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舆论分析的价值与思考_教育论文

教育舆论分析的价值与思考_教育论文

教育舆论分析的价值与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舆论论文,思路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是某种公共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公开表露”。[1]由此推之,教育舆论就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教育问题的共同意见,是某种公共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公开表露。相应地,教育舆论分析,是就社会公众对共同关心的教育政策、事件、现象和问题公开表达出来的言论和意见等信息进行汇集、分析并作出科学判断的过程。在一系列教育舆论事件发生的启发、推动下,教育舆论分析更加紧迫地向我们走来,回应教育舆论问题,需要探索教育舆论分析的价值和基本思路。

一、教育舆论分析正在走来

对于教育舆论问题的研究,首先是一部分媒体教育新闻工作者总结教育舆论引导的经验或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开展教育舆论导向研究,[2]进而逐渐有一些感兴趣的教育研究者也开始对教育舆论展开研究,比如对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就业问题的舆论的研究。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在学生工作领域开展学生思想动态的舆情分析较活跃,并且进入了网络教育舆论引导实战演练层面。同时,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需要教育舆论引导,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不时出现舆情研究的选题,这对各省的课题规划以及研究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引导作用。为了开拓市场,满足政府、社会特别是企业应对舆论危机事件的需要,有些计算机公司从技术层面开发网络舆情监控系统进行舆情搜集与分析,提供舆情监控服务,帮助建设舆情监控室或者销售监控软件,为用户全面掌握舆情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就教育事业而言,教育部除了在办公厅设置专门负责教育宣传工作的新闻办公室外,还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组建了教育政策评估研究室开展教育舆情分析。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了“实施素质教育舆情调研”项目组,开展了北京市区县教育工作满意度调查。上海市教委2005年度设置了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上海教育舆情的形成机理及引导策略研究”。徐志勇、张力在《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发表了《当前中国教育政策问题的媒介话语空间》。2008年,中国教育报刊社由社长赵书生牵头申报了国家一般课题“提高教育舆论引导能力的战略研究”。首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将教育舆论与教育政策研究结合起来,作为教育政策研究的一个新的增长点。2010年12月18日,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首都师范大学共同组建的中国教育政策评估研究中心揭牌,其任务就是开展对我国教育政策热点问题的评估与舆情分析,为推进首都与全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决策参考。这样,教育舆论分析不仅在个体层面开展了工作,而且正在从组织层面开展工作。

作为新闻传播学和教育学交叉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教育舆论分析作为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与新的研究领域正在向我们走来。它有何价值与意义?需要我们有清晰的认识。教育舆论分析作为研究教育问题的一种视角,可以在从概念到理论的研究传统基础上有所丰富和发展;而教育舆论分析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将会产生一个什么学科,还在于实践的需求。教育舆论分析是来源于实践,又需要影响教育实践的教育科学研究,其直接研究取向在于面向包括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和制度化不太严密的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领域,面向整个教育行业包括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面向教育中的人与事。当然,在这些领域中,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知名中小学、各项具体的教育政策等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因为其是教育领域中的“强者”,对教育舆论分析的需要更加迫切,他们的思想与行为更容易受到社会的关注。在提倡教育科学研究通过为社会、为政府服务实现价值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舆论分析要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主动行为。

二、回应教育舆论问题的需要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主编贺春兰2007年4月对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接受培训的95名县市教育局局长的调查发现:在是否感觉到教育政策执行中存在舆论困境的问题上,48.4%的人认为存在比较严重的舆论困境,49.5%的人认为存在舆论困境,只有2.1%的人没有感受到舆论困境的问题。2005年9月12日,《中国教育报》发表笔者采访张斌贤的文章,张斌贤说道:“就当前而言,我们所能看到的更多的是对学校、教育的一味批评、指责,有时甚至是非常情绪化和武断的责难,教育改革和发展缺乏一种同情、理解、宽容、合作的建设性的社会舆论环境。这就造成了学校、教育发展与外部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断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长此以往,将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非常严重的危害”[3]。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到现在,积累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包括历史遗留的问题和现实环境中新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教育问题上。每项教育政策出台,必然伴随相应的教育宣传高潮。与此相伴,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也会有相应的舆论高潮。由于长期积累,也会有教育突发事件,从而形成舆论高潮。所有教育舆论问题,概括起来其实就是新闻媒体所追逐的教育热点问题。媒体本性决定了对热点问题的追逐,在媒体追逐教育热点的过程中,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在对教育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支撑,不仅是被动应邀的支撑,而应该是主动积极的介入,从而体现教育理论的社会关怀和价值。其实,在教育热点之外,更有教育难点、教育盲点和教育敏感问题,这几类问题更有教育理论工作者发挥作用的广阔空间。现实中,教育难点问题特别是“老大难”问题,比如说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是多年来不断发生的舆论现象,至今仍然存在。这是为什么?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对这些舆论现象进行分析,为媒体也为社会为大众提供研究成果,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背后的政策原因和行为原因,提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另外还有盲点问题,在社会并没有完全感知正处于心理学上所说的“舌尖”现象时,教育舆论分析可以未雨绸缪,避免其成为社会热点,也不能让其成为社会难点,更不能演化为“老大难”问题。

