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洲论文,前景论文,经济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01)02-0073-05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开始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语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冲破传统的国界障碍,将各地区乃至全世界都联成一个整体。在当今这一经济衡量各国实力的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摆在各国面前的一种新的挑战和机遇。纵观世界,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产生的积极效应,吸引了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入经济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大潮中。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1994年12月,在美国迈阿密召开的34个拉美国家首脑会议上,克林顿提出在2005年前建立美洲自由贸易的建议。这一举措将世人的注意力转移到西半球这一狭长的地带。
一、美洲一体化的渊源及进程
美洲各国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和历史遭遇,这使得整个美洲一直保持着统一和一体化的愿望,尤其在拉丁美洲地区。这种愿望最集中体现在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的思想和实际行动中。在拉美人民及其领导人心中一直都存在着玻利瓦尔的乌托邦:组成一个民主的、进步的拉丁美洲国家大联邦。早在1826年美洲巴拿马会议上,玻利瓦尔就提出建立“美洲联邦”的思想,但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形势,这种乌托邦式的愿望没有得到成功的贯彻和实施。
20世纪30年代开始,拉美国家相继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的经济改革,可以肯定这段时期拉美各国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增长,拉美各国对于地区一体化有了新的要求。1948年成立了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随后它适时地提出了建立共同市场、自由贸易区的主张。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拉美开始加强一体化的趋势。60年代和70年代是美洲经济一体化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拉美地区先后建立了中美洲共同市场、拉普拉塔流域组织、安第斯集团、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拉美经济体系和亚马逊合作条约组织等[1](P99)。组织建立起来后,相互之间的贸易和合作关系得到加强,但由于拉美各国内向型经济结构以及该时期拉美地区的政治冲突,这种贸易和合作只停留在表面,甚至有些组织名存实亡,一体化规模受到很大的限制。应该说60年代和70年代是美洲一体化的尝试阶段,况且这种一体化只局限于拉美国家内部之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规模。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债务危机席卷了整个拉美地区,为了缓解和度过危机,拉美各国开始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步伐。1986年4月,拉美一体化协会通过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宪章》,宪章确定了加强地区合作的“政治准则”和谈判基础。80年代,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参加了中美洲和平斡旋的孔塔多拉集团,1989年3月,三国决定加强更高程度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协商,以促进同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进一步合作。1987年,安第斯集团也达成旨在发展集团内合作和交流的《基多议定书》。同期,巴西、阿根廷也扩大了合作的范围。其实在这一时期,像这种类型的双边、多边协定在整个拉美都得到普遍性的加强。特别是这十年正值拉美开展民主化改革,它为拉美国家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正因为如此,拉美地区建立起了多层次、多类型的经济合作组织和集团。至于美国,80年代正是美苏对抗处于白热化的时期,拉美自然是两强争夺的阵地之一,通过两强的争夺战,美国和拉美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虽然当时美国的泛美政策受到部分拉美国家的抵制,但由于拉美对美国的经济依赖性,所以美拉之间仍保持着相当的联系,特别在危机爆发后,这种依赖关系更为明显。如果说80年代的拉美经济动荡使该地区经济发生了大滑坡,那么它同时也为拉美和整个美洲的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催化剂,给美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振提供了契机,预示着美洲地区将出现更大规模的一体化。
进入90年代,拉美各国告别了“失去的十年”,经济走上了快速恢复和发展轨道。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开始调整,对拉美的政策自然也处在它的调整范围之内。面对欧盟、亚太地区的迅猛发展,美国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经济实体,而最迫切的任务当属巩固拉美这块“后院”之地。1990年6月27日,布什提出“美洲倡议”,建议与拉美实行“新的经济伙伴关系”,并提议将西半球自由贸易区提上议程。当美国抛出这样的信号后,拉美各国开始筹划更大规模的一体化。在拉美经委会的“开放的地区主义”的号召下,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相继建立起来:
