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的双重目标模型及其发展战略取向分析_edi论文

EDI的双重目标模型及其发展战略取向分析_edi论文

EDI的二元目标模式分析及发展战略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取向论文,发展战略论文,目标论文,模式论文,EDI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EDI是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e Interchange)的简称。它是电子信息应用技术在经 济管理领域的新应用,是一种先进的贸易方式和全新的商务制度。EDI自九十年代引入我国 以来,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逐渐在海关、商检、税 务、银行、铁路等部门得以应用。但也有许多企业、部门持观望态度,这不仅因为引入时间 短、应用企业少而缺乏反馈数据,而且因为对EDI的实施缺乏系统的评价,尤其没有明确的 目标模式,这都将影响EDI的推广和进一步发展。

一、何谓EDI

EDI的先驱是美国,60年代美国率先在航运业使用EDI。但EDI这一概念却是由英国政府资助 的服务机构STPRO于70年代提出的,但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EDI描述为:“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 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Message)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方法。”

CCOTT将EDI描述为:“计算机到计算机之间的结构化的事务数据互换。”

联合国对EDI的描述是:“用约定的标准编排有关的数据,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传送业务往 来信息。”

可以看出上述对EDI的描述是从技术的角度把EDI定义为一种在计算机之间传输经过处理的(电子化的)数据的方法或技术手段。为了讨论方便,结合EDI的应用,我们从应用的角度将ED I描述为:EDI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在经济管理,特别是商务领域的最新应用,是商务 信息的规范化、格式化、结构化、数字化和电子化,是商务制度、贸易手段和管理方式的综 合创新。

其实质是:交易双方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或对方能识别并接受的标准,以计算机可读的方 式将订单、发票、提货单、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和回执等日常往来的商务信息,进行 标准化处理,通过网络传道,接收方接收后通过信息管理系统(MIS)、支持作业管理和决策 支持系统,对报文进行处理,完成综合的互换和处理。这样原来由人工进行的单据、票证的 核计、入帐、结算和收发等处理,全部由计算机完成。所以,EDI应用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各 部门、各行业的信息化。

二、EDI的二元目标模式分析

EDI的导入与否,已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展开,美国政府和欧共体海关宣布,从1992年起 ,采用EDI办理海关业务,否则,其海关手续将被推迟办理,或不再选为贸易伙伴。为此, 我国于九十年代引入EDI,并成立中国EDI委员会。为了加速EDI技术的推广,我国电信部门 与美国GE公司合作开发了中国公用电子数据交换业务网络(CHINAEDI)作为主要骨干网。目前 ,从产业分布看,我国EDI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海关(报关业务)、商检、银行、税务等部门; 从区域分布看,广东、江苏、山东、北京、上海是较早导入EDI的地区。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已具备了实施EDI的条件。在机构设置上,许多省市设立了EDI委 员会、领导办公室或协调小组等组织机构;在技术上,计算机电子通信和网络技术也积累了 较雄厚的基础;在软件开发上,以大学为依托,形成了几个颇有影响的软件基地;在标准的 制定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逐渐得到国际的认可;在市场上,计算机不仅在企业各部门得 以普及,而且已进入家庭。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不仅表现在 观念上、标准上、基础设施上和人才上,而且在理论研究上存在着差距。本文拟结合我国的 国情,从EDI的目标模式分析为EDI评价提供一新视角,以期推动EDI在我国的推广应用。

EDI目标模式,首先是理论上需要澄清的问题,因为这是EDI效果评价的参照系;同时,它 又是实施EDI面临的实际问题,是实践的导向。就EDI的产生看,商务、贸易中要处理的信息 激增,使得一项交易的达成和实施涉及几十张单证,单证的填写、审核、处理不仅工作量巨 大而且标准难以统一,又容易出错,常常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这大大降低了商务的效 率。所以,提高效率的要求成了开展EDI的直接动因。随着EDI的进一步发展,交易效率提高 的同时,在交易各方也减少了纸张、人工费、库存、时间价值等成本,但导入EDI也需要增 加硬件、软件和人员培训方面的投资和费用,这就需要权衡比较实施EDI后成本的节约额和 增 加额的大小,亦即EDI的效益问题。当然,准确率的提高、出错率的减少和管理到位率的提 升等等也是EDI要追求的目标。

由上述分析可知,实施EDI的目标是多元的,不同应用实体在不同情况下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但效率和效益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提出实施EDI的目标模式是:效率+效益。

(一)EDI的效率目标分析

效率是用来度量某种工作任务完成快慢的指标,通常用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或完成单位 工作量所用的时间来表示。实施EDI是一项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仅仅简单地在两 个贸易伙伴之间传输单证,而是按标准格式和语法规则编译资料,必须将市场需求、销售、 原料采购、生产制造、运输、库存、物流配送、报关等商务流整合在一个EDI网之内进行(我 们可称之为EDI商务子网),否则,只能完成EDI的部分过程。所以,EDI的效率评价可在两个 层面进行:

