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脂肪肝与血脂、血糖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郭花斌,彭家清,胡德辉,姚俊儒,时桂新,钱文文[1](2021)在《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对脂肪肝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甘肃陇东地区某企业职工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企业职工脂肪肝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陇东地区某企业职工2019年度的健康体检资料1 495份,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人群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果脂肪肝检出699人,脂肪肝与非脂肪肝人群在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酸(UA)等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谷丙转氨酶(ALT)异常(OR=1.618,95%CI:1.233~2.124)、TG异常(OR=2.260,95%CI:1.780~2.868)、LDL-C异常(OR=1.465,95%CI:1.068~2.008)、HDL-C异常(OR=1.498, 95%CI:1.130~1.987)、6.1mmol/L≤FPG<7.0 mmol/L(OR=2.342,95%CI:1.377~3.981)、FPG≥7.0 mmol/L(OR=4.223, 95%CI:2.534~7.039)、UA水平异常(OR=2.235, 95%CI:1.761~2.835)等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为脂肪肝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G、LDL-C、HDL-C、FPG水平与脂肪肝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显示TG、LDL-C、FPG水平升高,增加脂肪肝的患病风险,以TG、FPG水平升高表现尤为突出。
吴小飞,沙春秀,杨君伶,刘莹,周平,姚登福,姚敏[2](202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患者CD44异常表达加重肝病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CD4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收集住院NAFLD、单纯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液, 以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分析血清CD44水平以及临床病理学特征;用流式细胞术分析NAFLD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4+T淋巴细胞比率;并以高脂饮食制备NAFLD模型验证CD44异常表达。用方差分析或校正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用χ2检验比较组间阳性率。结果与健康人群组比较, 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NAFLD组血清CD44浓度表达升高,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轻度或重度NAFLD组患者均伴肝细胞损伤, 血糖、血脂或CD44异常;在NAFLD患者伴HBV感染组中, HBsAg、HBeAg和HBV DNA阳性患者血CD44浓度均显着高于HBsAg、HBeAg和HBV DNA阴性组(P < 0.01)。外周血CD44+淋巴细胞比率, 在NAFLD组为78.2%±16.3%, 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为68.5%±20.9%, 两组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46.5%±20.5%)(P < 0.05);高脂饮食模型证实鼠脂肪堆积的鼠肝组织中CD44过表达、伴肝细胞损伤, 尤其在含诱癌剂的肝组织更显着。结论 NAFLD患者CD44异常表达, 可能与HBV相关肝病的恶性转化相关。
李晓鹤,刘慧鑫,陈红松,饶慧瑛[3](2021)在《2961名在职医务人员脂肪肝患病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在职医务人员的脂肪肝患病情况、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以2019年7月至8月于北京某医院在职体检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收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BG)、血脂、尿酸(UA)、肝功能、肝脏超声等体检结果。分析年龄、性别及代谢因素与脂肪肝患病关系,并分析脂肪肝患病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体检人员2961人,脂肪肝患病率为22.23%(661/2961)。男性患病率为48.09%(290/603),高于女性的15.73%(371/2357)(χ2=289.98,P<0.01)。20~29岁、30~39岁、40~49岁和≥50岁组男性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34.5%(35/110)、46.9%(105/224)、55.1%(70/127)和56.3%(80/142)(χ2=202.30,P<0.01),各年龄组均高于同年龄组女性的5.5%(38/632)、12.0%(110/914)、21.7%(117/538)和38.8%(106/273)(均P<0.01)。