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背后的沉沦——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张树森违纪违法案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辽宁省论文,药品监督管理局论文,潜规则论文,局长论文,食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2月,北国天寒地冻,大风凛冽,滴水成冰。在辽宁大连某监狱的高墙电网内,一个年过花甲的罪犯,两眼黯淡无光,呆呆地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一声接一声地长叹。他的心情也像这严冬,被厚厚的冰雪覆盖,深切地感受到人生的萧瑟悲凉,禁不住喃喃自语:“自由是多么美好,假若苍天有眼,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绝对严格按党的政策、国家法律办事,用好手中的权力……”然而,对此时的他来说,这一切只能是一种奢望……
他叫张树森,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药监局)原局长、党组书记,是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违法犯罪被处以死刑后,全国药监系统落马的又一个身居要位的领导干部,在辽宁医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张树森原本可以安享晚年,为何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又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值得警醒的教训呢?
放松学习,拜金邪欲吞噬灵魂
张树森1945年11月出生,大学毕业后从基层干起,由于勤奋刻苦、踏实肯干、政绩突出,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在仕途上发展比较顺畅:从1996年起,历任辽宁省纺织总会党组书记、会长等职,2000年1月任辽宁省药监局局长兼党组书记。到任后,大权在握的张树森,整天被下属和众多有求于他的老板簇拥着,频频出入各种高档饭店和娱乐场所,颇有一种功成名就、君临天下的成就感。然而,拿到工资条一看,还不到3000元,他又像泄了气的皮球,打不起精神来。再跟平时接触较多的那些制造和经营药品的老板们相比,人家轻轻松松就能获得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利润,悠闲自在地过着上等人的生活,他的心理逐渐失去了平衡,觉得付出与得到远远不成比例,自己当这个官真没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张树森在思想上发生变化后,自然在行动中表露出来:不论是上级党组织布置的政治学习,还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他都是走走形式,敷衍了事。此时的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捞钱!眼看自己离退休年龄不远,他决心一定要捞足钱财,为下半生的生活做好充足准备。否则,自己一个厅级干部退下来后,生活清贫,仅靠那几个死工资生活,不可能潇洒滋润,那还不被人笑掉了大牙,自己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怎么捞?张树森是个聪明人,很快就有了主意,自己作为辽宁省药监局的党政“一把手”,在单位可谓一言九鼎,无论是干部提拔使用,还是具体业务工作,都是自己说了算,没人对自己监督,也没人敢对自己监督,自己想干啥就干啥,这是天赐良机。
正像许多贪官一样,张树森非常善于伪装,自己满脑子想的是钱,但表面上却道貌岸然,一本正经,对局机关的工作人员制定了廉洁自律的约法三章,并要求与工作业绩挂钩。不过他的本意并不是想从根本上按党中央要求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药监干部队伍,而是怕下属吃拿卡要,万一捣腾出点什么违纪违法的事情,自己是“一把手”要负责任,搅了自己捞钱的美梦。经过一系列的精心准备,张树森捞钱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很快,他就找到了机会。
2000年初,刚刚挂牌成立的辽宁省药监局为改善办公环境,决定重新装修办公大楼,并于当年8月收取了辽宁某股份有限公司的200万元赞助款。为规避监管,200万元直接打入一个账外资金专户,而该账户所属的辽宁省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早在1996年就被撤销。在到任不久的张树森看来:办公室窗明几净,宽敞明亮,会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受,这件事要全力办好。同时装修费用又来自企业的赞助款,在账外放着,更让张树森眼睛一亮,觉得捞钱的大好机会来临了。该工程由省药监局办公室主任乔强负责,由沈阳一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施工。