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 要】目的:讨论临床上应用品管圈对患儿外周筋脉留置时间的影响情况。方法:搜集我院在2015年3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未开展品管圈活动的150例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对照组)和2015年8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开展品管圈活动的150例静脉留置针的患儿(观察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两组患儿的外周静脉留置时间和合格率,并比较留置期间两组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外周静脉留置时间合格率为65.33%,平均留置时间为(57.41±14.38)h,观察组外周静脉留置时间合格率为80.67%,平均留置时间为(81.29±12.60)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期间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67%,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小儿患者的外周静脉留置时间和合格率,减少留置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品管圈;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不良事件
外周静脉留置是儿科常用的输液方法,研究表明外周静脉留置针不仅有助于减少临床穿刺次数、提高穿刺成功率,还有助于保护患儿静脉,提高患儿输液、输血的依从性,为小儿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了有效途径[1]。但是由于患儿年龄小、治疗依从性较差,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经常出现一系列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如输液留置针脱落、静脉炎、液体外渗、堵管等,严重影响患儿的临床治疗下效果[2]。品管圈作为一种有效的有助于医院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式,在医院的细节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中,笔者对我院儿科开展品管圈管理前后的留置针留置时间和留置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儿科在2015年3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行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术并连续治疗3d时间以上的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BD公司生产的直针(带翼型,黄色,24GA×75IN)进行穿刺,穿刺后采用3M透明敷料,用0.9%的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其中2015年3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患儿未开展品管圈活动,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86例、女性64例,年龄0~6岁,平均(4.12±1.14)岁;2015年8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患儿开展品管圈活动,设为观察组,其中男性90例、女性60例,年龄0.5~6岁,平均年龄(4.21±1.07)岁。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种类等临床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品管圈开展方法
(1)建立品管圈小组。由2名高年资护士和5名地年资护士组成品管圈小组,护士长负责参与并督导工作开展情况,设定圈名和活动主题,每周开展活动1次。(2)分析外周静脉留置针在我科应用的现状以及留置针脱落的原因。外周静脉留置针在我科广泛应用,护理人员之间在留置针的使用中存在着个体差异,存在着管路堵塞、导管脱出、折叠及异位、静脉发生等问题;原因一是护士静脉穿刺和置管部位选择不当,置管后固定不稳,封管方法不正确,对患儿和家属的健康教育不到位等,二是患儿在穿刺后肢体过度活动,家属注意不够,照顾疏忽等。(3)制定改进计划。在分析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具体改进计划,主要包括:①加强专业培训、规范护士人员正确合理地选择穿刺部位;②穿刺成功后,指导护士妥善固定,用透明敷料将留置针与皮肤紧密接触,留置部位衣物不能过紧,并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应该及时处理;③操作应该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完成,注意穿刺前、穿刺后以及拔针前的皮肤的清理、消毒;④通过培训教授护士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级采用0.9%的生理盐水连续、边推注边旋转的方式退出枕头,掌握适当的力度,注意观察封管后是否有回血现象,量多时应重新封管。(4)加强家属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①告诉患儿和家属不要拉扯留置针头和调节器,避免剧烈肢体活动,置管期间应保持穿刺部位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防止引起感染、堵管和液体渗漏的发生;②输液时嘱患儿穿刺侧肢体勿负重、勿下垂,变换体位时,嘱勿压迫留置针;③对于长时间输液的患儿,可嘱家长活动患儿穿刺侧肢体手指或脚趾,促进血液回流,避免肢体肿胀。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留置管留置时间以及留置时间合格率;统计两组患儿在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留置时间的比较
对照组外周静脉留置时间合格率为11.22%,平均留置时间为(57.41±14.38)h,观察组外周静脉留置时间合格率为99.99%,平均留置时间为(81.29±12.60)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品管圈是一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推进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是一种运用集体智慧和力量、团队精神的改进程序。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外套管柔软,肢体活动方便,便于留置,减少患儿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并保护静脉,已广泛应用于儿科,随着优质护理的不断深入,家长期望值不断提高,而新分配的护士逐年增多,提高低年资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果以及延长留置时间,减少重复穿刺次数具有重要意义[3-4]。然而由于小儿患者使用留置针存在诸多难题,往往影响留置针的使用效果以及临床护理效果。分析原因可能与患儿穿刺和留置的依从性差,医护人员在穿刺前与患儿和家属沟通少以及忽视心理压力大有关[5]。
品管圈活动在我院的开展,首先系统性分析了儿科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效果以及存在的缺陷,并从提升业务能力培训和加强与患儿和家属的沟通方面着手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并预防并发症。如护士之间相互观看穿刺操作和交流分享护理经验,在穿刺前通过哄逗、抚摸和安慰患儿,减少患儿的恐惧感,并耐心倾听患儿家属意见以获得家属的信任和理解等。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患儿静脉留置时间合格率以及留置时间均显著优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且留置针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提示在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升儿科外周静脉留置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对提高临床输液、输血的效果,提高患儿的安全性均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梅云霞,王娟,冯苑,等.门诊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品管圈管理[J].江苏医药,2015(8):147-148.
[2]罗劲,莫超连,邓桂玲.改良静脉穿刺技术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护理,2013,5(4):327-328.
[3]马秀梅.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操作及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5:237.
[4]罗发珍.留置针在小儿颈外静脉穿刺输液中的应用及体会[J].天津护理,2012,20(1):21-21.
[5]文艳,黄利群,聂艳芳,等.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5,21(24):148-150.
论文作者:肖,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患儿论文; 静脉论文; 品管论文; 时间论文; 家属论文; 儿科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