在职医务人员中重度脂肪肝患病率为5%(148/2961),男性(12.11%,73/603)高于女性(3.18%,75/2357)(χ2=80.5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95%CI1.03~1.05)、男性(OR1.72,95%CI 1.34~2.22)、超重(OR3.97,95%CI 3.10~5.09)、FBG≥7.0mmol/L(OR3.23,95%CI1.69~6.15)、高尿酸(OR2.20,95%CI1.71~2.83)、高血压(OR1.58,95%CI1.11~2.24)、高TG血症(OR2.80,95%CI2.18~3.59)、低HDL-c血症(OR1.56,95%CI1.10~2.18)、高LDL-c血症(OR1.43,95%CI1.11~1.84)为脂肪肝患病危险因素;对年龄进行分层后,超重/肥胖(OR2.05~6.19)、高三酰甘油血症(OR2.91~3.67)在各年龄层均为脂肪肝患病的危险因素;在20~29岁、30~39岁年龄组,高尿酸血症人群脂肪肝患病率为正常人群的7.28(95%CI3.92~13.54)倍和2.01(95%CI1.34~3.03)倍,均P<0.01;在40~49岁、≥50岁人群,糖尿病人群脂肪肝患病风险是正常人群的5.3倍(95%CI1.67~16.92)和2.95倍(95%CI 1.85~4.71)。结论在职医务人员群体脂肪肝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超重/肥胖、高尿酸血症、糖代谢紊乱、高血压、血脂异常为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张芷榕,周琴,薛炳乾,王丽,于霞[4](2021)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流行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除了肺部症状外,还有部分伴发消化道症状,新型冠状病毒的受体ACE2在肠道上皮细胞也同样表达,且肠道菌群在多种肺部疾病中的作用也已被很好地阐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部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肠道菌群的改变相关。临床上可以通过给予患者微生态制剂或ACE2抑制剂的方式,维护患者肠道微生态的稳定,缓解重型患者和老年患者的病情,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与预防提供新思路。
邵青,谢爱霞,彭琳瑞,乙丰收,王福刚,牟童,张雨薇,黄雪芳[5](2021)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影响因素》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将2019年1-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就诊或住院部的634例患者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糖化血红蛋白<7.0%)与血糖控制不良组(糖化血红蛋白≥7.0%),比较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血糖控制不良组脂肪肝严重程度、年龄、饮酒史、BMI、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但汉族空腹胰岛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水平低于血糖控制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脂肪肝严重程度(OR=5.956,95%CI 3.601~9.849,P<0.001)、BMI(OR=1.088,95%CI 1.028~1.151,P<0.05)、饮酒(OR=3.271,95%CI 1.731~6.181,P <0.001)为血糖控制不良的风险因素,HOMA-β(OR=0.022,95%CI0.008~0.056,P<0.001)、HDL-C(OR=0.026,95%CI 0.009~0.076,P<0.001)是血糖控制的保护因素。结论脂肪肝严重程度、BMI、饮酒与血糖控制不良的风险因素显着相关,HOMA-β和HDL-C是血糖控制的保护因素。
聂可馨,黄召谊,徐丽君,巩静,董慧,陆付耳[6](2021)在《基于磁共振氢谱探讨交泰丸改善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磁共振氢谱观察交泰丸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2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交泰丸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12周前后的一般情况、血糖水平、血脂水平、肝功能的改变,采用磁共振氢谱法比较2组肝脏脂肪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及生化指标、肝脏三酰甘油(TG)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腰围、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和肝脏TG含量均显着下降(均P<0.05),对照组除肝脏TG含量显着增高(P<0.05)外其他指标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交泰丸可以改善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水平,改善肝脏脂肪沉积。
谭艳,周聪,黄柔,向琴,肖凡,刘秀,喻嵘,陈聪[7](2021)在《茵陈蒿汤对MKR鼠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对MKR鼠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MKR小鼠40只高脂喂养8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茵陈蒿汤原方剂量组(17.16 g·kg-1),茵陈蒿汤教材剂量组(4.68 g·kg-1),二甲双胍+辛伐他汀组[(65+2.6)×10-3g·kg-1)],同龄MKR鼠10只作为空白组,FVB鼠10只分别作为正常组。各组灌胃给药8周后,测定小鼠肝脏湿重,口服糖耐量(OGTT),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脂和肝功能的变化,透射电镜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对肝脏组织形态进行观察,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小鼠肝湿重指数显着降低(P<0.01),OGTT较模型组明显有所改善(P<0.05),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显着降低(P<0.01),形态学改变上,茵陈蒿汤对肝细胞结构有保护作用,减少肝细胞脂肪样变性;茵陈蒿汤可以明显下调T2DM合并NAFLD模型小鼠肝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含量(P<0.05),且对于TLR4,NF-κB的下调,茵陈蒿汤原方剂量明显优于茵陈蒿汤剂量(P<0.05)。