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专业人文素养教育的培育思考论文_翟颖

中职护理专业人文素养教育的培育思考论文_翟颖

广东黄埔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一、护理人文素养的基本概念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通过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积累或环境的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护士人文素养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文关怀以及人文科学等方面的内在修养,主要强调语言文字、人际沟通、伦理认知、理性思维等多方面能力。

二、人文素养教育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模式也发展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并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使护理越来越倾向于人性化服务。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护理工作在疾病治疗及康复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新的护理模式使护理工作的对象由病人扩展到健康人,工作场所由医院扩展到家庭和社区,工作内容由疾病护理苦战到疾病预防和健康宣教,如今全面多样化的护理特点就护理人员要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将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等渗透于护理知识和技术之中。所以,从社会进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的角度来讲,护理专业学生必需加强人文素养培养,以优秀的人文素养来充实自己,这对社会的发展和医学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当今中职护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1)生源的现状

中职护生普遍年龄处于15-16岁,大部分学生是由于成绩不理想考不上高中而就读卫校。有相关资料显示,54.08%的中职护生听从父母意见而选择护理专业【2】,对护理专业缺乏应有的认识,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性认识模糊,专业思想未能很好的建立。目前,绝大多数护生为00后的独生子女,她们习惯受到被关爱、关注,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缺乏换 位思考的能力和关爱他人的意识,缺失奉献精神。

2)中职院校人文培养现状

我国中职护理教育普遍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灌输、技能训练,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突出知识积累,轻视能力培养。表现在护生在护理工作中对病人的精神安慰、心理慰藉以及人格尊严的了解、尊重不够,这与人文素质教育未能充分开展有很大的关系。尽管近几年中职学校也增开了相关的人文课程,但是由于教学内容刻板,流于形式,学生只能学到浅显的人文科学知识,缺乏对人文精神的深层理解以及人文知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渗透和实际利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加强中职护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途径

1)注重内在素养提升

教育不但塑造个人以使其获得幸福,而且通过受过教育的人以良好的途径影响他人及社会,护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成效是各种教育互动产生出来的,只有各方面教育的相互融合,才能增强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有效性。首先要渗透理想信念的教育,因为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和依托,而医学研究的是人,医务工作者担负的是救死扶伤的使命,医学教育不能违背“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初心,所以对医学生必须进行理念信念的教育,提升其自在素养,使其坚守“除人类之病痛”的理想、“护人类之健康”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医学的本质旨归,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医学人才。

2)营造“医者仁心”校园人文文化氛围

裘法祖院士曾经说过,为医要有佛的德性和仙者的技能,医生最重要的品格是“敬畏生命,尊重病人价值,怀揣仁爱之心”,所谓“仁者爱人”,“与人为善”,提倡“恻隐之心”,对医学生尤为重要。为培育医学生的仁爱精神,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志愿者活动,如义诊等。每次活动后记录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情况并载入档案,以认同、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善良品性和善举行为,通过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去锻炼,以有效培育了学生的“仁爱精神”,营造良好的人文文化氛围。

3)进行课程改革,加强医学课程人文文化渗透

每门课程都有育人的功能,医学专业课程和医学基础课程也不例外,这些专业课程在向大学生传授医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担负着医科大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培育与提升的职责。培育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是一个长期内化的心理过程,仅仅依靠几门人文课程将无法有效培育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医科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精神必须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同样医学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也必须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医学专业课程内涵“人文”的元素,人文课程也应与“医学”紧密联系,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强化实训课人文文化培养

医学本身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随时穿插实验实训课程以对理论知识进行形象具体的认识及验证和探索,在实验过程中,避免不了对人体,对活体动物的试验。据了解学生初次接触实验对象时,普遍心存畏惧或敬畏心理,但久而久之在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势下,不论是人体还是活体动物,被学生认为是没有生命的试验品而己,学生也不再有畏惧感,不但会拿着人体骨骼把玩,对试验小动物也毫无同情心,甚至出现“玩尸女”现象。实验人体如此被践踏,活体动物的生命如此被忽视,这部分学生若将来进入医疗卫生行业,该如何对待病患和患者家属呢。因此,在实验实训课上不能只向学生提供专业技能的知识和训练,应培养他们首先要有“人性”,要有对生命的“敬畏意识”,要对试验对象具有“感恩情怀”。要让学生体悟医学发展到现在,就是有成千上万个实验对象的献身,才取得现今的成就,不仅引导学生要尊重它们,更要敬畏、感激它们,只有如此实验课程对大学生的影响和教化才是全面的、客观的,符合医学规律的。

综上所述,护理人文素养在临床、教育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护理专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和教育形势下,护理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护理人文素养核心能力的探讨和培养方法的探讨实践是我们紧迫进行的任务,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王君毅.建设类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J].当代教育论坛,2006(7):127-128.

[2]张晓英,中职护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8,21(11):34-35

[3]贾颜. 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现实困境及路径探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935 ~ 936

论文作者:翟颖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6

标签:;  ;  ;  ;  ;  ;  ;  ;  

中职护理专业人文素养教育的培育思考论文_翟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