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9)
【摘要】目的: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特点及血液检验结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疾病类型可以分成急性型(AITP)与慢性型(CITP)两组,每组各20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血液检验结果。结果:急性型组男性发病率高于慢性型组,急性型组年龄低于慢性型组;急性型组皮肤黏膜出血率明显比慢性型组高;急性型组血液指标PLT、Hb明显比慢性型组高,PAIgG明显低于慢性型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特点和血液检验结果十分特殊,而且急性型与慢性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分析特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特点及血液检验结果分析对于患者临床治疗和病情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特点;血液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125-0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称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因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血小板被过度破坏或血小板生成障碍等因素,使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引起的血症状[1]。可以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成急性型与慢性型这两种。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液检验结果,以此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数据,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疾病类型可以分成急性型(AITP)与慢性型(CITP)两组,每组各20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等情况,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血小板抗体PAIgG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皮肤黏膜出血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发病率,记录两组患者血液PLT、Hb及PAIgG指标[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年龄和性别
急性型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42岁,平均年龄(20.5±9.8)岁;慢性型组男性4例,女性16例;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40.1±8.6)岁;急性型组男性发病率高于慢性型组,急性型组年龄低于慢性型组;两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对比,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临床特点
急性型组发生皮肤黏膜出血18例,慢性型组发生皮肤黏膜出血10例,急性型组皮肤黏膜出血率明显比慢性型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2.3 比较两组血液检验结果
急性型组PLT(19.7±2.1)×109/L,Hb(121.4±16.5)g/L,PAIgG(79.8±19.5)ng/×106PC,慢性型组PLT(40.6±8.4)×109/L,Hb(106.5±22.8)g/L,PAIgG(99.5±27.1)ng/×106PC,急性型组血液指标PLT、Hb明显比慢性型组高,PAIgG明显低于慢性型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原因还没有明确,多由于患者感染、体液异常或细胞因子水平异常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现阶段临床研究认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由患者自身血液循环抗血小板抗体造成。血小板抗体和血小板结合后,会把血小板进行吞噬和破坏,减少外周血小板的数量。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出皮肤和粘膜出血,出血时间过长,外周血小板数量减少等,出血时如果未能及时止血,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主要分成急性型和慢性型,研究发现,两种类型患者临床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表现,急性型患者发病年龄小,发病男女比例接近,而且患者大多有感染史,患者有明显出血症状,不过大多是轻中度的出血,少数患者有内脏出血,而且病程短,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和出血呈正相关。急性型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严重。慢性型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多发16岁以上的人群,而且发病女性明显比男性多,发病原因和雌激素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雌激素可以抑制血小板生成,增强对血小板吞噬与抗体的结合,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4]。可见,急性型患者和慢性型患者临床特征有明显差异表现,虽然两组发病机制相同,都是血小板被破坏,不过,急性型患者诱因主要是肺支原体感染,慢性型发病主要诱因十分隐匿,大多患者发病间没有明显诱因,和急性型患者有着较大的差异。
总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特点和血液检验结果十分特殊,而且急性型与慢性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分析特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特点及血液检验结果分析对于患者临床治疗和病情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光丽,方炳木,曲志刚等.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0):1540-1574.
[2]余敏,廖小梅,徐才刚等.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相关因素分析[J].华西医学,2011,26(3):331-334.
[3]苗原.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5例临床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5):117-118.
[4]何代英,舒琦,夏堪冀等.9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数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30):3044-3045.
论文作者:叶益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患者论文; 紫癜论文; 血小板论文; 血小板减少论文; 两组论文; 血液论文; 特发性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