在教育新闻报道中,能否在对热点问题的追逐过程中,切实体现民众近期与长远的教育要求,媒体采编人员需要得到教育理论界教育舆论分析的理论支撑。这样,方可让社会舆论成为教育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从而“让科学引导教育、让教育引导社会”。现在人文社会科学界包括教育理论界已经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要提高学科影响力,其实还应该提升社会影响力。中央要求宣传思想战线“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媒体人理解了贴近基层、贴近实际,其实这还只是贴近了读者的身体,就教育舆论建设而言,更应该贴近读者的心灵,这就需要体现教育舆论分析的价值。

三、教育舆论分析的思路

既然教育舆论分析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进行教育舆论分析呢?基本思路应该是什么?这需要从研究定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角度进行考量,最后确定研究的路径。

首先,分析研究定位,可以找到教育舆论分析的理论工具。从研究定位而言,教育舆论分析是运用众多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教育实践中教育舆论这个领域。哪些学科与教育舆论相关呢?教育舆论分析肯定与教育和舆论相关,其学科指向就是教育学与舆论学,这两门学科构成教育舆论分析的基本理论工具。就教育学这个学科而言,由于能够引发舆论事件必定源于公众的关注,那么具有公共性的问题才能构成教育舆论分析的主题,这样在教育学这个学科门类中,教育政治学、教育政策学、教育法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就构成教育舆论分析的基本理论工具。更具体地讲,作为与实践关系特别密切的一个领域,特别是专门有宣传部门负责的一个重要领域,现实社会转型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公民参与理论和公民社会理论就构成教育舆论分析的理论基础。从舆论学这个角度分析,由于新闻、宣传、媒体与舆论相关,教育舆论分析又与这些领域的知识相关,更具体地讲,议程设置理论、新闻专业主义、沉默的螺旋理论等就构成教育舆论分析的理论基础。媒体是舆论的主要载体,其中最活跃的媒体,即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的发展,是舆论问题凸显的重要原因,因而有关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知识与经验,也是教育舆论分析的理论工具。

其次,确定教育舆论分析的研究内容,可以找准教育舆论分析的工作方向。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应该包括主体分析与客体分析。具体到教育舆论领域,教育舆论主体包括媒体、媒体从业者与媒体参与者等。就媒体而言,可以是具体媒体的教育舆论分析,比如《中国教育报》的教育舆论分析,《中国青年报》的教育舆论分析;也可以是各具体媒体之间的比较分析,比如《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与搜狐网站的教育舆论分析;还可以是某类媒体的教育舆论分析,比如党报的教育舆论分析、都市报的教育舆论分析;还可以对媒体各版面、各栏目、各频道进行教育舆论分析。就媒体从业者而言,可以对媒体教育新闻从业者来源、结构、素养进行分析。就教育舆论分析的客体而言,包括教育舆论涉及的对象,即教育舆论涉及的组织、人与事。教育舆论涉及的组织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等;教育舆论涉及的人则包括各级组织的行政首长、教育中的名人、教育中的弱者等;教育舆论涉及的事则包括教育政策出台、教育突发事件、教育热点与难点等。从教育专业角度对教育舆论客体进行分析,则既可以为社会舆论提供专业支撑,又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

再次,教育舆论分析的方法特别是方法论,这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参与教育舆论建设的特长,区别于媒体上各种各样的教育评论。就普遍性而言,教育舆论分析的方法需要融合教育科学、舆论科学的方法,特别是由于教育舆论分析作为一个研究领域,与分科划界进行研究的区别在于要融合各种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教育舆论分析,需要进行立场分析、专业分析、政治分析。就立场分析而言,立场分正方、反方和中立方。中立方的立场,实质上是没有立场的立场。在正方与反方之间,到底应该选择什么立场呢?教育舆论分析是研究实际问题的,往往牵涉具体人、事和组织,涉及他们的情感,因而采取建构主义的而不是解构主义的、建设性的而不是破坏性的立场也许是一个有效的策略。还有,就立场而言,需要明白舆论话语背后是谁在说话,这就需要进行话语分析。就专业分析而言,教育理论工作者参与教育舆论分析与新闻工作者相区别的地方在于需要体现教育理论的专长。就政治分析而言,教育舆论分析要站在政治高度分析教育舆论问题,政治的具体表现就是政策。在政策大方向没有错误的情况下,教育舆论分析更应该为增强政策执行力提供专业支撑而不是人云亦云,在细枝末节上展开微观学术讨论。

最后,要确定教育舆论分析的基本路径。笔者认为,需要经历三个环节方可构成教育舆论分析的完整工作流程。第一是搜集有关教育舆情;第二是对基于教育舆情的教育舆论进行研究判断;第三是提出解决教育舆论问题的教育政策与舆论环境建设建议。这三个环节构成教育舆论分析的基本路径。相应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就扩展到不仅包含学术综述,还包括舆论综述和政策综述,延长和扩展了教育研究的链条和视野,在仅依靠学术综述开展教育研究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扩展。

标签:;  ;  ;  

教育舆论分析的价值与思考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