社工”一词的文章是方鹃、陆洋2007年发表在《当代青年研究》上的《青年社工工作模式探究》一文,但该文所研究的是社区青少年的支持和服务工作,并非研究青年社会工作者群体。[7]然而,本文理解的“青年社工”是指从事专业社会工作的青年人才,其中包括从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青年人才。王思斌教授等提出,现代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职业性的助人服务活动。[8]参照《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界定本规划所指的青年,年龄范围是14—35周岁。[9]一般而言,“青年社工”是指20—35周岁从事专业社会工作的青年人才。何土凤、刘俊彦提出,“概括起来,青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主要包括:一是志愿加入社会工作服务的青年,二是在社区社会服务中心的青年,三是在NGO组织工作的青年,四是利用闲暇时间参加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青年”。[10]闵兢、徐永祥在《青年社工的流失与留驻:从“角色规制”到“身份认同”》一文中提出,“‘青年社工’这一概念的本质至少可以做出两方面的解读,即‘作为青年社工的人’和‘作为人的青年社工’,前者强调角色的约束性,后者强调身份的主体性”。[11]

参考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青年社工”群体的构成包括: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考取社工师、助理社工师资格的青年,认定或考取社工员资格的准社工青年,参加社工进修班或培训班学习的准社工青年。目前,在我国“青年社工”的工作岗位包括:社工机构服务的青年社工、村居助力改善的青年社工、青少年事务领域的青年社工、志愿组织管理的青年社工、高校科研机构的青年社工、党政机构相关专业工作协调岗位的青年社工。伴随国家发展和服务拓展,青年社工的岗位类型将越来越多样。谢建社、李志标在《新时代青年社会工作人才机制创新研究》一文提出,青年社会工作人才机制是指社会工作在培养青年社会工作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人才培养、人才准入、人才使用、人才发展、人才保障等层面的协调发展模式。[12]在实施《规划》的时代背景下,关注和重视“青年社工”的群体发展、功能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人们在研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时候,并没有将“青年社工”的特殊专业人才群体纳入视野,仅仅是重视“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队伍。我们认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是党和国家确定的六大人才队伍之一,青年社工是其中数量最大、最为活跃的群体,应该纳入《规划》研究的视野,获得社会的关注。

二、《规划》实施与青年社工的群体崛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为广大青年带来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良好机会,也为各级党政部门、群团组织、社会机构、公益组织开展青少年服务提供科学指南。青年社工作为伴随社会经济建设、社会治理创新诞生的群体,在《规划》实施中具有特殊的价值。

