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专业建设浅析论文

新工科专业建设浅析

文/卢 月 李冬梅

新工科是以国家战略导向为基础,适应新经济、新产业发展,为培养新型工程科技人才而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新方向。高校纷纷申请新工科专业的同时,专业建设也成为新工科建设的关键。通过新工科产生背景进行梳理,通过分析相关文献界定新工科内涵以及新工科不同于传统工科的创新之处。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建设的内容,分析新工科专业应当如何建设。进一步提出专业建设对策建议。

强国崛起依靠一流人才,一流人才依赖一流高等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中不断稳步前进,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其中高等工程教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发展。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自清末洋务运动兴办的各类西式学堂开始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目前,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不管是在校生数量还是培养规模上都处于世界前列。数据显示1994年到2010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工科学生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到2016年, 我国工学普通本科毕我国工学普通本科毕业生数及研究生在校生数也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2013年, 我国工程教育本专科生毕业生规模与总体毕业生占比与美洲、欧洲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相比, 居于世界第一,且当年我国工学毕业生人数占总体毕业生人数的35%以上。[1]

管理机制的建立是实施安全监督新模式的基础,构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制定不同层级、不同监督检查活动、细分的监督检查对象的检查项及特征,制定实施监督检查活动的全流程工作节点和工作要求,通过这三个方面,形成安全监督管理机制,见图3。

图1 2 0 0 7-2 0 1 5工学本科普通毕业生数及研究生在校生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随着新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如此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进一步推动了产业深度融合变革,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高校工科专业需要根据办学定位和优势特色,开展多样化的探索实践,从而培养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一、新工科产生背景

“新工科”这一概念自从提出以来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2017年教育部大力开展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形成新工科三步走战略。并且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 《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等若干政策助力各高校新工科建设。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企业对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都为新工科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新工科的提出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新经济蓬勃发展为新工科建设提供基础条件,要求新工科建设

线上渠道在近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容量终于迎来收缩。线下渠道加强了在服务、设计、售后、体验等多方面优势下,迎来顾客的大幅度“回潮”,线下市场占比大增8%。从用户需求着手,打造安心舒适的购物体验成为线下实体零售店扳回一局的关键。

(二)国家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政策深入实施呼唤新工科建设

课程建设要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课程应当如何建设。针对大类培养下的课程建设应当采取交叉融合的方式,高校应当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划分大类学科群专业进行课程建设。比如可以将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网络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归并为信息类这一学科群。第一学年进行相应的课程建设,一年之后学生开始选专业,两年后可以转专业。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了解相关专业以及课程,最后进行专业的选择。

新经济主要表现为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几大特征。我国的科学、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以往主要表现为梯度发展,由科学发现进一步到技术突破最后促进产业革命。互联网、智能化与社会经济活动加速融合已经彻底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形态。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呈现融合快速发展的的新趋势,这无疑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新经济体现的时代特征主要为互联网深刻改变各行各业、创新型企业正在不断兴起,需要持续的人才支撑。制造业智能化方式方兴未艾,智能制造、智能化工厂催生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双创”植根于新经济沃土,为人才创业提供了政策条件支持。正是由于新经济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必须要提出新工科建设,为新经济新产业新企业培养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三)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硬实力要求新工科

德国工业4.0,美国再工业化、法国提出的新工业法国都对我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工业发展提出了挑战。从18世纪60年代到现如今,人类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是21世纪兴起的,是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为了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高校应当转变理念、优化目标、构建标准。引领学生思想、培育文化素养。建立适应新需求的运行机制与质量监督保障体系,推进新工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硬实力。

(四)高等教育改革推动新工科建设

教材是重要的资源之一,即使强调实践能力也不能忽略了基础理论知识。教材的设计也是以课程为基础的,各高校根据新工科专业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相应的教材。教材的选择也一定要符合相关课程,但是教材的选择也不是绝对的,教师应当充分学习相关多本教材后为学生讲解,教材是一个辅助性资源,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目前众多高校都自己编写了教材供学生使用。对于教材建设重点还应当是推陈出新,必须要根据课程以及对人才培养能力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为高校新工科专业教学提供最优质的教材资源。

二、新工科内涵

2018年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本次新增的备案本科专业有2105个,还有新增审批本科专业206个。申报新设专业前6名中,有5个专业为新工科专业。(见下表)[4]相对于传统的理工科人才,未来社会更需要具备较高创新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目前,高校都已经开展了新工科研究,新工科专业到底如何建设是其关键所在。专业建设一般包括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学管理体系和机制。[5]