北美部分:1992年12月17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并投入运转,它是位居欧盟之上的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美国推行美洲自由贸易区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中美洲地区:1997年7月12日,中美洲6国总统签署了《第二个巴拿马宣言》,决定就中美洲自由贸易区举行谈判,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美洲共同市场。
加勒比地区:1994年7月,加勒比各国首脑签署协议,组建了该地区的联盟;1997年加勒比国家达成建立共同市场的决议。
南美洲地区:1991年初,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四国组成南方共同市场;1995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它是当今世界上第四大经济实体。安第斯集团的停滞状态在90年代得到很大的改观,1995年9月,该集团被改为安第斯一体化体系。1994年6月,由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组成的“三国集团”决定将在10年内建立三国的自由贸易区。除这些地区组织外,一些国家间的双边贸易关系得到新的发展。例如,智利与墨西哥、阿根廷、玻利维亚、秘鲁等国分别签署双边贸易协定。目前,拉美地区几乎每个国家都以某种形式加入了一个或多个区域性集团组织之中,形成了相互交叉、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一体化局面。总体来看,美洲形成了以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南方共同市场牵头的两大经济实体,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美国和以南方共同市场为主的拉美国家之间利益调整和平衡。
二、美国和拉美各自的战略动机
在世界激烈的经济竞争中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应该说符合历史的潮流,但具体到协定的可行性,则首先要分析一下美国和拉美国家的各自动机及意图。
美国首先倡议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自8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集团化、区域化趋势日渐加强。地区性经贸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各集团对内实施自由贸易,对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被排除在各组织外的美国全球利益受到很大的削弱。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也开始筹划建立起自己的经济区域,增强国际竞争力,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竞争。特别是在欧共体建立并壮大、亚太经合组织成立后,这种组建西半球自由贸易区的愿望就更加迫切。据一些西方学者预测,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将是三强鼎立的局面,以英、法、德三国为主的欧洲大市场、以日本为首的亚太经济圈都已建立起来,而剩下的一极就是正在形成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当美国的欧亚竞争对手不断拓宽与拉美国家联系时,特别是在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商议建立跨洲自由贸易区时,美国开始意识到形势的紧迫。为了确保其“后院”不落入对方之手,克林顿重新启动美洲一体化的进程,并提议在2005年就建立西半球自由贸易区。
其次,现在拉丁美洲拥有总面积为20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亿的广阔市场。这样一个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区域自然对各经济列强有极大的诱惑力,尤其是对位居本大陆的美国。其实,拉美地区一直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中。克林顿在总结80年代的经济时说:如果拉美国家的经济在80年代的增长未中断,那么美国的贸易赤字会低于20%。90年代拉美经济开始进入调整和恢复阶段,拉美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是全球贸易增长率最高的地区。不仅如此,拉美还是美国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从90年代开始,美国对拉美地区的出口呈直线上升趋势,1990年出口额为490亿美元,到1994年上升到880亿美元,增长79%,1995年为937亿美元,1996年达1090亿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90年代美国外贸逆差的颓势。加紧对拉美的开发是当今美国对外政策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再次,南方共同市场的确立及其壮大,给美国带来较大的冲击。南方共同市场自1995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以来,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南方四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巴西和阿根廷确立了在南美洲的优势地位。南方共同市场拥有2亿多人口,1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亿美元。1991年四国签署协定之初,四国贸易额仅46亿美元,1994年达到100亿美元,1995年增至135亿美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巴西、阿根廷之间的贸易更加活跃:巴西取代美国成为阿根廷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阿根廷也成为巴西第二大贸易国。不仅如此,南方共同市场有着较大的扩展前景,它与安第斯集团、三国集团、中美洲共同市场以及加勒比地区加强了经济联系,相互之间高层领导互访,整个拉美正在筹建南美洲共同市场,实现拉美经济一体化。拥有着强大的实力,以南方共同市场为主的拉美国家开始对美国的经济霸权说“不”。1997年巴西总统卡多佐提出:“本半球的一体化不应存在霸权,也不应在压力下匆匆进行。”面对迅速崛起的拉美一体化,特别是南方共同市场的壮大和充实,美国降低姿态与拉美协调经济联系成了当务之急。
