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妊高症;产后出血;米索前列醇;临床效果
前言
妊高症作为常见的妇产科疾病,产妇会出现高血压、昏迷,水肿等情况,病情发展严重的产妇会出现心力衰竭[1]。妊高症对于母婴均有严重的影响,是造成患者和胎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对于妊高症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产生,本文选取在本院接受2016年8月-2017年8月进行治疗的52例妊高症产后出血产妇纳入研究,分析妊高症产后出血产妇进行米索前列醇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式。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的妊高症产后出血产妇52例,时间区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6)。其中观察组年龄在22-38岁,平均年龄在(30.12±1.5)岁,孕周33周-43周,平均孕周在(38.72±0.53)周;对照组年龄在23-37岁,平均年龄(31.68±1.72)岁,孕周32周-42周,平均孕周在(39.03±0.62)周,对比2组产妇的基本资料,P值>0.05。
纳入依据:本次实验经过医院伦理会的批准,且产妇和家属对此均知晓,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依据:用药禁忌症,合并其它严重疾病,精神障碍等。
1.2 方法
对照组在产妇分娩之后进行肌内注射催产素[2],剂量为20U,并且护理人员协助按摩患者的子宫。
观察组行米索前列醇(PHARMACIA LIMITED,批准文号H20100187)治疗[3],剂量在400毫克进行口服,在另外往产妇的阴道中放置200毫克的米索前列醇,对患者的子宫进行按摩。
以上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护理,方式如下:①在产妇第一产程的时候,进行血压、脉搏和宫缩情况的监控,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镇静剂、降压药的使用;在产妇第二产程的时候,全程保持无菌操作,对产妇宫缩的情况,阴道的出血量以及胎心进行监控,帮助产妇进行分娩。②产后当产妇出血之后,需要时刻的注意产妇的出血量,意识,面变变化等,必要时给予面罩吸氧,避免出现机体缺氧的情况,做好病情的记录,准备好抢救的药物和用品,当产妇进行输血的时候,需要注患者血压、心率等变化,并安抚好产妇的情绪。③对产妇的饮食做好调整,以清淡为主,多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产生。
1.3观察指标
测评两组产妇临床效果以及两组产妇产后两小时出血以及二十四小时出血的情况。当产妇经过治疗之后,出血量下降,子宫的收缩提高,则判定为效果显著;治疗之后,出血量明显的降低,子宫收缩出现升高,则判定有效果;当产妇的出血量以及子宫收缩没有任何变化,且出血量越来越多,则判定为没效果,计算公式=(效果显著+有效果)/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产妇数据,两组产妇临床效果以(%)的形式进行表现,并进行卡方检验,两组产妇产后两小时出血以及二十四小时出血的情况均依据正态分布检验,以(均数±标准差)方式记录,行t检验,间对比p<0.05即可证实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产妇临床效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差异(P值<0.05),如表1:
3讨论
宫缩素对于产后出血也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是该药需要进行肌内注射,起效的时间也比较长,并不能达到平稳止血的效果[4],产妇还会有应激的反应,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米索前列醇的药效更为理想。米索前列醇作为新型的药物,常用在妊高症的治疗之中,该药无需进行肌内注射,直接经过口服的方式或者直肠用药就可以被粘膜吸收和利用,能够提高子宫收缩力[5],对于产后出血的情况起到较好的控制。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总有效率以及产后两小时出血以及二十四小时出血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值<0.05。证实了进行米索前列醇能够避免出血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出血情况。
综上所述,妊高症产后出血产妇的治疗中采用米索前列醇治疗,加强临床效果,降低产后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玲.米索前列醇+缩宫素防治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的价值分析[J].饮食保健,2018,5(34):59.
[2]邹红丹.米索前列醇治疗妊高症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2):30,56.
[3]万晓英,何翠芬,刘丽芬.米索前列醇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0):73-75.
[4]张瑶,王亚芬.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价值及满意度分析[J].健康必读,2019(30):139.
[5]赵芳.米索前列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出血的影响评价[J].母婴世界,2017(8):131.
论文作者:谢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产妇论文; 产后论文; 前列论文; 效果论文; 情况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