(一)“青年社工”对《规划》实施的价值体现

“青年社工”是人们还不太熟知的群体,在实现《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中的作用也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其实,党的青年工作者、共青团干部、青年志愿者、青年社团成员等岗位类型中,青年社工是介乎中间,充当“专业协调者”“专业推进者”的角色。第一,青年政策的专业倡导者。我们国家对于青年政策的认识,经历了从单一政治政策到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福利等综合政策的转变。即青年政策在引领青年一代遵循党的要求,坚持正确方向的同时,还涉及青年利益需求、兴趣爱好、志向追求、环境氛围、保障措施等多种因素。为此,引进现代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思维做好综合倡导,实现全面保障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2014年,团中央联合民政部等6部委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几年来,在各级共青团组织和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全国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不断壮大,广大青少年事务社工用专业和爱心服务广大青少年群体,赢得了党政部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让更多青少年沐浴爱心阳光。”[14]2017年举办“全国青少年事务社工年度榜样”,评选出20名青年社工,传播爱心故事,倡导助人自助。应该说,与全国各地区广大青少年成长需要的专业服务相比较,青年社工的力量和作用非常有限。但是,这些“种子”的力量不断传播和扩散,为青年政策的创新、青年服务的延伸,提供了“探索者”的经验,值得重视。第二,青年发展的专业推动者。过去对于青年发展较多依靠思想引领和实践帮助,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日趋多样的青年需求,单单凭经验是不够的,就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推动者参与其中,青年社工就成为团干部、青年志愿者的“好帮手”。陆士桢、李向显分析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是从高等教育开始的,其基本思路是全面系统地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的引进,近30年来,培养出了一大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这些人懂专业,但大多没有实务工作经历,不具备在中国本土实施社会服务的经验,实现专业融合单靠这批人是很难真正顺利推进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原有工作体制内人员的专业培训,特别是对原有青少年工作各级骨干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训。[15]从近年的探索看,团干部的敏锐性,青年志愿者的热情,加上青年社工的精细和理性,对于帮助青少年成长,解决青少年问题具有良好的效果。第三,青年服务的专业督导者。青年工作领域引入“专业督导”是这些年的事情。专业督导正是来源于社会工作领域的概念,指通过陪伴和辅导解决工作中的困惑,探寻有效解决案主问题的路径。在基层团组织、青年志愿组织开展青少年服务的时候,单单有热情和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在面对青少年的复杂情绪、复杂问题时,寻找和创造有效的解决方式。青年社工就在团组织、志愿组织开展服务的同时,进行陪伴和辅导,将专业技巧和专业资源提供支持,有效做好青少年服务工作。第四,青年福利的专业执行者。在欧美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等地区,社会工作者往往是政府福利的具体执行者,也是政府面对青少年服务福利的具体执行者,即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让社会组织、社会机构的社工开展福利输送工作,从而获得更加精准、更加妥帖的效果。香港青年协会副总干事冯丹妮介绍青协坚守“为青年事事关心,为社会处处着力”的宗旨,努力追求“青协——有您需要”的目标,深信只有透过不断检视服务方向和成效,以及研发新项目,才能服务社会上不同需要的青少年。[16]这些经验也值得内地的关注和学习,青年社工成为政府部门福利资源面向青少年输送的专业执行者,在关爱和服务过程中弘扬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传播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第五,青年组织的专业协调者。如今,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发动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参与青少年事务、开展青少年服务。青年社工成为这些社团、机构的专业协调力量。罗观翠教授提出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中,社工的介入,是为了补充家庭与学校体系对青少年的照顾不足,使他们在生活中有更多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协同他们探索成长之路,是健康成长的重要机制。[17]目前,共青团系统的青年服务组织有专业社工协调服务活动,社区特殊青少年群体服务有专业社工跟进和协调项目过程,公益机构的青少年关爱行动社工协调服务精准性,等等。我们看到,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的各个环节、在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的各个领域,都有越来越多的青年社工成为专业协调者、专业推进者,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规划》促进“青年社工”群体发展的价值

第二,青年社工在《规划》实施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在学习、贯彻、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初期,一些地区特别是内地,对于青年社工群体的特殊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一些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关注团干部、青年企业家、青年志愿者、青年技工、青年农民,等等,但是忽略青年社工的发展。然而,伴随社会建设和治理创新的推进,越来越多部门和地区发现,专业社工是协调和推进各项社会服务包括青年服务的重要力量。为此,《规划》的实施过程,将不断加大对于青年社工作用的发挥。一方面是引导和鼓励青年社工做好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为青少年健康发展、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社会机制;另一方面是促进青年社工的自身发展,成为拓展和创新社会服务,关爱帮助困难人群,化解社会矛盾冲突的有生力量。

(三)《规划》引领“青年社工”的服务创新

第一,青年社工是《规划》覆盖的新型专业群体。在青年党政工作人才、青年经济建设人才、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青年文化艺术人才、青年技能人才发展的同时,青年社工也是新崛起的专业人才队伍,是《规划》所覆盖的重要群体之一。《规划》提出:“建立健全青少年事务领域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联动机制和社会巩固走专业人才、志愿者协作机制。完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相关政策配套体系。”[24]同时,对于服务社会其他领域,为其他年龄群体提供专业服务的青年社工,也是《规划》覆盖和支持的对象。支持和促进青年社工的发展,就成为青年发展中具有特殊价值的一项措施,拓展了青年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域。