装修开工后,省药监局先付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款150万元。工程进入尾声,装饰公司开始催要剩余的装修款。为此,乔强专门跑去请示局长,张树森打着官腔说:“剩余的50万元就不给装饰公司了,留在办公室以后作他用。你从这笔钱里拿出30万元,让装饰公司给担一下,就说他们收到了这笔钱。告诉他们的经理王文,做买卖不能一槌子死掉,要细水长流,有长远打算,不要钻钱眼里,和药监局合作愉快,以后生意有的是。”王文不敢得罪张树森,乖乖地写了一张30万元的白条收据送给了乔强。2001年9月,在张树森的授意下,乔强让办公室出纳从其管理的“小金库”中提出30万元现金交给了张树森。张树森打的如意算盘是,有了这30万元,以后从局长位置上下来到政协工作后花钱方便一点,于是大大方方地据为己有。
上行下效,张树森钱迷心窍,不但最终害了自己,还带坏了单位的风气,害了下属。乔强看张树森将公款侵吞后一直平安无事,便也蠢蠢欲动,于2005年9月私自将剩余的20.5万元以现金支票的形式转入自己的个人账户据为己有。直到2006年省审计厅对张树森进行离任审计时,二人贪污公款的行为才露出马脚。由此,辽宁省对省药监局设立巨额“小金库”问题进行了彻查,从而暴露出各业务处室长期私设巨额“小金库”问题。经查,省药监局除了办公室,其他处室也都设有“小金库”,而且因为业务处室具有行政审批权和行政处罚权,直接联系药商、药厂,从下面得到的好处更大。这些“小金库”资金使用严重失控,为一些领导干部侵吞公款提供了可乘之机,甚至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疯狂捞钱,大钱小钱照单全收
靠山吃山,张树森要捞钱,自然离不开自己管辖的药监系统。从2000年至2004年间,他利用为医药厂商经营发展、官员提拔任用提供“关照”等机会,多次收受贿赂。
2001年11月,张树森过生日在一家大酒店请客,某医药股份公司总经理黎平专门到场祝贺。饭后,待众客散尽,黎平送张树森回家,下车后偷偷地塞给他10万元人民币,并要求张树森今后对公司经营继续给予关照。张树森如数笑纳。因为两人是老相识,早在张树森上任之初,黎平就通过关系和他搭上了线,经常送钱送物,联络感情,目的是请他利用局长的职务便利对公司业务给予特殊关照。
2000年12月,这家医药股份公司在阜新开设连锁店,因没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当天被阜新市药监局口头查封。黎平急忙找张树森帮忙摆平。张树森心里一百个不乐意,但毕竟平时受了人家的香火,关键时刻就得为人哈腰。之后,他专门打电话给阜新市药监局领导,郑重其事地说:“对于民营企业,我们这些在政府机关工作的领导干部,要有一个满腔热情的态度,对于其经营中出现的毛病,要教育引导改正,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不让开店会对市场开发有影响。你们特别是要有崭新的意识,要更新观念。”很快,阜新市药监局领导表示支持省局意见,并解除查封。这家医药公司阜新药店得以正常营业,黎平感激涕零。张树森压着心中的不快,叮嘱黎平:“黎经理,以后办事悠着点,不要不知深浅,不知天高地厚!”黎平点头称是。
转头,黎平便把张树森的叮嘱抛到了九霄云外,心想:如果都是合法经营,谁还找你姓张的干嘛?2001年初,该公司本溪店因违规经营批发业务,被本溪市药监局查处,涉案金额2万多元,决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6万元的罚款。黎平神气十足地找到张树森,请求他向本溪市药监局打个招呼,放自己一马。吃人嘴短的张树森没办法,只好马上给本溪市药监局领导打电话,提出要支持该公司发展,对其违规经营一事要减轻处罚。在张树森的斡旋下,该公司逃过了处罚。为对张树森表示感谢并继续获得支持,黎平在2002年春节期间,以拜年名义送给张树森3万元人民币;在张树森2002年10月出国之前,送上3000美元;在2003年春节期间,以拜年名义送给张树森2万元人民币。在黎平看来,不撒小米,逮不着麻雀,这个投资是物超所值。
看着药业同行在沈阳呼风唤雨,生意兴隆,红红火火,辽宁另一家药业公司总经理许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一直严格按国家医药经营法规经营,虽说挣了些钱,但仅能维持,刨去成本,利润没有多少,不明白和自己毗邻的这家医药公司有什么锦囊妙计。通过了解,他发现原来很简单:那就是那家医药连锁店有张树森这棵根深蒂固的大树庇护,便可以胆大包天,为所欲为。想到这里,他的内心像开了两扇门,为什么自己不加以仿效?想到做到,许路为了得到张树森的支持和帮助,2001年春节利用拜年的机会先送给张树森1万元人民币。他原想以此投石问路,见效以后再加码,本以为张树森这么高的职位,会嫌钱少,没想到张树森眼都没眨就收下了钱。有了金钱的铺垫,许路开始在经营中与法规玩猫腻。2001年,辽宁省药监局对全省药品批发企业换发销售许可证,在对许路任总经理的这家药业公司换证检查过程中,发现药品周转库的硬件条件及管理水平存在问题,不予换证。为此许路找到张树森,请求予以关照。张树森不想管,但又怕断了财路,便安排药监局主管此项工作的副处长前去通融。结果,这家药业公司最终得到许可证。为表示感谢,许路在2002年春节前送给张树森2万元人民币。之后,在2003年、2004年、2005年春节前,他分别送给张树森1万元人民币。
