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第一中学 857000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学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现行义务教材初中语文考虑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来饶有趣味。教师只要根据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就可以激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关键词:说明文 图片 形象生动 学习兴趣
我们目前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的编选普遍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这种教学目的具体到每一篇课文的讲解过程中。例如对说明文的学习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熟悉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功用,因此对说明文的教学就要偏重于引导学生这些方面的思维。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或解说的一种文体,说明文教学与其他文体教学相比确实比较平淡无味,不易引起学生兴趣,而它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必须引起重视。
一、审视说明文教学的误区。
最初的语文课上,我讲不够,认为学生们该好好听。比如说明文,我会一股脑地把许多问题都解决掉,备课时准备的有关说明文的知识点全部倒给学生,包括说明文的定义、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特点等,然后再讲相关的课文,总以为要理论指导实践,结果学生好像被打了一棍,晕了,对说明文产生了恐惧感,不能从记叙文的学习上转过弯来,认为说明文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排斥说明文,导致我的教学很费力,反复讲也不能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许多常识。
基于阅读教学应有的深度,说明文教学也应遵守这一准则。目前看到的大多说明文的教学有着基本相同的模式,即读懂文本内容(说明了什么事物),找出运用了哪些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明确说明方法的种类),这样就基本完成了目标。但究其然,只是对内容的泛泛而过,对于学生而言,大多是了解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以及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进行说明,作者是怎样准确运用说明方法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丝毫感知。长此以往,对学生准确把握语言、合理运用语言将缺乏指导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图片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
在诸多说明方法中,图像图片说明生动形象且能直观地说明问题、突出观点。新版本的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图片加以说明文中的观点、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地运用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它们,总结出它们所反映的内容。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用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再者,中学生对图画图片的浓厚兴趣亦不减小学时代,充分利用插图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将插图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它们共同筑成易于学生掌握的新知。
三、借助多媒体、借助图片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是因为说明文一般平平实实,缺乏形象性。教师也一般注重讲解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注意力就会不集中甚至厌学,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给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一切事物都应当尽量地放在感官面前。”多媒体教学满足了这个要求,它可以通过五彩斑斓的画面、美妙悦耳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以往的教学中,无论何种体裁、何种形式的文章,明知通过直观的讲授效果会更好,但苦于教学环境的偏远、教学技术的落后,只能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进行枯燥的讲解,使本来简单的问题反而经常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特别是在介绍说明文知识时更让自己费劲了心思、尝尽了苦头。如今,农村中学也开设了多媒体教学,这让每一位教师仿佛找到了一根课堂教学的救命稻草,更在其中尝到了甜头。比如在《中国石拱桥》的课堂教学中,当介绍赵州桥的总体特征时,如果仅按课本中四个方面的特点给学生讲解,学生很难领悟实际的效果。如果把赵州桥的结构特征用动画形式直观地展现在大屏幕上,并逐一与其特征相对应,每讲一个特征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效果,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来判断桥的这一特征及产生的作用,笼统的说教与之不可同日而语,学生也会更加体会出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说明文写作技巧。
四、课内外结合,重视实物教学。
说明文的说明性强,即实用性强。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在指导之后,还可以安排一组运用说明方法进行表达的句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比较、体会,在这样的比较、咀嚼中进一步体会说明方法的准确性,然后设计练习、运用的环节,学生会比较自觉地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由此可以看出,说明文的教学深度就是源于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深度、对学生发展的考虑深度。说明文的客观性很强,就是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和周密。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分寸,同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说明文教学尚且可以这样做,那么,语文教学中其它类别的文本同样是可以挖掘到教学的深度。当语文教学将此融于课堂当中时,语文课就具有了语文性,我们指导学生运用语言的教学也就有了实际意义。
论文作者:达娃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1
标签:说明文论文; 学生论文; 方法论文; 教师论文; 语言论文; 赵州桥论文; 事物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