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中心血站检验科,湖南 岳阳414000
【摘要】目的:研究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HCV、抗-HIV、抗-TP以及HBsAg的检查结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进行献血的1202名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抗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初次献血者的抗-HCV、抗-HIV、抗-TP以及HBsAg的阳性率均要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且两组献血人员的抗-TP以及HBsAg的阳性要明显高于抗-HCV以及抗-HIV的阳性率,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各检查指标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献血者携带传染性病原体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携带传染性病原体的概率,在对献血人员进行常规身体检查时,对于首次献血人员的检查应当更加谨慎,力求通过完善的前期检查管理,严格控制传染疾病在献血过程中传播的概率。
【关键词】HCV;HIV;TP;HBsAg;血液检测
输血是对患者进行抢救时的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输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输血的治疗方式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输血过程中,常会造成病毒性疾病的传播的情况,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较大威胁[1]。卫生部关于输血环节的相关要求明确说明,献血者进行献血之前,首先要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抗梅毒螺旋体(TP)等进行抗体检查。通过该种方式,对相关病原体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降低在输血过程中患者出现病毒性疾病感染的概率。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进行献血的1202名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进行献血的1202名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抗阳性率进行比较,其中男性634名,女性568名,献血者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3.2±6.9)岁。其中多次献血者有447名,占总人数的37.18%初次献血者有755名 ,占总人数的62.82%。所有献血人员献血前均参与常规的身体检查合格后进行献血,所有献血人员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初次献血者是指在献血者首次到中心血站和流动采血车进行血液捐赠;多次献血者是指在参与本次研究之前多次在中心血站和流动采血车进行血液捐赠,这里包含全血以及成分血的捐赠。
1.2方法
1.2.1检测仪器 使用湘仪离心机有限公司生产的高速离心机进行血液样本的检测,使用深圳爱康生物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酶标仪进行酶联免疫实验,使用海默血液安全与服务系统对其进行数据分析。
1.2.2检测试剂 使用的试剂盒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试剂盒、抗HIV试剂盒、抗HCV 抗体试剂盒以及抗TP抗体试剂盒均有厦门新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科华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进行相应检测。
1.2.3检测方法 严格按照卫生部发布的《献血者健康检查》的相关要求进行血液检测[2]。检测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流程按照试剂盒的操作说明依次进行。本次检查分为一检和二检,每次检查由 2名检验操作人员共同完成。初次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样本,应当进行双孔复检,对于同一个检测样本如果一检与二检结果同时为阳性或者二检结果为阳性时,即可判定为阳性,一检与二检结果均为阴性的情况下即可判定为阴性。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NBS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抗-HCV、抗-HIV、抗-TP以及HBsAg检测结果
初次献血者的抗-HCV、抗-HIV、抗-TP以及HBsAg的阳性率均要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且两组献血人员的抗-TP以及HBsAg的阳性要明显高于抗-HCV以及抗-HIV的阳性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保障血液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有关法规明确规定对献血者血液标本必须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 1/2)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只有检测合格的血液才能发放临床使用。然而血液安全涉及到多种要素,包括病原体在人群和献血人群中的阳性率、人群免疫状态、血液中病毒的滴度和感染力、病毒标志物检测。而在进行血液采集以及检测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输血中仍有传染性疾病传染的风险,造成这一情况的也因素也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在进行血液采集时,可能存在漏查情况,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也比较多,例如抽血人员的前期问询工作不到位,导致携带传染性病原体的人员没有及时被检出[3]。也有研究证实输血传播性疾病危险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献血人群病毒阳性率对输血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显示,多次献血人群输血传播性病原体感染率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4]。
研究表明,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病毒感染率存在差异,美国人群中初次献血者的输血传播性疾病的残留风险是重复献血者的2倍[5]。本研究结果显示,初次献血者的抗-HCV、抗-HIV、抗-TP以及HBsAg的阳性率均要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且两组献血人员的抗-TP以及HBsAg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抗-HCV以及抗-HIV的阳性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一致[6];从检测出阳性例数看,表明部分阳性献血者为多次献血者,则为新感染者。而检测中未确认HBsAg、抗-HCV和抗-TP阳性反应标本,尽管这些阳性标本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生物学假阳性,但是由于使用试剂批次和仪器型号均为一致,故此数据结果具有可比性。
综上所述,完善的前期检查管理,加强对于采血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对采血工作的重视,可以尽可能降低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出现漏诊的情况,着重加强对于首次献血人员的血液样本检查,严格控制传染疾病在献血过程中传播的概率。
参考文献
[1]杨波, 陈苹, 董文海. 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意义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9):92-93.
[2]翟高远, 王彦. 论MSM献血禁令的制度修改——兼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第5.2.2条、6.1.19条之规定[J]. 中国卫生法制, 2018, v.26;No.155(04):38-41.
[3]韶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性病原体标志物检测阳性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23):4384-4387.
[4]周怡, 史恩溢, 曹谊,等. HBsAg阴性献血者隐匿性HBV感染的血清学特征及其与病毒载量的关系[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19(19):573.
[5]高丽枫. 无偿献血重复与初次献血血液检测结果及构成情况的比较[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v.22;No.532(16):114-115.
[6]张飞燕, 朱晓荣. 初次和再次单采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的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v.16(23):96-97.
论文作者:符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献血者论文; 血液论文; 阳性论文; 人员论文; 阳性率论文; 高于论文; 病原体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