三、中国“青年社工”群体崛起的路径与思考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是党的领导下,从社会综合角度关心和支持青年发展,激励青年贡献。周晓燕分析《规划》的本质是国家专项规划,不是单一的共青团部门规划或服务青年工作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从党和国家的角度看待青年发展问题,从党委加强领导,政府、群团组织、社会等协同施策的角度去设计和提出促进青年发展的政策措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为全面推进党和国家青年工作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13]因此,《规划》实施对于青年社工群体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的恢复和发展较多借鉴欧美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理论、技能、经验、做法。然而,经过30多年的实践,应该结合中国国情尤其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需要,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工专业服务。其中,青年社工是探索和创新的主体,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是探索和创新的主要领域。在《规划》的指导下,青年社工的专业服务具有更加明确的方向和发展的空间。第一,青年社工服务的政治引领。青年社工在开展面向群众服务的时候,不仅仅要体现专业特色,还要弘扬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传播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让广大群众享受社会工作服务的时候更加了解党、贴近党、信任党。这一实践也是青年社工政治素质培养和提高的过程,逐渐成为具有政治觉悟的优秀社工。第二,青年社工服务的发展引导。青年社工的服务对象,往往遇到问题与困境,对于社会也有种种误解和怨言。青年社工缺乏发展思维,缺乏正确导向,往往就与对象一样陷入困惑。通过《规划》的引导,善于发掘服务对象的积极因素,消除负面认知和情绪,就可能产生创新的思维和服务的机遇。刘斌志分析:“从他们(网瘾青少年)的叙述中,我感受到的并非如我们一般所言的网络成瘾所带来的各种‘问题症状’,更没有看到我们所谓的网络成瘾的治疗效果;更多的感触却是那些所谓的‘网络青少年’所受到的压制及其抗争的声音,看到他们人性中闪烁的点点星光。”[21]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既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认识基础,也是青年社工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认识基础。第三,青年社工服务的民生延伸。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特殊人群、困难群体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积累的生活矛盾与困惑无所不有。这样,青年社工开展民生服务的时候,就会遇到许多单纯从专业角度无法破解的“死角”。沙卫说道在走访中我们看到了这些弱势人群的各种困难和需求,也感受到社会工作者所能给予的帮助有限。面对这些困难家庭,真心希望能够协助他们解决困难,期望他们能够走出困境,然而同时却也深感力不从心和无奈。”[22]那么,在《规划》的引导和支持下,青年社工将专业服务与各种社会资源结合,如除了社工的探访、帮助之外,借助党和政府的政策扶植解决对象的具体困难,发挥青年志愿者的爱心服务形成困难群体的发展力量,链接公益机构等资源开拓服务对象的重建生活途径。青年社工在延伸民生服务的时候,通过《规划》实施相关方的支持,就能够探寻多样化的助人路径,产生较好的服务效果。第四,青年社工服务的治理探索。当今中国,青年社工不仅仅要在服务领域发挥作用,而且要在国家治理创新、基层治理创新等领域发挥作用。特别是面对青少年问题、解决青少年问题、促进青少年成长、增进青少年能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张良驯分析:“人们通常把看到的与自己认为的理想状态不一致的青年状况当作青年问题。当人们普遍觉得某种青年状况不合时宜、应该改变的时候,这种状况就会被认定为青年问题。”[23]发现和解决青年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解决社会治理难题,改变社会矛盾状况的过程。《规划》实施中,引导青年社工正确把握治理问题的症结,探索运用社会多因素、多资源解决问题,改善治理环境,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路径。这样,青年社工就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青年社工人员发展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队伍建设逐渐纳入党团组织的决策日程,尤其是在《规划》中获得更多的体现。