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改变金融面貌的尖端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论文,面貌论文,工程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针对日益复杂频繁变化的现实经济金融状况,金融工程就是在现有金融工具及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和发展新的工具和方法,以便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能有效地应付他们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并达到他们的预期经济目的,追求创造性是金融工程基本的学科要求和生命力所在。
本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领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从金融服务领域的纵深拓展,金融产品的推陈出新,一直到金融经营战略的转变、金融监管手段的更新,无疑昭示一个金融新纪元的到来。人们习惯上把这种变迁称之为“金融创新”(Financial Innovation)。金融工程学(Financial Engineering )则正是推动并伴随这场金融变革而发展起来的新兴金融学科,如今已成为西方各大商学院金融专业学生所热衷的必修课程。虽然,“金融工程”一词只是80年代中期才首见于金融文献,但西方学者指出,近20年中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地出现的各种新型金融工具,都归功于金融工程的发展。金融工程是金融创新最核心的理论基础,也是迄今为止西方国家金融领域的最前沿最尖端的学科。毫不夸张地说,金融工程对于各种新型金融工具,无异于量子力学对于各种原子武器。
金融工程的概念:从一个案例说起
1993年夏,法国政府开始大规模地推进国营企业私有化政策,这项计划吸引了各国投资银行的兴趣,他们纷纷派员前往巴黎以争取股票承销业务,美国信孚银行(Bankers Trust)也挤身其中。 信孚银行在买卖衍生金融工具方面素有成就,但就其资产总额而言,它只能算是家中小规模的投资银行。更为不利的是,时值法美两国就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中矛盾尖端相持不下,法国的反美情绪正趋高涨。当然,机会看来也是有的。法国私有化政策在推行中遇到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希望被出售的公司股票尽可能分散化,而另一方面,由于法国向来缺乏个人持股的习惯,法国工人的购股资金也显不足,对股票风险更是深为担心,这样,分散股权计划就难以实施。对此,有人曾向法国政府建议以给予较大折扣来鼓励被私有化公司的员工认购股票。但这样一来,公司将蒙受较大损失,而且,工人极可能将所购股票迅速脱手套现,公司股票又将重新集中,而非政府所期望的员工长期持股并在公司发展中享受资本利益。因此,这个建议理所当然被拒绝。
对于这种情况,信孚银行研究发展部认为,如果能设计一套办法,既让工人在持股后享有涨价利益,又能同时保证其免受跌价损失,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同年7月,信孚银行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思路, 向法国财政部以及Rhone Poulence化学公司提出申请,要求承办该公司私有化的金融服务,并最终赢得了这笔业务。
信孚银行的具体操作办法是:由它出面负责向员工安排购股融资,每员工凡购买1股,一家法国银行可借予其资金再购9股。股票认购后至少须持有5年。5年后,若股票市价下跌,低于其购票原价,信孚银行保证将以原价购入,若股价上涨,涨价收益中的2/3归持股人,另1/3将归信孚银行所有。
信孚银行以借贷员工所购的RP公司股票作抵押,向一家法国银行申请贷款。5年后若股价下跌至原价以下,信孚银行承诺补偿跌价部分。 实际上,信孚银行对贷款银行只需要赔偿价格差额。又因为信孚银行有着标准普尔AA级的资信等级,所以成功说服了法国银行提供贷款。对于员工来说,由于投资风险已受保障,而利用贷款购股,5 年后若股价上涨,即使只拥有2/3的收益部分亦甚可观。因此,RP 公司员工认购踊跃,申购数量大大超出售股数。
最后的问题是,信孚银行将如何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风险问题, 即5年后股价真的跌至原价以下,它将蒙受损失。对此,信孚银行只需以其早已轻车熟路的各种避险技术来冲销风险。具体操作思路是:根据资产组合理论的传统规则,信孚银行将无法预知的5年后RP 公司股票涨跌概率确定为各50%,在RP公司私有化改造之后,立即卖出员工所购股票的一半,随后根据股市情况及公司经营状况等各方面因素,持续不断地对RP公司5年期满市价进行评估,以此对该股票进行相应的操作。 如股价下跌,就多卖一些,股价上升,则反之。信孚银行对于这样的避险操作素来就很有信心。然而,到这一步似乎又有新的困难出现了:RP公司的股票出售后已归其员工所有,并已充当了法国银行贷款的担保品,而非信孚银行所有,因此,信孚银行就不能以抛出股票来进行避险。另外,法国政府也不希望股票售出后立即被大量抛售,从而对本国股市造成不良影响。
信孚银行通过自己所创造的叫做“合成股票”(Synthetic Product)的衍生金融工具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它事先已了解到,法国证券市场中有一批机构投资者希望拥有RP公司的股票,但由于政府的某些限制而未能申购。信孚银行与他们签定合同,双方就这种“合成股票”进行交易,一切操作与真正的RP公司股票交易完全一样,因而,这种交易所发生的损益情况也与交易真正的RP公司股票一样,信孚银行就能够通过这种衍生工具代替股票交易,从而得以贯彻其避险策略。