结论:茵陈蒿汤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肝组织TLR4,MyD88,NF-κB的表达水平,改善肝脏病理损伤,干预MKR鼠T2DM合并NAFLD疾病状态,具有一定保护肝功能,降低血脂以及延缓肝脏炎症反应的作用。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8](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刘莉丹,刘晏[9](2021)在《健脾利湿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西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是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以保肝抗炎药物和胰岛素抵抗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但依然存在副作用明显、治疗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然而中医药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上有着突出的优势,该文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中医证型及健脾利湿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和药理研究进展进行论述,以期能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
Diabetes Branch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10](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下)》文中认为[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见本刊2021年第8期]15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5.1糖尿病肾病要点提示:·推荐所有2型糖尿病(T2DM)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肌酐测定[计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B)·有效的降糖治疗、血压控制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A)
二、脂肪肝与血脂、血糖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脂肪肝与血脂、血糖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对脂肪肝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诊断标准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年龄、体质量指数及生化指标与脂肪肝检出的关系 |
2.3 影响企业职工脂肪肝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4 血脂、血糖与脂肪肝的反应关系——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2961名在职医务人员脂肪肝患病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一)信息采集 |
(二)脂肪肝诊断标准 |
(三)其他代谢指标及疾病的定义 |
三、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二、脂肪肝检出情况 |
三、中重度脂肪肝检出情况 |
四、危险因素分析 |
(一)脂肪肝患病危险因素分析 |
(二)不同年龄段医务人员脂肪肝患病危险因素分析 |
讨论 |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伴发的胃肠道症状 |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 |
2.1 呼吸系统疾病与消化道相关 |
2.2 肠道微生态参与全身免疫调节 |
3 肠道微生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
4 小 结 |
(5)新疆克拉玛依市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分组标准 |
1.2.2 计算公式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
2.2 血糖控制不良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6)基于磁共振氢谱探讨交泰丸改善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
1.6 治疗方法 |
1.7 观察指标 |
1.7.1 一般资料 |
1.7.2 疗效指标 |
1.7.3 肝脏1H-MRS波谱检查 |
1.8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一般情况 |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一般资料比较 |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变化比较 |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HTC变化比较 |
2.6 2组患者治疗前后1H-MRS图像变化比较 |
3 讨论 |
(7)茵陈蒿汤对MKR鼠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动物 |
1.2 动物饲料 |
1.3 药物 |
1.4 试剂 |
1.5 仪器 |
2 方法 |
2.1 茵陈蒿汤的制备 |
2.2糖尿病合并NAFLD小鼠造模及分组 |
2.3 给药剂量 |
2.4 样本采集 |
2.5 检测指标 |
2.5.1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
2.5.2 ELISA检测血清指标 |
2.5.3 透射电镜肝脏组织超微结构 |
2.5.4 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 |