拉美历来有着“美洲联邦”的想法,身处第三世界阵营中的拉美各国在全球化大潮中愈发觉得西半球一体化的必要性。
首先,长期以来拉美的经济改革和渐进的开放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60年代至70年代的“巴西奇迹”是当时拉美经济的缩影。80年代,在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拉美国家大多数出现了经济倒退的现象。这种海绵经济的萎缩使拉美地区的国际地位下降。面对欧盟和亚太经合组织的蓬勃生机,拉美产生一种“地球边缘化”的忧虑。90年代,经济恢复后的拉美积极参与经济一体化的建设,在加强与欧亚之间的经济联系的同时,也加强了与美国的合作,积极响应美洲自由贸易的提议,力求在与美联合中重振国际威望。
其次,拉美想利用美洲经济一体化的好机遇,吸引美国的资金和技术,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自从90年代拉美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加强后,它成为外国投资者关注的地区之一。1990年至1996年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了近3倍,由80.61亿美元增加到310亿美元。1990年到1994年注入南方共同市场、“三国集团”、安第斯共同体和中美洲共同市场分别为41亿、36.3亿、13亿和1.05亿美元,投资额呈逐年上升的势头。伴随着外国投资的增加,大批跨国公司也在拉美成立,这些跨国公司为先进技术登陆拉美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技术的更新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也增强了它们的国际竞争实力。由于地缘关系,美国一直是拉美的资金和技术的最大输出国之一。1983年至1993年,在拉美的直接投资由240亿美元增到1020亿美元,增长了4倍之多,并且在拉美的跨国公司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美国。正由于这种紧密联系,拉美地区都希望与北美先进国家展开更大规模的合作。
再次,拉美国家准备利用西半球一体化的契机,深化经济改革,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制度的创新。由于长期的殖民地历史原因,拉美地区长期以来实施的是单一型的经济体制。这种以初级农产品和非耐用工业品为主要出口产品的经济格局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很大,只要国际市场价格不合理或者发生动荡,拉美国家的经济就会发生动摇,甚至崩溃。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只有融入到现代世界经济大潮中,与国际经济体系全面接轨,通过实现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生产才能得到较好的改观。在世界经济激烈竞争中,拉美国家要想拥有一席之地,最迫切的任务当属调整产业结构,对经济进行调整与变革。拉美与美国经济之间有着一定的互补性,实现美洲经济一体化可以帮助拉美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组合。
由此可见,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问题上,美国和拉美国家有着共同的愿望,这些共同点为实现一体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双方存在着一些分歧是不争的事实。谈到一体化的前景,我们应较为全面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正确地分析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才能对一体化的前景作出较为客观的预测。
三、美洲经济一体化的前景
从一体化设想的提出到现在已有几年的时间了,在这段时期,美洲已经形成双边与多边相互交叉,多层次、多形式的一体化局面。单就墨西哥来说,它既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也是“三国集团”的成员国,并且它还分别与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等国签署了双边协议。像这样“一点多交”式的国家还有智利等国。通过这些“中间桥梁”国家,各组织之间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这其中也包括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南方共同市场的联系,美国和拉美国家之间可以通过这些“特殊”的桥梁作用走向联合。
自80年代拉美与欧盟和亚太地区联系加强后,美国在拉美的影响逐渐减弱。1994年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协议建立跨洲共同市场,随后,欧盟成员国首脑纷纷造访拉美国家,双方开始走上经济合作之路。同时,拉美与亚太国家加强了联系,墨西哥和智利先后于1993年、1994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1世纪是太平洋地区的世纪”是大多数拉美国家所达成的共识,太平洋意识在该地区得到强化。就连不属于太平洋地区的阿根廷也在积极打通进入亚太经合组织的关节。面对来自本大陆外的竞争以及迅速升温的拉美太平洋意识,美国无疑会加快西半球一体化的步伐。美国能否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协调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成为一体化进程的关键因素。1997年巴西总统卡多佐宣称:“本半球的一体化更多地取决于北方各国开放市场的能力,而不是南方各国参予这一进程的能力。”
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一体化进程中仍存在着诸多不利的因素,对这些问题的正确处理会推进一体化进程的实施。