在此之后,信孚银行又以同样的方法承担了法国一家石油公司的同样业务。无疑,这些业务最终可为其带来可观的收入。通过这个案例,不难看出,帮助客户解决这一类奇异而复杂的实际问题,不仅需要有创造性的思路,以高度精密的数学技巧,设计和运用新型的金融工具,还需要有高超的风险管理技术和各类繁杂的法律服务,以明确的契约条文来规范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金融工程学就是对解决这类问题提供系统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的一门学科。
金融工程的学科特点与基本原理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金融工程是金融创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更是经济金融理论及其它相关的社会与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991年“国际金融工程学会”的成立, 被认为是金融工程学正式确立的标志。从技术层面而言,金融工程涉及前沿性的数理分析技术、电脑电讯技术、自动化系统工程等。从理论层面来说,金融工程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资产定价理论、资产组合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套期保值理论、有效市场理论等,汇率与利率的定价理论、会计学以及法律与税务知识也是金融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科交叉渗透趋势以及金融工程学本身的发展,亦由于金融工程高度的精密化与复杂化要求,如混沌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技术等。利用随机分析和研究金融产品的定价、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信用分析,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和其它非线性技术进行市场摸拟和预测等,都是目前金融工程研究的热门话题。这些专业化的理论与知识,对从事金融工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许多金融工程师也往往为他们拥有一批年轻数学家而感自豪。
金融工程在各种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就是运用上述的各种先进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对客户所面临的收益与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分解、取舍和重组,最终把这种经过调整和搭配的风险收益关系通过一个具有法律效率的契约给予明确和规范,并被参与交易的各方所接受。这样,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就诞生了。最终,这种新产品只用于特定交易双方,使用面窄。但随着这种特制工具被投资银行及其客户反复使用,或者由于其它投资银行竞相仿制,往往就可以按一定标准进行产品化,它的市场也随之拓宽,交易成本亦得以降低,逐渐形成标准化的金融产品。例如,货币互换这种在今天已较为常见的交易。 但在1981年,美国IBM公司与世界银行首先进行这种交易时,运作程序相当复杂。经过不断标准化之后,逐步建立了一套简单而规范的程序,货币互换才得以被广泛接受和运用。
就目前已经定型的金融产品而言,虽然其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但按照它们的基本性质及形成方式,仍可以在大体上划分为四大类:股权类、债务类、衍生类和合成类。股权类是指在公司股票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系列变种形式的产品。以优先股为例,陆续出现了可转换可交易优先股、可转换可调节优先股、再买卖优先股、可调节股息优先股、可变累积优先股、指数化浮动股、拍卖式股息率优先股等多种形式。
债务类的金融产品最为繁多,其中针对个人用户的就有可转让提款单帐户、货币市场货币基金、货币市场帐户、可变或可调节利率抵押、可转换抵押、可变人寿保险等。针对企业用户的种类尤多,涉及利率可调节(如浮动利率票据、利率重订票据等),期限可转变(如可展期票据、可变期限票据、可卖出可调节清偿债券等),可用其它币种标价(如双币债券、欧洲票据、欧洲货币债券等),有担保债券(如抵押债券、不动产后备债券、收入后备债券、有附属担保品抵押证券等)。
衍生类金融产品是依靠某种资产作为基础资产来表现其自身价值而派生出来的,主要包括远期契约、期货、期权、互换等。近十几年来,后三者的发展尤其迅速。期货分为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两大类,而金融期货又包括外汇、利率与指数期货等三类。期权在形式上有单期期权、多期期权和美式期权之分,品种则有股票股权、附息证券期权、货币期权与期货合约期权。互换包括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和稍后出现的资产互换、商品互换、股权互换形式。衍生金融产品的迅猛发展已成为现代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特征和趋势之一,对各国的经济金融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合成类的金融产品则具有各大类金融产品的混合特征。例如可转换债券和附股票认购证债券,同时兼具债务性质与股权性质,更确切地可以看成是债券与股票期权的复合体。合成类金融产品至少跨越四大基本市场(债务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商品市场)中两个以上的市场。证券存托凭证(DR)、股指期货,以及与外汇价格、黄金价格、原油价格相联动的债券等,都属此类。