从《规划》的内容看,除了在“青年社会组织”“青年服务机构”等篇章中涉及青年社工的发展,专门阐述青年社工就有五处以上。[18]这些内容,对于青年社工来说,既是发展的机遇,也是创新的要求。青年社工应该更加主动、认真学习和了解《规划》,将自己的专业发展与工作创新与《规划》要求相吻合,就能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第一,党团引领青年社工群体发展。党的领导和团的引领,是各类青年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发展的关键,也是青年社工群体发展的关键。《规划》中提出党委加强领导,政府、群团组织、社会各方面协同施策,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年发展的良好环境。[19]从青年社工群体看,一方面,要主动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主动关注群团改革和团组织创新的方向,将青少年服务的专业工作纳入其中,从而让社工服务更有方向感;另一方面,要主动争取党组织、团组织的支持,在人才培养和工作创新方面获得重视和引导,从而配合国家发展与民生改善,配合青少年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作出更大的贡献。第二,政府扶持青年社工群体发展。目前,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陆续出台面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指导文件,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地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方面做出探索,包括购买综合社工服务和专项社工服务。从综合服务的情况看,承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专业服务的机构,青年社工占比例达到80%左右,成为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者。从专项服务的情况看,青少年成长服务、学校社工服务、社区矫治服务,等等,专业服务的社工很多是青年人,接受专业服务的对象很多认识青少年。在《规划》实施的背景下,政府扶持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购买专业社工的服务,对于青年社工具有更加精确的支持,对于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有更加精确的投入。这样,带给青年社工实践和创新的良好机会。第三,社团促进青年社工群体发展。近年来,全国社会组织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已有注册社会组织81.8万个[20],还有更多的备案社会团体,其中很多社会组织与团体在开展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招收青年社工从事专业协调工作,或者专项服务工作。一方面,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青年社工更多的就业岗位、发展机会;另一方面,青年社工在社会组织中探索专业服务机制,拓展专业服务领域。随着社会组织的发展越来越成熟,以及青年社工在组织中的经验积累,逐渐从普通社工成长为组织骨干、组织领袖,将会获得人生的广泛发展空间。第四,文化提升青年社工群体发展。《规划》非常重视青年的思想道德发展、核心价值观培育、文化素质培养、文明习惯形成,等等,其中对于青年社工群体的素质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一方面,青年社工群体虽然学习了专业知识技能,但是对于中国社会文化的了解不够多、认识不够深,在开展服务的时候就遇到多重困难。另一方面,部分青年社工的理论素质、技能素质不够强,也未能与服务对象的社会环境融合。这样,通过《规划》的实施,对于青年社工的继续教育、社会习得提供多样化的激励,提供多种激励措施,让青年社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共同发展,成为更有能力的专业服务者。第五,制度保障青年社工群体发展。《规划》从总体方向确定“青年优先发展”的原则之后,也不断落实到各种政策和措施,形成支持和保障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体系。包括国家和地方的联席会议制度,协同支持体系,监督促进机制等等。青年社工既可以从《规划》实施中获得专业群体发展的制度保障,也可以从《规划》实施中获得关爱和服务对象的制度支持。因此,在《规划》的指导和保障下,青年社工获得发展资源、发展能力,成为新时代关爱帮助他人,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的专业群体。