1.系统评价:从EDI商务子网所涉及的一个或几个产业的角度,对实施EDI的效率所进行的 宏观评价。主要指标为EDI产业效率指数。

表示:单位时间内某一产业或行业EDI方式完成的交易量减去传统方式完成的交易量,或者 完成同一交易传统方式所用的时间减EDI方式所用的时间。

描述:反映了某一产业EDI方式比传统交易方式快捷程度,也就是效率提高量。

2.项目评价:对实施EDI的实体,如企业、海关或银行所进行的效率评价。主要指标EDI项 目效率指数。

表示:某实体单位时间EDI方式完成交易量减去传统方式完成的交易量,或者,完成相同交 易量,用EDI方式所节省的时间。

描述:反映了某一实体实施EDI后效率的提高程度。

也可以统一用EDI交易时间快捷程度这一指数来度量,计算公式为:

EDI效率=[1-(EDI交易时间/传统交易时间)]×100

(二)EDI的效益分析

EDI的效益分析是通过对比实施EDI的投入的增加和相关成本费用的节约来评价EDI的项目效 益和社会效益。进行EDI效益评价也要从不同层次上来进行。

1.社会效益:EDI的基础如骨干网、增值网建设,基础人才的教育,标准制度的投入等所需 资金大,且具有公用品的性质,单个的实体既无能力也不愿对此投资。所以这部分投入必须 依靠政府,动用社会力量,建成后以税收或其他形式进行分摊,这部分投入可称为社会成本 。社会成本是种机会成本,这种投资一般容易估算。

准确计算与此相对应的社会收益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其一,EDI的社会收益并不和社会成 本存在确定的对应关系,也难以从国民收入中分离出来;其二,EDI的社会投资从某种意义 上讲是种对未来的投资,投资后不可能立即得到充分利用,也不可能立即产生对称的即时收 益,许多收益是潜在的,具有明显的期权特性;其三,EDI社会投资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 风险性;其四,社会效益中许多方面难以量化,但可设计一些社会性总体指标来间接反映:

(1)价格指数:

EDI交易价格指数=批零差价/零批售价

其中的零批售价是全社会与EDI交易相关的商品的零售价和批发价的加权平均,这一指标的 潜在含义是市场的价格信号蕴含了实施EDI后的效益信息。这一指标也反映了实施EDI后效果 费用占总产品价格的比重,越低,则实施EDI的社会效益越高。

(2)经济增长的波动指标:

这一指标反映了实施EDI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波动状况,从宏观上度量了EDI对经 济增长的影响,有相对指标(以经济增长波动率表示)和绝对指标(以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表示)。计算公式为:

经济增长波动率=(本年经济增长率-上年经济增长率)/上年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幅度=本年经济增长率-上年经济增长率

在计算一段时期的总体波动水平时,也可以以实际经济增长速度的方差来表示,如果平均 增长速度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则以理想的经济增长速度作为均值来计算方差。从理论上讲,波 动水平越小越好,但一点波动都没有的匀速发展实际中难以做到,因此应当允许一定范围的 正常波动。当然,进一步可考虑导入期权评价方法、敏感性分析等风险分析方法,以充分反 映EDI的社会效益。

2.项目效益:是对某实体实施EDI后,所带来经济效益的评价。这里既有内部经营管理的改 善和服务水平提高等定性指标,也有实施EDI的软硬件投入增加,单证成本的节约等定量指 标。主要定量指标有:

(1)实施EDI的成本费用:

这是指实施EDI后需要额外增加的费用,不包括可以与原来共享的。主要有:硬件投资、软 件投资、通信成本、人工费用和其他费用如时间价值成本、咨询研究费和相关培训的投资等 。

(2)实施EDI的收益:

这是指实施EDI后所增加的收入或节约,主要包括:人工费用节约、材料成本节约、贮存费 用节约、时间价值效益和其他成本节约如额外运费减少、销售损失减少、生产停工损失减少 和出错率减少等等。

三、实施EDI目标模式的综合评价

在对实施EDI效率和效益这种二元目标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即可进行综合评价。EDI的效益 是相对于效率而言的,即在同等交易效率下,EDI交易的费用更低,节约成本更多,或反过 来说,同等交易费用和成本节约额,EDI交易效率更高。尽管EDI效率和效益的目标模式有时 并不能完全协调起来,但在评价时,我们可以假定其中一种目标模式为既定的,而通过衡量 另一目标模式的实现情况,来评价实施EDI的效果。现在我们假设EDI的效率是给定的,来给 出一种评价实施EDI效益目标分析框架。