实际上,避开金融产品设计中所涉及的种种技术,单就对既定资产风险收益关系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而言,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复杂,而是立足于一些简单的规则之上。
运用以上的简单数学等式就可对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等一些较常见的衍生金融产品的组合原理作一个揭示。典型的利率互换是交易双方以一定额的虚拟本金(Notional Principal)为基础,相互交换浮动利息与固定利息的支付。其中,浮动利率是3个月或6个月的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根据Swap市场的条款规定, 同意支付固定利率,收取浮动利率的交易者为Swap契约的买方,因而他处于多头地位,而收取固定利率者则处于空头地位。Swap的买方相当于处于完全浮动的利率票据(Unrestricted Floating-rate Notes,简称UFN )的多头地位,并同时处于固定利率票据的空头部位。用上述数学式可表示为:
+利率交换=完全浮动利率票据-固定利率票据(5)
(支出:固定利率(LIBOR)(Swap中的固定利率)收入:LIBOR)
从本式可知,处于Swap的多头地位就相当于向对方买完全浮动利率票据且出售固定利率票据,两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完全相等。 若在(5)式的等号两边同时乘以负号,就有:
-利率交换=-完全浮动利率票据+固定利率票据(6)
(支:LIBOR (Swap固定利率)收:固定利率)
此式说明Swap卖方的情形,是(6)中的一个“平价交换”(Par Value Swap)”在这个Swap交换过程中,所涉及的完全浮动票据与固定利率票据在交易最初期多,空头地位的现值是相等的,因而本金的实际交换就属多余。至此,Swap采用虚拟本金这一本质特征就可以得到说明。
本质上,Swap可以视为与远期契约(Forward Constract )同类风险工具,Swap相当于一系列连续的远期契约,在Swap的存续期内,每个清算日的履约可视为其中一个远期契约的履行。就远期契约而言,它的最重要的特性是其支付结构具有对称性,即利率的变动会使远期契约产生无限的风险或报酬。期权交易则不同,它的支付结构是不对称的。例如,买权(Call)的买方有无限制的潜在获利机会,但损失却仅限于买权本身的价格。相反,卖权(Put )的卖方则面临风险无限而获利有限的情况。用以上简单数学方式可以对诸如利率上限、利率下限、利率下降(Caps, Floors, Collars, 都是较常用的利率期权)以及合成式固定利率债券等一系列衍生产品的组合原理进行阐述,本文限于篇幅,不作展开。值得一提的是,若前述关于币种、期限等的种种严格假定条件被逐一放开时,其原理亦基本相同,只是更趋繁杂,增加了更多种类的金融产品。
金融工程的发展背景和经济影响
除了经济金融及其它相关学科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对金融工程的推动作用之外,近几十年来各国经济的客观经济状况更是对金融工程的产生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客观经济状况包括企业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企业外部因素主要有:1.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加深了企业经营风险。这些经济不确定因素主要有利率波动、汇率波动、价格波动。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使得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固定汇率被浮动汇率替代,国际金融市场随之进入不断动荡的局面,各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频繁;80年代中期,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由对利率的直接控制转向了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市场化的利率在不断变动的同时又进一步连带了汇率波动因素的复杂化;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冲击之后,国际市场主要商品价格也越来越趋向于不稳定。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风险,急切地寻求通过控制利率、汇率、价格波动来降低风险“锁定”成本,因而就直接导致了一系列风险规避手段和相关金融产品的产生和运用。
2.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经营的风险程度。二战以来,生产、销售和资本的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金融市场也随之日益趋向于全球一体化,不仅使企业经营的地域范围扩大,复杂程度大为提高。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为谋求生存与发展,企业不得不通过各种创新手段和策略力求改善管理、控制成本,以此来保持和扩大利润。
