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黏液便。
1、症状体征
可分为普遍、中毒、慢性3型。
(1)普通型
一般有高热,病初可有1次惊厥,但可低热或无热。便脓血、黏冻或黏液,伴腹痛与里急后重。轻症及乳儿大便可似一般腹泻。
(2)中毒型
多见于3~7岁小儿,中毒症状常先于肠道症状数小时,也有在较轻腹泻数日后突然变化者。一般高热在40℃上下,可有意识障碍与惊厥,面灰肢冷,脉数,血压正常或稍低(中毒性休克前期)。重者体温40℃以上,昏迷或浅昏迷,惊厥频发,可伴血压下降、青紫、皮肤花纹等严重循环衰竭(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征象。上述症状突发及迅速发展者称暴发型。
(3)慢性型
多因治疗不彻底,或合并营养不良及肠寄生虫病。有2种表现:
1)迁延型
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或虽仅有肠道功能紊乱而大便反复培养阳性者。
2)慢性型急性发作
即症状时好时坏的长过程中出现急性症状,大便培养出与过去相同的菌型。
2、实验室检查
(1)大便镜查见成堆脓细胞或红、白细胞及吞噬细胞。
(2)大便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
(3)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诊断要点]
1、疑似病例
腹泻,有脓血便或黏液或水样便或稀便,或伴有里急后重症状,难以除外其他原因腹泻者。
2、确诊病例
(1)急性菌痢
1)急性发作之腹泻(除外其他原因腹泻)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黏液便、左下腹有压痛。
2)粪便镜检白细胞(脓细胞)每高倍(400倍)视野15个以上,可以看到少量红细胞。
3)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
临床诊断:具备1)、2)。
实验确诊:具备1)、3)。
(2)急性中毒型菌痢(见附)
(3)慢性菌痢
1)过去有菌痢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2个月以上者。
2)粪便有黏液脓性或间歇发生。
3)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或2)。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加3)。
[治疗方法]
1、急性菌痢
(1)一般治疗
隔离,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油腻,恢复阶段改为软食或普食。高热者应用安乃近10 mg/(kg?次)退热或物理降温、呕吐或频繁腹泻者宜补液。
(2)病原治疗
痢疾杆菌易产生多重耐药菌株,宜根据当地当时细菌药敏试验及病情轻重,选用1~2种抗生素治疗,疗程7日。
1)增效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剂量50 mg/(kg·d),分2次服。
2)多黏菌素B 4万U/(kg·d),分4次服。
3)卡那霉素注射液 40 mg/(kg·d),分4次口服。
4)氟哌酸或氟嗪酸10~15 mg/(kg·d),分2~3次服。
5)氨苄青霉素100 mg/(kg·d),分2次,静脉滴注。
6)丁胺卡那霉素8~15 mg/(kg·d),分2次口服。
2、急性中毒型菌痢(见附)
3、慢性菌痢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劳累,进食易消化食物,并治疗合并症。
(2)抗生素治疗
1)根据以往治疗史或药敏试验,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敏感药物,疗程10~14日。
2)保留灌肠
使药物直接接触病变部位,起杀菌和刺激新生肉芽的作用。应根据以往用药情况或药敏选用以下1种:①1%~2%氨基甙类抗生素溶液。②0.3%小檗碱液。③0.5%~1%呋喃西林液。④3%磺胺嘧啶液。方法:7岁儿童100ml/次,其他年龄酌加减,保留灌肠每次4小时,7~10日为一疗程。灌肠液内可加用普鲁卡因以减轻肠道刺激;可加中药锡类散或绿袍散以促进溃疡愈合;加泼尼松5~10mg以增加药物渗入和减轻肠道过敏。
(3)处理肠道菌群失调和肠功能紊乱
根据病情,选用以下方案之一:
1)黏膜保护剂:思密达<1岁,3g/日,分3次服;1~3岁6g/日,分3次服;>3岁,9g/日,分3次服。
2)乐托儿是灭活的嗜酸乳杆菌。儿童2次/日,1袋/次,口服。
3)久痢,大便培养已转阴者可选用整肠生、丽珠肠乐、妈咪爱等微生态治疗。
[疗效评估]
1、治愈
(1)临床症状消失。
(2)每日大便在2次以下,性状正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停药后大便镜检隔日1次,连续2次,查10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均不超过3个白细胞。
(4)达到上述(1)、(2)、(3)项,停药观察4日(急性)或8日(慢性),症状确已消失;停药后隔日且大便培养2次,阴性;慢性菌痢肠镜检查无异常征象,黏膜渗出物培养阴性。
2、好转
临床症状改善;大便性状和镜检恢复;大便培养和肠镜检查未达疗效评估中要求。
附: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中毒型痢疾(toxic bacillary dysentery)是细菌性痢疾的危重临床类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临床多以高热惊厥起病,并迅速发展呈现循环衰竭(和)或呼吸衰竭,而痢疾症状在早期反而不明显。因此,必须早期诊断,争取积极治疗。
[临床表现]
多见于2~8岁小儿。
按症状表现不同,临床可分下列3型。
1、休克型
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为主。
(1)早期
面色苍白,皮肤发绀,四肢发凉,尿量减少,血压可正常或偏低,神志虽清但表情淡漠。
(2)晚期
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冰冷,血压降低或测不到,脉搏细数,心率加快,心音低钝,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神志不清。
