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峰 河南省原阳县阳阿乡延州中心小学 河南 新乡 453507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4-140-01
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是同解决问题相伴随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水平,精心组织教材,设计问题,通过提问、练习和作业等途径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一、重视判断、推理的培养
结合教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推理,根据概念进行判断,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正确思维。例如,教“比的化简”时,重点训练学生这样想:化简比的要求是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所以,化简比时,第一要看比的前后项是否是整数,若不是整数,在何持比值不变的情况下,把它们都化成整数;第二要看这个比中的两个整数是否互质。若不互质,在保持比值不变的情况下,把它们化成互质数。又如,在回答“8和9是互质数吗?”这个问题时,训练学生这样想:“什么是互质数?8和9符合互质数的条件吗?”然后作出结论。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回答“是”或“不是”。每当学生提出一个新的判断时,教师是要立即追问:“为什么?”“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有根据地思考问题,这个“根据”往往就是大前提和小前提。事实上,运用法则、定律、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都是使用演绎推理。例如,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归纳出乘法分配律,这是不容易的,而利用这个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法则更加困难,需要进行一系列训练才行。有位教师在归纳乘法分配律之后,紧接着安排了以下四步练习:
第一步正用。例如:
(100+4)×12=¨×¨+¨×¨
第二步反用。例如:
64×29+36×29=(¨+¨)ר
第三步变形。有些等式初看不具备“乘法分配律”的特征,但经过变形后,就可以运用了。例如:98×25=(100-2)×25
98×54+108=98×54+54×2
第四步推广。引导学生研究“(10+9+8)×5=10×5+9×5+8×5”是否正确,进而把“乘法分配律”逻辑推理能力也相应得到发展。
二、注意思维品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就要使学生能灵活地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达到解法合理、简便。计算题,教师可引导鼓励学生尽量使用简便算法;应用题,鼓励学生一题多解,选择最佳解法,并通过一题多法的分析,使学生广开思路,融会贯通,随机应变。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
首先,培养联想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把化成小数”,训练学生一看到“25”,就想起“4”,因为25×4=100,于是==0.24,这要比一般解法简便得多。高年级学生知识学得更多,更要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例如:由“男生和女生人数之比是5:6”这样一个命题学生就可以联想到,男生是女生人数的,女生是男生人数的1,男生比女生少,女生比男生多,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等等。这种联想,可以使学生对比与分数的关系,单位“1”的概念以及分数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理解得更加深刻,做到走一步看两步,融会贯通。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联想把某些条件转化成实质相同而表达形式不同的条件,促使数量关系明朗化,达到解题的目的。例如,“修一条35千米的公路,已修的是未修的,已修了多少千米?这道题的关键是把“已修的是未修的”转化为“已修的是全长的,能把握住这一点,此题便迎刃而解。如果学生缺乏这种转化思路,那么便会束手无策。其次,重视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思维自由而迅速地由一个方向转到相反方向去的思维形式。从国内外许多专家的实验报告中可以看出,凡是数学能力强的学生,他们逆向思维一般也很突出。例如,知道8>7,就能立刻想出7<8;见到“白兔只数是黑兔的3倍”,能推出黑兔的只数是白的”看到“每小时行8千米”,就知道行1千米需要小时”,看到一个加法题,就能想出两个相应的减法题;由一个乘法题便能推出两个相应的除法题;公式由左往右看,也能由右往左看。例如:(a+b)c=ac+bc反过来ac+bc=(a+b)c。
此外,还要适当编拟一些灵活的、开放型的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例如: 。这里可以分别填上被乘数的倒数,也可以分别填上它们倒数的倍数。再如把24个一立方厘米的方木块,拼成各种长方体,看看能拼出多少种。
三、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有经验的教师,在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之后,常常要求学生叙述操作过程,并帮助学生把话说得合乎逻辑。训练学生用语言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是训练逻辑思维的重要手段。
在这里,尤其要注意数学语言运用训练,数学语言是利用一些数学的名词术语和关系符号来表达数学概念、结论或说明解题的思路,它具有准确、简要、严谨的特点。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语言。例如:16×(20+8)=?这道题可以这样读:16乘以20与8的和,积是多少?通过经常的训练,不仅可以进一步弄清数量关系,有助于文字题的解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逐步发展。
四、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
独立思考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低年级学生还不能正确地进行抽象思维,开始时多利用直观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让学生模仿教师指引的思路,逐步习惯思考的方法。同时要尽量安排一些独立作业、思考题等。随着年级的升高,要使学生的思维有更大的独立性,逐渐减少直观手段,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问不可过细,更不要暗示解答方法,要让学生独立探索。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
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时候,不少教师总是马上换人回答。其实,教师要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训练学生自我纠正,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一位教师讲倒数时,讲过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后,有一个学生马上回答说:“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这时老师不急于评价对错,而是追问“为什么?”学生接着说:“假分数的分子都大于分母,所以它们的倒数都小于1”。老师继续追问:“假分数的分子都大于分母吗?”学生顿时醒悟,通过自我反省,纠正了错误。
论文作者:马军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教师论文; 分配律论文; 语言论文; 数学论文; 乘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