2.5.5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对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和肝脏指数的影响 |
3.2 对各组小鼠OGTT的影响 |
3.3 对各组小鼠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 |
3.4 对各组小鼠血脂、肝功能的影响 |
3.5 对各组小鼠肝脏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
3.6 对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的影响 |
3.7 对各组小鼠肝脏组织TLR4,My D88,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9)健脾利湿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病机探讨 |
1.1 病因以湿盛为主 |
1.2 病机以脾虚为首 |
2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型探讨 |
3 健脾利湿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进展 |
3.1 健脾清热利湿 |
3.2 疏肝健脾,化痰利湿 |
3.3 健脾利湿,活血化瘀 |
3.4 健脾利湿补肾 |
3.5 健脾利湿外治法 |
4 健脾利湿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理研究进展 |
4.1 单味中药 |
4.2 中药复方 |
5 总结 |
(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下)(论文提纲范文)
15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15.1糖尿病肾病 |
15.1.1筛查 |
15.1.2诊断 |
15.1.3治疗 |
15.1.3.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
15.1.3.2营养 |
15.1.3.3控制血糖 |
15.1.3.4控制血压 |
15.1.3.5纠正血脂异常 |
15.1.3.6透析治疗和移植 |
15.1.4随访与转诊 |
15.1.4.1随访 |
15.1.4.2转诊 |
15.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15.2.1诊断与分级 |
15.2.2筛查 |
15.2.3随访 |
15.2.4转诊 |
15.2.5治疗 |
15.2.5.1健康教育 |
15.2.5.2 DR的内科治疗 |
15.2.5.3眼科治疗 |
15.3糖尿病神经病变 |
15.3.1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分型及临床表现[58,409] |
15.3.1.1弥漫性神经病变 |
15.3.1.2单神经病变 |
15.3.1.3神经根神经丛病变 |
15.3.2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与诊断 |
15.3.2.1 DSPN的筛查 |
15.3.2.2 DSPN的诊断 |
15.3.2.3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 |
15.3.3治疗 |
15.3.3.1针对病因治疗[58,409,412] |
15.3.3.2针对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治疗 |
15.3.3.3疼痛管理 |
15.3.3.4自主神经病变的治疗 |
15.3.4预防 |
15.4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
15.4.1筛查 |
15.4.2诊断 |
15.4.3治疗 |
15.4.3.1 LEAD的治疗目的 |
15.4.3.2糖尿病性LEAD的预防 |
15.5糖尿病足病 |
15.5.1糖尿病足病的诊断及分级 |
15.5.2糖尿病足病的预防 |
15.5.3糖尿病足病的治疗 |
16低血糖 |
16.1低血糖的诊断标准 |
16.2可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药物 |
16.3临床表现 |
16.4低血糖分级 |
16.5低血糖的可能诱因和预防对策[500] |
16.6低血糖的治疗 |
17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
17.1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
17.1.1概述 |
17.1.2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原则 |
17.1.2.1病情评估 |
17.1.2.2治疗 |
17.1.2.3出院前准备 |
17.1.3非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的血糖管理 |
17.1.3.1主要疾病的治疗 |
17.1.3.2管理模式 |
17.1.3.3血糖管理原则 |
17.1.3.4出院随访 |
17.2围手术期糖尿病管理 |
17.2.1术前准备及评估 |
17.2.1.1择期手术 |
17.2.1.2急诊手术 |
17.2.2术中处理 |
17.2.3术后处理 |
17.2.4围手术期低血糖的处理 |
17.2.5术后出院前准备 |
17.3妊娠期高血糖管理 |
17.3.1妊娠期高血糖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
17.3.1.1妊娠期糖尿病(GDM) |
17.3.1.2妊娠期显性糖尿病(ODM) |
17.3.1.3孕前糖尿病(PGDM) |
17.3.2计划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孕前管理 |
17.3.2.1孕前咨询 |
17.3.2.2关于孕前药物应用 |
17.3.2.3孕前综合管理 |
17.3.3妊娠期高血糖的筛查 |
17.3.3.1高危人群筛查 |
17.3.3.2非高危人群筛查 |
17.3.4妊娠期高血糖的综合管理 |
17.3.4.1饮食和运动的指导 |
17.3.4.2血糖监测 |
17.3.4.3血压监测及治疗 |
17.3.4.4体重管理 |
17.3.4.5孕期降糖药物 |
17.3.4.6妊娠期血糖控制目标与低血糖 |
17.3.4.7妊娠期高血糖产后管理 |
17.4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 |
17.4.1儿童和青少年T2DM的诊断 |
17.4.2治疗 |
17.4.2.1健康教育 |
17.4.2.2饮食治疗 |
17.4.2.3运动治疗 |
17.4.2.4药物治疗 |
17.4.2.5血糖监测 |