2、脑型
脑微循环障碍为主。
(1)早期
烦躁或嗜睡,面色灰白,反复惊厥,可有频繁呕吐,呼吸加速,血压正常或偏高,四肢肌张力增高。
(2)晚期
面色死灰,神志昏迷,反复或持续惊厥,瞳孔忽大忽小,或两侧不等大,并发展为两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或迟钝。呼吸节律不整,可表现为双吸气、叹息样、抽泣样、下颌呼吸和呼吸暂停等。也有表现在惊厥后呼吸骤停。
3、混合型
兼有上述休克型及脑型的临床表现。此外,还有表现为肺微循环障碍所致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在上述各型中出现。
[诊断要点]
1、1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发病率高。
2、对突然高热且伴反复惊厥者;临床表现高热但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者;高热并迅速出现循环衰竭(休克)者,均应考虑中毒型痢疾可能。
3、可疑病例,做肛拭子或冷盐水灌肠,将肛拭或排出物化验,如有脓细胞、红细胞及吞噬细胞有助诊断。
[治疗方案]
1、急救处理
(1)液体疗法,可参考感染性休克液体疗法,具体措施分3部分进行:①首次输液:先低分子右旋醛酐5ml/kg静脉注射,然后5ml/kg静脉滴注。再开通另一静脉10ml/kg滴注,同时再用5%碳酸氢钠5ml/kg,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于第1小时内输完。随后再在3~4小时内,应用1/2张液体静脉滴注(液中加用抗生素、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等。②继续输液:要求在其后4小时内,血压回升至正常水平。应用1/2张液继续静脉滴注,其间可再重复应用碳酸氢钠1次,全量或半量(2.5~5.0ml/kg)。本阶段液量:30~60ml/kg,同时输新鲜血或血浆5~10ml/kg。③维持输液:以1/3~1/4张液缓慢静脉滴注,液体总量在本阶段为50~60ml/kg。
上述3个阶段中,待血压稳定后,给1次20%甘露醇,每次5ml/kg。
(2)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经上述处理后,如血压上升较快且稳定,则血管活性药可以酌减或不用。否则仍应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常用者有:
1)莨菪类药如:①阿托品:每次0.03~0.05mg/kg,根据病情可每15或30或60分钟1次静脉注射。该药副作用明显。目前已少用。②654-2(山莨菪碱):每次1~2mg/kg,每10~30分钟静脉注射1次,一般不超过8~10次,然后再静脉滴注。③东莨菪碱,每次0.03~0.05mg/kg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有兴奋呼吸与镇静作用,目前较常用。
2)酚妥拉明(甲磺酸苄胺唑啉,瑞吉丁)、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等(参阅感染性休克节)。
2、病因治疗
主要是抗生素疗法,一般选用2~3种有效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首选奈替米星(乙基西梭霉素)静脉滴注。5~8 mg/(kg·d),分2~3次,或用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用法剂量同上,最大量达10~15 mg/(kg·d)。6岁以下小儿不用。头孢氨噻肟(凯福隆)50~100 mg/(kg·d)或氨苄青霉素100~200 mg/(kg·d),或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50~100 mg/(kg·d),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力百汀)每次30mg/kg,每日2~3次静脉滴注。另可采用头孢三嗪(头孢曲松),抗菌谱与头孢噻肟近似。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日1次,剂量为20~80 mg/(kg·d)。
对中毒型菌痢,一般可用氨基糖苷类药,较重者用三代头孢加喹诺酮类药。后者临床常用诺氟沙星(即氟哌酸,FPA),或氧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即氟嗪酸,CFLX,商品名泰利必妥)。合适剂量为10~15mg/(kg·d),5~7日为1疗程,不长于10日。有口服与静脉滴剂。目前仍然有人主张16岁以下慎用或不用。
3、特殊治疗
(1)激素
地塞米松(0.5~1.0)~2.0mg/(kg·d),静脉注射,或甲基泼尼松龙,每次10~30mg/kg,每4~6小时1次,可连用1~2日,此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也可应用。
(2)脱水剂
甘露醇每次0.5~1.0g/kg,静脉注射或快速静脉滴注,与利尿剂(呋塞米)、激素(地塞米松)同用,可加强利尿效果。
(3)纳洛酮(NX)为β-内腓肽拮抗剂,有较明显抗休克作用。剂量:每次0.01~0.1mg/kg,静脉注射再静脉滴注,该药半衰期短,故需每10~15分钟重复1次。
4、对症处理
(1)高热,选用合适退热药。
(2)止惊
地西泮,每次0.2~0.4mg/kg,静脉注射。5%水合氯醛,每次1ml/kg灌肠。鲁米那,每次7~10mg/kg,肌内注射。如惊厥不止,也可采用复方冬眠灵,每次1mg/kg,静脉注射。东莨菪碱,每次0.03~0.05mg/kg静脉注射,每4~6小时1次。
[治愈标准]
1、症状、体征消失。血压恢复正常,惊厥停止。
2、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
论文作者:曹淑媛,林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4
标签:静脉注射论文; 静脉论文; 症状论文; 大便论文; 头孢论文; 痢疾论文; 高热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