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教育创新意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_课堂教学论文

树立教育创新意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_课堂教学论文

树立教育创新意识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改革论文,创新意识论文,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模式,落后的教学方法,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阻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需树立四种意识,培养学生四种习惯,造就学生的五种能力。

树立四种意识。一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意识。“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会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它是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需要。因此,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要善于思考分析,善于获取信息,善于提出问题。课堂上,执教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技能、学习的方法与好的学习习惯和策略。二是要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学生学习不仅是为了掌握一些知识、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创新、学会创造。今天有学习中的创新,明于才可能有工作中的创造。因此,教者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创新、学会创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课堂上教师要进行创造性教学,学生要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创造性学习进行有效地指导与帮助。三是灌输新知识教学观的意识。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到现象、事实、概念、原理、定律、公式、法制、伦理等被传统认为的知识(描述性知识),还要掌握有关操作、程序、步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更要掌握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知识,学会如何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知识(策略性知识)。因此,一方面执教者要加强学习,要树立新知识的教学观;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策略性、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四是课堂教学互动的意识。课堂教学决不是教师的单向活动,也不单单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而是一个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互动的质量和水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各级各类学校一方面对教师要加强教学互动意识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应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教学互动,在实践中、在教改研究中增强教学互动意识。

培养四种习惯。一是培养学生好疑好问的习惯。“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疑问是创造的开始,一个具有好疑问习惯的人往往创造性较强,课堂上教师就是要鼓励学生生疑,激励学生提问。二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习惯。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一个具有发散思维习惯的人,往往创造性思维较好。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三是培养学生评价批判的习惯。不迷信权威,勇于评价别人与自己,坚持真理,批判错误,是创造性人才的个性特征。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空让学生进行评价和批评,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与不足,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让思维与实践互为补充和转化。

造就学生的五种能力

(1)自学能力:能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2)创造能力:在学习中敢于标新立异,举一反三。

(3)操作能力:能写一手比较好的字,学会简单的科技模型制作:初步学会使用电脑,会做简单的家务劳动等。

(4)应变能力:初步学会观察社会现象,能随机处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社交能力:能组织班、组、队的主题活动,善于与人交往。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树立主体教育理念,关注学生主体发展,努力实现由“被动接受的教育”向“主动发展的教育”的根本性转变,由“注重传承的教育”向“注重创新的教育”的根本性转变。笔者认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需侧重抓好三项工作:

一抓教学改革。

1、更新五种观念

(1)教学目标上,由单纯的为学生考试而教,转到全面提高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上来。

(2)教学内容上,由单一的书本知识,转到全面的素质教育内容上来。

(3)教学对象上,由只重视尖子生,转变到侧重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上来。

(4)教学要求上,由一刀切,转变到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上来。

(5)教育方法上,由“填鸭式”,转到“启发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上来。

2、改革备课、上课

明确要求执教者不抄教案,不搞形式,讲究实效。每人每学期写几篇详案,参加学校的教案比赛。上课着重落实八字要求:讲对、讲清、讲懂、讲会。

3、改革辅导

教师要制定出体现自己特长的学习训练计划,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之一。在对学生的辅导上,要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所谓“两头”,就是优等生和学困生。每年教师从自己的特长出发,带上一定数量的得意门生,个别辅导,有计划、有措施地将其带好。对少数特长生,不拘一格地培养,使学生的特长得以有效地发展和提高。同时,在对“学困生”的转化方面更要因势利导,培养其学习兴趣,教会其学习方法。

4、改革考试。要提倡让学生自己动手出试卷,参与招标,谁的卷子有质量,就用谁的试卷孝。学生出卷的过程就是整理复习、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及创新精神。同时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变小学生一次性卷面考试为平时系统的常规性检查,做到口试、笔试和操作相结合,分项测试和综合考试相结合。如低年级在说说、做做、玩玩中完成考试;中年级在听听、想想、写写中进行考试;高年级在比赛、演讲、辩论中进行考试。在综合评估中取消“差生”这一概念。

二抓四个解放。

1、解放学生的双手

尽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把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同学生操作活动结合起来。如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劳动参与意识,动手能力,教者可从自我服务开始,举行叠被子比赛;中年级举行切萝卜等比赛;高年级练习电脑操作。学校还可把煮饭、种菜等生活能力作为毕业生推荐条件之一。每年开展一次“露一手”的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一定会涌现出一批小发明家、小制作家、小修理家。

2、解放学生的眼睛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指导学生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事物中发现问题,抓住本质。低年级学会观察社会自然景象,而中高年级要学会观察生活现象。

3、解放学生的嘴巴

老师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概括结论,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独特新颖的见解,甚至开展辩论,最后集中到最佳答案上来。如开展演讲比赛,开展毕业班学生辩论赛,促进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规定每次活动、每个班级都要参加,在活动中要让每位同志都站到讲台前,勇敢大胆地拿起话筒。

4、解放学生的脑子

尽可能地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在各种事物现象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开展辩论会,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辩论,启发学生动脑筋,找证据,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既动了口,又动了脑。

三抓活动课程。

为了使活动课程得到落实,得到强化,学校可开展一系列群众性活动。如三月优秀少年评选月,六月文艺表演月,九月尊师爱校月,十月书画比赛月,十一月秋季运动月,十二月诗歌朗颂月,一月助人为乐月等活动。

根据“合格+特长”的标准,学校可以开设活动课程。建立校班两级兴趣小组,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看成果。把活动课程和兴趣小组的辅导成绩作为考核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课外活动分二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培养某一特长拔尖的学生。如小乐队、田径队、篮球队、作文兴趣小组、数学兴趣小组、书法、美术兴趣小组等。第二层次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性的兴趣小组,学生们可以在这些小组的活动中拓宽视野,学会一些基本技能。通过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有了质的飞跃,学生在活动中学得活,学得开心,学到了本领,提高了能力,各方面的素质会得到全面发展。

标签:;  ;  

树立教育创新意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