使用梁单元建立Midas Civil分析模型,填料采用弹性连接与节点荷载模拟,取填料重度22 kN/m3,主拱圈、立柱、腹拱、桥面系均采用C40素混凝土模拟,护栏作为二期恒载加载,腹拱与立柱、主拱圈为主从节点刚性连接,固定约束主拱圈拱脚。拱桥分析双单元模型如图4所示。

三、新工科专业建设

“新工科”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高校广泛讨论,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工科建设。但是对于新工科的内涵一直没有明确地界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认为新工科有两层含义,一是“新的工科”就是在传统老工科专业里从来没有的新专业。二是对于“工科的新要求”即在原有工科中,要渗透新的说法、标准和理念,形成一种新的专业表现形式。[2]钟登华认为新工科的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3]将新工科内涵进行梳理,新工科是各方软硬件资源条件为基础,以高校工科学生为培养对象,通过转型与升级、交叉与融合、继承与创新等途径,进行专业建设,改革专业评估,以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多学科交叉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

(一)人才培养—大类招生人才培养

新时代新技术、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新业态不断生成。加之知识获取渠道更加多样、方式更加便捷,传统专业对口培养已经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类招生是指在高校在招生录取时, 不按专业来确定招生计划和培养计划, 而按学科制订招生计划和培养计划的一种招生模式。这类招生方式的培养模式是指在按大类招生的基础上, 低年级时学生在学科范围内共同进行基础通识课程的学习, 到了高年级时再根据这一到两年的学习情况以及自己对各个专业的了解程度的基础上进行专业选择并进一步学习。[6]大类培养必须具备四个要素,宽口径、厚基础、强通识、重素质。人才的培养必须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摒弃以教学为中心的概念;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坚持交叉融合、融汇贯通;不断开放创新的理念。将显性课堂与隐形课堂充分结合,处理好教与学、通识与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二)课程建设—交叉融合

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工科的提出不是空穴来风,重大战略的提出不仅为新工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更是为各高校新工科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我国发展必须要勇于创新,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和智能化不断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些战略和政策的指导下,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工科建设,促进新工科发展。同时也响应了国家政策,为新工科提供了持续的支持。

(三)教材建设—推陈出新

创办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努力的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我国对于高校人才的需求与过去相比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智能知识时代的到来,高校过去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国家的需求。因此现如今的高校必须要进行变革,以满足不同的企业对人才的新型要求。其次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因此高等教育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我国必须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

对于传统工科而言,新工科有其新范式。主要表现在理念新,立足当前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这一理念;新体系,要构造现代中国工程教育新体系;新质量,谋求国际水平的工程教育;新模式,打造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新结构,主要包括新兴工科专业、传统工科专业、多学科-交叉学科专业、个性化学科专业。 新工科建设并不是对传统工科的扬弃与代替,新工科要在传统工科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打造新工科新范式,为国家新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

师资队伍是新工科专业建设关键,师资队伍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应当探索教师发展与评价激励机制,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强化教师工程背景和工程实践能力,对教师的产业经历提出明确要求并积极创造条件,派遣青年教师企业挂职,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探索与新工科专业建设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途径,有针对性的制定实施教师分类评价标准,进行相应的评估。除此之外谋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建立企业导师队伍,要求全面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企业不仅仅是学生实践的平台,也是青年教师学习的平台。邀请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也要经常到企业学习实践经验。

小学全科师范生党员学习党的时代性思想加上教师本身自主的学习教师新时代新思想,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五)专业教学管理体系和机制—目标责任制、合理监督

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工程科技人才,教学过程必须最后要达到这一目的。因此,要建立专业教学管理体系和机制。岗位管理体系要求目标责任制,从上到下将目标逐级进行分解。将组织目标最后落实于个人目标,任何地方出了问题就追究直接责任人,保证各单位及个人都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评价体系,由各方对学校教学情况进行监督。合理评价教学目标、过程以及结果,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完善。

工程改变世界,技术更新未来,工程教育改变人类的今天必将决定人类的未来。我国必须将新工科建设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为之努力,不论是从内涵界定还是专业建设的角度,高校都要将培养时代和未来的创新卓越人才作为首位。加快对新工科建设的研究,并将其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求真知,不断改进和创新。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新模式,为社会发展和国际家富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梦可,林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转型[J].教育现代化,2019,6(17):10-12.

[2]吴岩.《高等工程教育的未来—对高等教育未来的战略思考》,[R].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2018.

[3]钟登华.《新工科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1-6.

[4]《教育部关于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5]曹中奇.《就业视阈下的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建设研究——以X大学为例》,[D].南京:渤海大学,2018.

[6]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88-89.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李蔚

标签:;  ;  ;  ;  ;  ;  ;  ;  

新工科专业建设浅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