17.4.2.6控制目标 |
17.5老年糖尿病 |
17.5.1概述 |
17.5.2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
17.5.3老年糖尿病的并发症 |
17.5.3.1急性并发症 |
17.5.3.2慢性并发症 |
17.5.3.3低血糖 |
17.5.3.4老年综合征 |
17.5.3.5骨折 |
17.5.3.6抑郁 |
17.5.3.7痴呆 |
17.5.4老年糖尿病的治疗 |
17.6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糖 |
17.6.1糖尿病合并OSAHS的患病率 |
17.6.2 OSAHS的筛查人群 |
17.6.3 OSAHS的诊断 |
17.6.3.1 OSAHS诊断标准[587] |
17.6.3.2 OSAHS的诊断方法 |
17.6.4糖尿病合并OSAHS的治疗 |
17.6.4.1生活方式干预 |
17.6.4.2药物治疗 |
17.6.4.3改善OSAHS的治疗 |
17.7糖尿病与感染 |
17.7.1糖尿病患者常见感染类型 |
17.7.1.1泌尿系统感染 |
17.7.1.2呼吸道感染 |
17.7.1.3结核 |
17.7.1.4消化系统感染 |
17.7.1.5其他感染 |
17.7.2糖尿病合并感染的防治 |
17.7.2.1预防 |
17.7.2.2治疗 |
17.8糖尿病与口腔疾病 |
17.8.1糖尿病口腔疾病的种类 |
17.8.1.1牙龈炎和牙周炎 |
17.8.1.2口腔黏膜病变 |
17.8.1.3龋齿 |
17.8.1.4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脱落 |
17.8.1.5颌骨及颌周感染 |
17.8.2糖尿病口腔疾病的防治 |
17.8.2.1一般治疗 |
17.8.2.2控制血糖 |
17.8.2.3控制感染 |
17.8.2.4切开引流,手术治疗 |
17.8.2.5其他 |
17.9糖皮质激素与糖尿病 |
17.9.1糖皮质激素与糖尿病风险 |
17.9.2糖皮质激素导致血糖升高的机制 |
17.9.3糖皮质激素所致高血糖特点及临床筛查策略 |
17.9.4类固醇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与控制目标 |
17.9.4.1非胰岛素类药物治疗 |
17.9.4.2胰岛素治疗 |
17.10糖尿病伴抑郁焦虑障碍 |
17.10.1临床特点 |
17.10.2危害 |
17.10.3治疗及管理 |
17.11重性精神障碍 |
18代谢综合征 |
18.1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
18.2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
19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 |
19.1糖尿病中医药治疗概述 |
19.2糖尿病中医药治疗建议 |
19.3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循证证据 |
19.3.1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 |
19.3.2协同降糖,改善症状和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
19.3.2.1津力达颗粒 |
19.3.2.2天麦消渴片 |
19.3.2.3参芪降糖颗粒 |
19.3.2.4葛根芩连汤 |
19.3.2.5大柴胡汤 |
19.3.3治疗并发症 |
19.3.3.1糖尿病肾病 |
19.3.3.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19.3.3.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19.3.4其他疗法的循证证据 |
19.3.4.1针刺 |
19.3.4.2中药熏洗 |
附录6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方法 |
附录7常用体质指标 |
四、脂肪肝与血脂、血糖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对脂肪肝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J]. 郭花斌,彭家清,胡德辉,姚俊儒,时桂新,钱文文.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1(04)
- [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患者CD44异常表达加重肝病进展[J]. 吴小飞,沙春秀,杨君伶,刘莹,周平,姚登福,姚敏.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1(11)
- [3]2961名在职医务人员脂肪肝患病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 李晓鹤,刘慧鑫,陈红松,饶慧瑛. 肝脏, 2021(10)
-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研究[J]. 张芷榕,周琴,薛炳乾,王丽,于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20)
- [5]新疆克拉玛依市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影响因素[J]. 邵青,谢爱霞,彭琳瑞,乙丰收,王福刚,牟童,张雨薇,黄雪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
- [6]基于磁共振氢谱探讨交泰丸改善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J]. 聂可馨,黄召谊,徐丽君,巩静,董慧,陆付耳. 世界中医药, 2021(19)
- [7]茵陈蒿汤对MKR鼠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J]. 谭艳,周聪,黄柔,向琴,肖凡,刘秀,喻嵘,陈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21)
- [8]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9]健脾利湿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J]. 刘莉丹,刘晏. 中成药, 2021(09)
- [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下)[J]. Diabetes Branch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