(一)定性评价

主要对实施EDI的社会效益如对经济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 及对 项目的定性指标如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改善,建立与供应商和客户的良好关系,提高员 工生产效率和增加贸易机会等方面的评价,对此可设计一定的指标进行描述。

(二)定量评价

对实施EDI的效益进行定量评价,我们认为可以在“有无对比”的基础上,运用“现金流量 法”进行评价。

1.现金流出估算:对实施EDI所需的硬件、软件、通信费、培训费、员工工资、会员资格费 用、时间价值成本等成本费用进行科学估算。这些成本费用中,既有初始一次性投资,也有 年度费用。既有与EDI交易量有关的可变成本,也有与EDI交易量无关的固定成本,在估算时 要予以区分。

2.现金流入估算:参考国外的有关统计资料,根据我国应用EDI技术的效益实态分析情况, 结合评价对象的具体条件,确定实施EDI所带来的员工成本节约、纸张成本节约、库存量减 少等效益进行估算,研究这些效益的估算方法。

3.现金流量分析:将实施EDI的成本效益进行综合,编制现金流量表,考察实施EDI的净效 益情况。这种现金流量分析要跨若干年度,而且对现金流量进行贴现。在此基础上,可以考 虑计算实施EDI的净现值、内部报酬率、投资回收期等效益指标。

4.不确定性评价:当对EDI带来的效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时,可用客观概率或主观概率 及决策树进行期权分析,当估算的成本费用发生变化时,实施EDI的效果将如何变化,有必 要 进行敏感性分析。

(三)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是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1)建立综合评价指标 体系;(2)利用科学方法确定指标权重;(3)对各指标值进行标准化,使之转化为无量纲值; (4)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得出综合评价结论。

四、EDI发展战略取向

实际上,EDI目标模式的分析也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经济效益问题研究的重要方面。EDI二 元目标的实现状况直接影响到EDI项目的投资决策,但不应成为EDI发展战略的决定因素,ED I发展的战略取向还必须考虑经济发展态势,技术背景和潜在市场。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正席卷全球,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也正处于嬗变中,W TO也正向我们姗姗走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正逐渐融合。这一切向实施EDI提出了更大的 挑战,但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以成组单元、柔性制造、计算机集成、敏捷制造 、零库存、虚拟制造为核心的卓越制造和管理也对交易的快捷准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 上网络用户的激增,一个空前巨大的潜在EDI市场正在形成,这必然使EDI的二元目标得以更 好的实现。基于上述分析,EDI未来发展的战略导向应是:

(1)发展行业上,以贸易链为突破口,先涉外部门后涉内部门,从商务到服务,从流通到生 产,从企业到家庭。

(2)发展区域上,以江苏、广东、山东和上海等试点开始,由点到面,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拓 展。

(3)发展步骤上,基础设施先行,电子部件带头,EDI软件跟进,从简单起步向标准发展。

(4)研究开发上,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着力 推进二次创新,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特色的产品。

(5)资金筹措上,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投资管理。加大政府对EDI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发 行可转让债券,充分利用社会游资;建立EDI发展基金,加速市场的转化;利用风险投资, 培育EDI高科技企业。

(6)发展标准上,其一,制定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其二,由封闭式的EDI向开放式的EDI发展 。现行的EDI是封闭的,即EDI标准是通过预先协议方式完成,要预先就要报交格式和内容达 到协议,这影响了EDI的发展。而开放式EDI是指为实现一个明确的业务目标,使用公共标准 并着重于跨时域、跨业务领域、跨信息技术和数据类型的互操作性,具有多重并行业务处理 能力的多个自治的参与方之间的数据交换。这可使EDI的运作不受时间、业务领域的约束, 也不受参与方数据格式、信息系统的限制,双方无须事先协议即可进行EDI。

(7)发展载体上,除了完善CHINADDN、CHINAEDI等骨干网外,注意研究向INTERNET这一通信 平台上移植和对接;随着EDI发展,信息流量的增加,对网络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应着力 发展宽带网;无线应用协议WAP的开发完善,其独有的无线性、便携性,使交易更自由、不 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为EDI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并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商业 运行环境。

(8)发展导向上,作为狭义电子商务的一种,EDI最终将融入广义电子商务的大潮中。

五、结论

由于是课题的部分成果,所以文中许多地方只是给出了一个分析框架,没有展开论述,也 没有给出典型的个案和实证分析。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是:各种评估模型的建立和实 证分析,以及评估指标体系的扩展即电子商务测算指标系统的构建。

标签:;  ;  ;  ;  ;  ;  ;  

EDI的双重目标模型及其发展战略取向分析_edi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