很快,张树森以权牟钱,办事讲“潜规则”,在辽宁医药界不胫而走,一些经营者纷纷抱住张树森的大腿,都想拉他成为企业挡风的墙,遮雨的伞。2001年上半年,某医药集团沈阳公司获得“2001年下半年全国药品、器化玻璃商品交易会”承办权后,该公司经理华晓晖觉得商机来临,多年经商的她敏锐地意识到:光拿到承办权也不是十拿九稳,必须找一个后台撑腰,以期在办会许可证及广告发布事宜上得到省药监局的支持,左右逢源。思前想后,华晓晖找到张树森,请求关照。吃甜了嘴的张树森觉得办事不会白办,马上安排有关职能部门予以协助。交易会结束后,为表示感谢,华晓晖果然送给张树森2万元人民币。张树森心安理得地揣进了兜里。
每次办事张树森得的钱数额不大,有时心里也不痛快,又一琢磨细水长流保险,不引人注目,一般不会掉链子,又心安理得起来。在他看来,小心驶得万年船,千万别像那些贪官一样,人心不足蛇吞象,到头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此时的张树森,灵魂早已生了钱锈,在犯罪的深渊里越陷越深,直至不能自拔。
天良丧尽,为“假药”泛滥推波助澜
这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不再仅仅满足温饱,而是开始追求小康生活的质量。其中一项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追求健康长寿。而一些不法制药企业,抓住人们的这一心理,生产伪劣质次假药,攫取暴利,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作为辽宁省药监局局长的张树森,本该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以神圣的使命感和崇高的责任感,当好辽宁人民幸福生活的守护神,保一方平安。然而,面对着“钱”弹的攻击,他乱了人生的方寸,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假药泛滥大开方便之门。
2002年6月,辽宁省药监局在对吉林省某药业集团的产品某治胃病胶囊进行抽检时,发现部分批号产品为假药。张树森接到报告后,三令五申,要求全省各市药监局拉大网,过筛子,对所有批次的该胶囊必须实施全方位监控,批次抽检,符合法定标准的方可销售、使用,不合格产品就地销毁。该药业集团董事长李贵闻讯后,四处打听,终于和张树森拉上了关系。李贵让该药业集团驻辽宁地区销售主管柳士怀陪自己一起去张树森家,授意柳士怀准备5万元装在葡萄酒箱里。见面后,李贵送上礼物,说明了来意,要求张树森网开一面,从轻发落……张树森心领神会,见钱眼开,决定由辽宁省药监局重新发文,要求各市药监部门对该胶囊开绿灯放行,产品进入正常监管状态。就这样,假药大摇大摆地进入辽宁各地销售,给人民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俗话说,要想富,动干部。张树森在官场多年,自然深谙此道,决定要吃吃窝边草。经查,2000年至2004年期间,他在辽宁省药监局中层干部竞聘、使用、调整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先后收受多人贿赂共计8万元人民币,贪官的嘴脸暴露无遗。
雁过拔毛,张树森贪得无厌,任何一个捞钱的机会都不肯放过。2004年3月,辽宁省某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所长孙文国,为弥补实验室资金缺口,专门找到张树森,请求药监局从上级管理部门的角度给予支持,并暗示事成之后必有重谢。张树森当即决定:省药监局从处理鲅鱼圈疗养院下放问题所得款项中,拿出170万元资金直接拨付给该所用于工程建设为表示感谢,孙文国从单位账外资金中提取2万元人民币,送给了张树森。
多行不义必自毙,张树森自以为自己每次收钱的数额较少,就能瞒天过海,逍遥法外。然而,积少成多,几年下来,他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贿赂共计40余万元。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张树森最终受到了法纪的严惩,不仅失去了党籍、公职,更失去了最宝贵的人身自由。2007年10月15日,辽宁省盘锦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受贿罪数罪并罚,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15年。张树森不服,提出上诉。2008年4月,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记得有一句名言:人,最难战胜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面对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纷至沓来的各种诱惑,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认真想一想,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抵御诱惑,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以免重蹈张树森的覆辙。
(文中除张树森外,其余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