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与护理体会论文_胡吉红,曹芳,王毅毅,杨小艳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与护理体会论文_胡吉红,曹芳,王毅毅,杨小艳

胡吉红 曹芳 王毅毅 杨小艳

(黄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安徽黄山 24500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207-0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学疾病,引起关节肿痛,继而导致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关节变形,最终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根据统计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全世界均有发病,平均发病率为1%,而我国患病率为0.3~0.4%,若未及时诊治,70%患者2年后残,平均寿命缩短10~15年。临床上一直应用抗风湿病药物,得到了很好的疗效。因此合理用药,在疾病的早期对控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非常重要。

1.中医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气血不足,营卫失调

《内经》在论述痹症的发病机制时指出:“血气皆少,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血气皆少,…善痿厥足痹”。这说明血气不足,体质虚弱致肉不坚耳病痹。从病因上看,风寒湿热之邪只是本病发生的外部条件和因素,而气血不足、营卫失调才是本病的重要内部原因或根本因素。

1.2 脾胃虚弱,湿浊内生

中医学认为脾胃虚弱,饮食失调,起居失常,可致气血不足,卫外不能;或痰湿内生,湿浊为患,复感外邪而致痹。本病临床上除一般的关节局部症状如关节肿胀、疼痛以外,还有四肢乏力,肌肉消瘦,甚则肢体萎弱不用,胃脘痞满,食少纳呆,大便溏泄,舌质淡,苔腻等。

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着,不但单独作祟,而且极易与其他外邪如风、寒、热邪合而为病,使本病临床表现纷纭复杂,缠绵难愈,故脾胃虚弱、气血亏虚、痰浊内生是本病的重要病机。

1.3 痰瘀互结,脉络阻滞痹

当人体脏腑或肌表筋络受外邪侵袭,气血痹阻不能畅通,机能障碍而发病,说明风湿热侵入血脉中,随血脉流窜,阻碍津液气血的运行,经脉瘀阻。本病日久痰浊与淤血互结,以致病情缠绵难愈,关节肿大变形僵硬,皮下结节,肢体麻木,病处固定而拒按,日轻夜重,局部肿胀或有硬结、瘀斑,面色黝黑,肌肤甲错或干燥无光泽,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静脉迂曲、延长、脉细涩等,现代中医专家从以上病机出发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了综合治疗并取得良效。

中医药临床分期治疗

2.中医药临床分期治疗

2.1 中医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分初期、中期和晚期3个阶段,并对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44例以阴阳论治:阳虚寒凝,痰瘀互结证,用除痹温经汤加减;阴虚热郁、痰瘀互结证,用除痹清络汤加减。刘孟渊亦认为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时要临床分期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活动期分为风湿热型和风寒湿型。风湿热型治宜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以四妙散加味治疗;风寒湿型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以蠲痹汤加味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稳定期分三型

痰瘀阻络型,治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之法,方用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气血亏虚、经脉痹阻型,治以补益肝肾、宣痹通络之法,以大补阴丸治疗;肾阴虚衰、经脉痹阻型,治以温补肾阳、宣痹通络之法。

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护理

3.1 特色技术

类风湿关节炎除了内服中药,中医特色技术护理也很重要,可以根据医嘱配合中药离子导入艾灸穴位按摩穴位贴敷中药熏洗中药药浴等治疗手段,中药泡洗:建议在晨晚间进行;温度在37~40℃,以患者耐受为宜;夏季温度可偏凉,冬季温度可适当调高,湿热痹阻证:温度38~40℃左右、寒湿痹阻证温度40~43℃左右、夏季温度可偏凉,冬季温度可适当调高

3.2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3.2.1晨僵:观察晨僵持续的时间、程度及受累关节;注意防寒保暖,必要时配戴手套、护膝、袜套、护腕等;晨起用力握拳再松开,交替进行50~100次(手关节锻炼前先温水浸泡),床上行膝关节屈伸练习30次;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双膝眼、曲池、肩髃、阿是穴等穴;遵医嘱艾灸:悬灸阿是穴;遵医嘱中药泡洗;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遵医嘱中药熏洗。

3.2.2关节肿痛:观察疼痛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疼痛剧烈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受损关节保持功能位;局部保暖并在关节处加护套;勿持重物,可使用辅助工具,减轻对受累关节的负重;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局部皮肤色红,禁止穴位贴敷;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遵医嘱中药药浴。

3.2.3关节畸形: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跌倒/坠床等,防止跌倒或其他意外事件发生;遵医嘱艾灸:取阿是穴;遵医嘱中药泡洗;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遵医嘱取阿是穴穴位贴敷

3.2.4疲乏无力:急性期多卧床休息,恢复期适量活动,防止劳累,减少弯腰、爬高、下蹲等动作;遵医嘱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艾灸;遵医嘱取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位贴敷:

4.做好健康指导

4.1 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适度增加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保健体操、太极拳等。

4.2 改善居住条件,避免久居低洼、潮湿的环境,多开窗通风、晒太阳,避免风寒湿邪侵袭,要防止受寒、淋雨,并注意关节处保暖。

4.3 保证合理饮食,摄取足量均衡的营养,多吃瘦肉、鱼、鸡蛋和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提高免疫力。

4.4 注意劳逸结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注意活动与休息适度。

4.5 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避免精神受刺激,过度悲伤,心情压抑等诱发因素,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风湿性关节炎的预防重点。

5.小结

现阶段,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乃至基因水平,尤其是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细胞因子为靶点的生物治疗将会为广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开辟一条充满希望的新途径。随着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医药研究从单纯的疗效及抗炎、镇痛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和研究,传统中医药在类风湿关节炎领域会发挥其更加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吉,聂惠民.内经病症辨析,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48.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1612.

[3]柴可夫.类风湿性关节炎,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9.

[4]周学平,周仲英,金妙.舒关冲剂治疗中风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9):548.

[5]张文怡,翁福海,张才丽.祛风湿方剂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过氧化氢及白细胞介素21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2000,25(9):548.

[6]郝钰,沈欣,邱全瑛.清热燥湿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23(1):548.

[7]王旭丹,周勇,张丽,痹痛康对小鼠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4):41.

[8]胡祖光.类风湿性关节炎两种不同证型与三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之间关系的探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2):718-720.

[9]何东仪,冯伟,姜婷.问荆合剂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分泌TNF-A、IL-B水平的影响,现代免疫学,2006,26(1):69-72.

[10]张国恩,杨德华,钱玉中.痹康饮合剂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实验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2):104-106.

[11]汪红.除痹方法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107-110.

论文作者:胡吉红,曹芳,王毅毅,杨小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与护理体会论文_胡吉红,曹芳,王毅毅,杨小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