其一,在组建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和方式上,美国与拉美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种分歧主要反映在美国和巴西两个大国之间。美国的意图是尽快达成一体化协议,并要求拉美国家在1998年就相互取消关税,无条件开放市场。事实证明,美国这一企图落空。而拉美方面,它们几乎都赞成巴西的“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实现一体化”的主张,这主要是由拉美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决定的。1997年巴西外交部长表示:“我们的经济诸因素需要充足的时间适应市场规则和形势”,“南方共同市场提出分阶段实现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在于保证南锥体国家的经济改革同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进展相协调。”可以预测,要实现美国和拉美之间的经济磨合仍需要较长的时间。美拉的分歧还反映在组建一体化的方式上。美国主张通过“单边外交”逐一将拉美各国纳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从而实现西半球最终一体化的目标。1992年12月17日,布什宣称:“我希望并且相信北美自由贸易区将扩大到智利和南美、中美以及加勒比的其他伙伴国。”1994年,克林顿也表示,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扩大到本大陆其他国家是美国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是以南方共同市场为主的拉美国家认为加入一体化的方式应体现公平的准则。巴西总统卡多佐以及其他国家首脑反复强调,西半球一体化不能存在霸权,不能使一个国家繁荣而损害他国的利益。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在美拉之间达成平等的协议。为了争取在谈判中拥有更大的主动性和发言权,拉美国家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拉美国家的团结一致才可以减少由“单边外交”带来的损失。就目前情况来看,拉美一体化进程较整个西半球大联合要快得多。应该说,由南、北两方从小组合走向大统一是拉美国家最佳的选择。
其二,美拉之间以及拉美内部还存在着诸如关税、非关税壁垒、移民、反毒、人权等一系列分歧。在以往的美拉贸易中,这些都是美国用来限制拉美出口美国市场的产品的手段。例如,美国曾长期对巴西的钢铁制品和橙汁等多种商品实行关税壁垒政策。它运用自定的劳工和环保系数指责巴西钢制品及橙汁等商品未达到出口标准,对钢铁制品征收90%的关税,对橙汁征收86%的关税。同样,巴西也采取限制美货的措施,将汽车及部分耐用消费品关税由35%提高到70%,在拉美国家内部也同样存在着这种制裁和反制裁的情况。除了这些,美国对拉美地区内部事务的干涉引起拉美国家的反感。其中最突出的是美国对古巴的封锁和制裁。1996年3月,美国通过《赫尔姆斯——伯顿法》,对古巴经济实行全面封锁,并宣称也要对与古巴发生经贸关系的外国公司进行制裁。这不仅损害了拉美其他国家的利益,而且大大伤害了拉美人民的民族感情。在接下来的5月份的26届美洲国家组织大会上,拉美代表们强烈谴责美国的制裁法案。诸如这些冲突也发生在美国和墨西哥、中美洲、海地、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之间。美国推行的反毒、人权等双重标准越来越遭到拉美国家的非议。像这些不和谐的社会环境无疑将给一体化进程带来消极的影响。
其三,美国的右翼保守势力的抬头,将延缓一体化的速度。这主要体现在国会迟迟不批准总统克林顿的快速审批权。在经历过北美自由贸易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后,保守主义者对将来的美洲经济一体化的前景产生疑惑。快速审批权的搁浅,使美国一体化措施处于“延误”和“等待”状态。
其四,拉美的地方保护主义政策不利于一体化的发展。由于拉美国家长期实行的进口替代工业化道路,国内市场一直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虽然它们后来相继实现了向出口导向型发展的转型,并提出“开放的地区主义”。但长期形成的地方保守思想对一体化充满顾虑,害怕一体化会给本国的民族工业带来毁灭性冲击。由于拉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受惠不均引起了局部的矛盾和冲突。例如早期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之间的“百时战争”造成中美洲共同市场内部贸易额的下降,进而影响到中美洲共同市场的全面危机。特别是在90年代早期墨西哥金融危机后,这种担心表现得尤为突出。拉美企业家委员会巴西部主任特谢拉·达科斯塔曾表示:“过急会造成巨大危险,巴西和南方共同市场其他成员国一样,希望进行自我保护。”
总体来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对美国和整个拉美地区都是一个再发展的机遇,它是符合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趋势的。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约翰·H·邓宁宣称:“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这是技术进步的结果,而技术进步的趋势不可逆转。”[3]世贸组织总干事鲁杰罗地表示:“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不仅这样,西半球一体化也是符合美国和拉美各国共同利益的,这种利益的趋同性自然给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但是,双方就一些细节问题仍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分歧和冲突,并且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将使美、拉之间,或者拉美国家之间的政策协调出现复杂现象。要实现西半球经济一体化的总体目标,首先要在这些分歧上与美国达成一致。身处第三世界中的拉美国家应该针对一体化形势,适时地调整本国的经济结构,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战略,从而以更有利的姿态迎接这一挑战。而美国也应放弃自己的“家长”作风,运用平等原则,真诚地与拉美国家谈判协商。只有这样,美洲经济一体化才有可能得到实现。但可以预知,要实现这一目标不是短时期内能成功的。
[收稿日期]2000-04-17
标签:经济一体化论文; 南方共同市场论文; 自由贸易区论文; 拉美国家论文; 巴西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巴西总统论文; 巴西移民论文; 巴西历史论文; 中美洲地区论文; 中美洲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