非饱和粉煤灰抗剪强度的时间效应及其预测···················王思聪 孙德安 (1,108)

1.22实验组 采用微信平台学习,每周周一晚9时整组织所有护理人员(值班人员除外)学习,值班人员值班结束后通过回顾记录来学习,学习内容包括新技术新项目、护理相关制度,三基知识、专科知识等,通过图片、文字或视频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并采取头脑风暴法对问题进行实质性的讨论。同样记录次日提问知晓率、每季度理论考试及医院组织的三基考试成绩。

第三,青年社工是维系和协调各类新生代的一种纽带。《规划》的任务是促进共青团组织“去四化”“强三性”,其中紧密联系和凝聚青年,引导青年信任和拥戴共产党,积极投身新时代各项建设事业。青年社工及时新生代青年的成员之一,也是通过专业服务农具和影响新生代青年的特殊人才。为此,青年社工成为共青团组织凝聚和联系新生代青年的一种有效纽带。特别是社会开放、网络发达、信息丰富、传播通畅的时代,主流价值的传递既要靠党团组织的推动,也需要“朋辈群体”的影响。积极培养青年社工中的优秀党员、优秀团员,通过新颖活泼、灵活多样的方式凝聚新生代、引导新生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青年社工参与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价值不断凸显。我国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党团组织发挥引领作用,青年组织发挥推进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和发挥青年社工的积极作用。从欧美国家的经验看,青年领袖、青年社工、青年志愿者、青年民意代表,等等,是社会治理的活跃力量,受到政党和政府的特别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团组织引导青年发展成才,引导青年参与社会治理创新,需要有专业机构和专业队伍的配合支持。青年社工成为搭建青年参与社会治理,在社会各领域发挥青年能量的专业协调力量,将体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无论是社区、农村服务机构中的青年社工,还是专项服务、专门机构中的青年社工,都成为国家治理和基层治理的专业协调者、推进者,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 http://www. xinhuanet. com/politics/2019-04/30/c_1124440193. htm. 2019-4-30.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41.

[3][9][18][19][24]姚建龙.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解读与研究[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8:350、335、339-350、337、350.

[4]王思斌.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23.

[5]2018年民政工作全面推进 切实履行民生保障各项职能[EB/OL]. http://www. scio. gov. cn/xwfbh/xwbfbh/wqfbh/39595/39869/index. htm. 2019-2-21.

[6]谭建光. 中国志愿服务:从青年到社会——改革开放40年青年志愿服务的价值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 2018(04):28-33.

[7]方鹃、陆洋. 青年社工工作模式探究[J]. 当代青年研究, 2007(12):77-80.

[8]王思斌. 社会工作导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5.

[10]何土凤、刘俊彦. 中国青年人才发展状况研究报告[J]. 中国青年研究, 2018(11):42-49+41.

[11]闵兢、徐永祥. 青年社工的流失与留驻:从“角色规制”到“身份认同”[J]. 青年探索, 2018(04):15-23.

[12]谢建社、李志标. 新时代青年社会工作人才机制创新研究[J]. 青年探索, 2018(04):5-14.

[13]周晓燕. 国家视角下的青年发展[J]. 青年发展坛, 2017(03):3-11.

[14]让更多青少年沐浴爱心阳光:全国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日益壮大[N]. 中国青年报. 2018-1-4(003).

[15]陆士桢、李向显. 青年工作专业化建设与《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落实[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7(06):1-8.

[16]岳经纶. 社会服务:从经济保障到社会保障[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98.

[17]罗观翠等.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及成效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2.

[20]社会组织总览[EB/OL]. http://www. chinanpo. gov. cn/index. html. 2019-2-24.

[21]古学斌.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新议题、新实践[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3.

[22]曾家达等. 微光处处[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150.

[23]张良驯. 多源流理论视域下青年发展规划的政策议程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17(09):5-11.

The Rise of China’s“ Youth Social Workers” Group and Its Value: A New Perspective on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dium and Long-Term Youth Development Plan

Li Xiaoxin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Public Management,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Youth social workers are a new group born and raise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also a new force for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youth affairs. The Medium and Long-Term Youth Development Plan incorporates the “Youth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Talent Construction Project”into the Ten One of the big project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Plan,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and play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youth social workers group.The study found that young social workers are professional advocates of youth policy, professional promoters of youth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supervisors of youth services, professional performers of youth welfare, and professional coordinators of youth organiz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Planning” provides political guidance, development guidance, extens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governance exploration for young social workers, and opens up new horizons and new realms for the service of young social workers.

Key words: Planning; Youth Social Work; Youth Affairs; Professional Coordination; Governance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 D4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789(2019)03-0084-06

[收稿日期] 2019-03-23

[作者简介] 李晓欣,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与青年成长。

责任编辑 李友权

标签:;  ;  ;  ;  ;  ;  

中国“青年社工”群体的崛起及其价值-解读《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新视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