3.各国政府金融监管措施及其变化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西方各国都曾经对金融业经营采取过严厉的监管措施,一些金融机构为了逃避监管,充分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积极参与各种金融创新。许多金融产品正是逃避监管的产物。例如,在美国,为逃避银行法Q条款对存款利率的限制,出现了一些变相的附息活期存款品种; 而投资银行为回避政府对其涉足商业银行业务的限制,则通过设计出大额可转让存单来争取存款。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又出现了金融自由化的趋势,进一步促进了金融创新与金融工程的发展。金融管制的放松助长金融机构的竞争,竞争的加剧一方面迫使金融机构不断进行创新来保持优势,另一方面又使经营风险增加,最终仍要通过金融工程来加以解决。
4.税收制度上的差别待遇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由于各国税收制度各有不同,一国的税收制度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待遇,金融工程经常被用来利用这些税收差异,以减轻企业负税。例如,零息债券就是资本利得税轻于利息所得税的产物。
5.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使各种金融产品及金融手段的产生成为可能。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为金融市场的数据计算、信息处理、交割清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价格形成的速度与精确度以及金融市场的有效性。离开了这些技术条件,诸如股指期货这类新型金融产品就无法产生和推广。
推动金融工程发展的企业内部因素包括:1.增加流动性的需要。流动性是指资产转换成现金的方便程度。企业往往要根据经营需要,使其资产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因为这种目的所进行的金融创新,就产生了可转让存款单、货币基金帐户、抵押债券、收入后备债券等一系列金融产品。
2.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需要。金融工程被用来设计低风险的金融产品和开发风险管理技术,以使企业风险被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各种类型的浮动债券就是用于降低企业债券融资利率风险的金融产品。前面所提及的各种期权、期货、互换产品也大多被用于规避各种风险。近年来,随着企业经营者对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金融工程也受到更高的重视。
3.降低代理成本的需要。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加强对经理人员的监督效率是投资人深为关注的问题。金融工程顺应了这种需求,通过设计新型金融工具和手段来降低代理成本,避免由于证券发行者在证券有效期内因经营不善、信用变差而使投资者蒙受损失。例如可转换债券和利率可重订债券就属此情形。
金融工程从其产生发展至今的不长时间内,已经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反映在:
1.强化了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使各国的金融深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金融工程的实施显著地提高各个国家的经济货币化比率、资本形成率、企业外部融资率等指标,促进了资本形成与流动的速度,使资本这一生产要素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愈来愈明显地凸现出来。金融工程还推动了金融业的全球一体化,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2.对于企业而言,使企业规避风险的需求得到满足,稳定了企业经营,有效改善了其内部运作机制,也保证了利润水平。同时,某些金融产品的运用还加强了相关商品基础市场的有效性,降低了交易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
3.金融工程对套利机会的发掘和利用,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又由于一些金融产品采用保证金和虚拟资本的形式,对资本要求不高,节省了资本与交易成本,提高了社会资金利用效率。
当然,金融工程所引起的一些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否认的。由金融工程所创造的新型金融产品大多具有高度专业化与复杂化的特征,对这些产品的交易管理、风险监控诸方面都提出很高要求,稍有疏忽与失控,就会产生巨大损失。前两年英国巴林银行与日本大和银行所发生的悲剧便是沉痛的教训。
不仅如此,金融工程的发展对于政府货币政策机制与金融监管都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削弱了一些国家货币政策的效果,使政府对本国经济的可控性减弱,并且使金融监管的难度大为增加。
标签:金融论文; 金融工程论文; 股票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交易银行论文; 债券定价原理论文; 交易风险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金融创新论文; 债券论文; 银行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