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论文_杨武,李继栋,曹勇

杨武 李继栋 曹勇

(四川省巴中骨科医院 四川 巴中 636000)

【摘要】 目的:观察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98例(2017年9月15日—2018年3月15日期间)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将其依据随机数字抽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内固定术)、观察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各49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在术后引流量方面,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观察组患者与采用常规内固定术的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负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加快患者的恢复情况。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200-0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internal fixation and artificial hip arthroplast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rnal fixation and hip replacement for hip fracture in the aged. Methods 98 cases of hip fract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15, 2017 to March 15, 2018)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internal fix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rtificial hip joint placement) was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internal fixation). 49 cases each, compared the 2 groups of clinical effects. Results In the post operation flow,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o performed the replacement of the hip joi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who adopted the routine internal fix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bu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perated on. The loading tim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rtificial hip arthroplast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Old hip fracture;Internal fixation;Artificial hip arthroplasty

骨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呈疏松、多孔性,且脆易折[1];在老年骨折中最常见的髋部骨折即为股骨颈骨骨折和粗隆间骨折,现临床关于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主要有手术和保守治疗,其中保守治疗时间长,对老年患者来说容易衍生多种不可预估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则有常规的内固定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但临床在对老年患者实施内固定术多会于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出现固定失败的现象[2],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为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本文当中,对本院2017—2018年收治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展开研究,寻求适宜的治疗方案,见正文描述。

1.资料、方法

1.1 资料

选取在我院治疗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共收集98例,均同意参与本次试验),所选时间属于2017年9月15日—2018年3月15日期间,将这98例老年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这两组,49例为一组。

对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68~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48±3.21)岁;其中粗隆间骨折28例,股骨颈骨折21例。

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28、21例;年龄范围上限值:82岁,下限值69岁,年龄平均值(75.16±3.32)岁;其中诊断为粗隆间骨折患者为27例,股骨颈骨折为22例。

对比两组老年髋部关节骨折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别较小(P值大于0.05),由于其对比性不强,则两组可以实施比对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术进行治疗,(1)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所有患者取仰卧位,垫高髋部粗隆区的患侧垫高,并于C臂机透视辅助下将骨折部位复位后,在股骨近端外侧开一切口,插入导针后用三联扩孔器扩孔,并将适宜的动力髋螺钉置于股骨颈骨质内且将动力髋螺钉钢板固定于股骨干内。固定结束,冲洗伤口,连接负压引流管并缝合伤口[3]。(2)Gammar钉内固定术:患者取仰卧位,于患侧大转子行纵切口,将导针插入骨折近端后复位骨折,并于股骨远端至近端一次扩髓,即将髓内钉插入股骨髓腔内,在C臂机的透视辅助下将近端钉放置于股骨颈内;固定结束后步骤等同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

观察组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将髋部抬高后,与髋关节后外侧开一切口,切口长约15cm,将肌群逐层分离后,切开髋关节关节囊时注意保护好组织、筋膜,用钢丝固定住复位好的大小转子,并于转子上约10mm处对股骨颈进行截骨,取下截骨安置适宜的股骨头假体、股骨柄假体,髋关节复位结束后,检测髋关节的松紧度,确保一切合格后冲洗伤口,连接负压引流管,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引流和术中出血量等手术相关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

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相关数据均数,并用t值检验,在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当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观察组老年患者术后引流量虽与对照组患者无较大差异,但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负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对比性,P值<0.05。如表。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长,老年髋部骨折的现象也呈上升趋势。临床早期对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展开保守治疗的方法,但由于保守治疗疗效不明显、卧床时间长,极易引起泌尿感染、褥疮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而手术治疗成为髋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内固定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两种,内固定术作为临床常规的手术治疗方法,虽然可以很好的固定复位的骨折部位,但对于长期处于体内的金属固定物,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就会严重阻碍患者伤口和骨折的愈合[4]。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则可以帮助患者早期下床行走,有效避免骨折畸形愈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根据我院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展开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2.49±16.45)min,负重时间为(7.36±2.61)d,低于采用内固定的对照组患者[(92.37±19.48)min、(39.26±5.37)d],差异显著(P<0.O5)。

总而言之,给予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有利于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后负重时间,加快患者的康复,该手术方法在临床治疗骨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史晓鹏,殷震宇.PFNA与PFN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17(23):31-31.

[2]陈本建.观察对比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17(8):83-84.

[3]郑佐慧,谭志伟,冯经旺等.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8):884-886.

[4]侯颖周.老年髋部骨折行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8):65-66.

论文作者:杨武,李继栋,曹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

标签:;  ;  ;  ;  ;  ;  ;  ;  

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论文_杨武,李继栋,曹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