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服务外包决策的动因与关系研究_物流外包论文

企业物流服务外包决策动因及其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因论文,外包论文,物流服务论文,关系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发展变革,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不可能脱离外部协作关系独自成长起来。这不仅是供应链管理思想发展的根源,也是引导企业合理处理自身生产/服务活动组织策略问题的基本前提。也就是说企业要想发展,整合外部资源是必须的,而资源整合的实施离不开供应链的运作范畴。长期以来,供应链的资源整合过程普遍受制于“如何合理处理客户服务满意水平、企业所提供的资源整合成本与系统整合后运营收益三者之间的悖论关系”。因此,探索如何对复杂的供应链资源进行合理高效地整合、运作与监控,在满足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水平的前提下实现供应链系统各成员的当前与长远收益最大化是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如今,作为企业生产/服务主业之外的第三方利润源,物流业务日益显示出其在提升企业综合运营管理水平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对物流服务组织策略决策及实施的正确与否,也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该企业在供应链资源整合中的地位,进一步影响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及当前与长远收益水平。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第三方物流(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3PL)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逐步拓展开来,逐步认识到3PL是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的有效方法[1]。由于企业将物流业务通过各种组织策略形式外包给3PL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服务水平、降低风险以及更好的关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发展,3PL的增长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是惊人的。研究表明,在过去的20年中,3PL在产业中的利税增长率平均达到了5%-10%[2]。2002-2005年间全球物流费用总支出平均达到6万亿美元,其中物流市场份额占全球物流总支出的10%左右;从1996年至2005年,全球物流市场年均增长率为15%。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调查显示,近几年间全国3PL规模的年均增长幅度达到40%,未来几年中近90%的我国企业将会选择新型的现代物流服务企业进行综合物流业务的外包[3]。国家新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将“大力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与专业化”纳为主要实现任务之一。因此,3PL在我国的发展前景相当良好。

3PL是第四方物流(The Forth Party Logistic,4PL)[4]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自1998年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提出4PL的概念以来,其在物流实践运用过程中所取得的良好经济效益已见端倪,现已成为物流业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方向。4PL的核心特征是提升3PL的业务多元化和整合性,直接目的是要对整个物流系统及供应链体系进行整合,以弥补3PL在综合技能、集成技术、战略规划、资源调度、能力拓展等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5]。对3PL业务进行4PL模式的拓展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选择[6],也是企业及其所在供应链系统提升综合物流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目前,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受到市场环境中物流外包热潮的影响,在3PL飞速发展的同时,近几年似乎也形成了一股不切实际的物流外包风气。但是,从现实角度讲物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本身是多样化的,不同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源特征、经营能力以及经营战略的不同应分别选择不同的物流服务运营策略。这不仅是有针对性的提升单个企业效益的前提,也是构筑规范的物流外包市场秩序,形成供应链网络系统中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合理流动与衔接顺畅,建立优质企业资源整合平台的基础。此外,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是,尽管我国现阶段的3PL外包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特殊的历史文化、人文心理、企业现状及政策导向等特殊因素的存在,必然在主、客观环境角度影响企业的物流外包决策及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企业的物流外包行为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简单的任务完成与成本降低,站在企业所在系统与环境角度看,物流外包所体现出的系统整合性与环境和谐性将是外包活动向成熟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有必要从系统及环境框架角度对物流外包的动因进行研究,探究环境框架中决定与影响物流外包决策的主导因素,寻求其中的基本关系。考虑到企业物流外包活动是一个涉及多方因素的复杂决策过程,随着3PL业务在各产业领域的普遍增长,为实证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本文将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

一、物流服务外包动因的相关研究

从文献检索来看,目前针对企业业务外包、物流外包以及3PL的研究成果较多,其中探讨物流外包功能、作用及意义的文献较为丰富。略加以总结可以看出,人们比较认同的物流外包的首要原因主要有:3PL可以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以降低物流成本[7-8]、3PL可以提供专门及高效的物流服务从而提升服务水平[9]、企业通过将物流业务外包给3PL可以更加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的发展[10]。除此之外,众多学者也提出了其他物流外包的原因,如物流外包可以减少资产投入[11]、可以降低投资及运作风险[12]、可以灵活应对全球贸易的复杂性、可以增加物流运作的灵活性[13-14]以及技术进步为物流外包带来了可能的和便利的条件[15]等等。文献[16]曾对物流外包的动因进行了概括性总结。与此同时,国内学者也对物流外包的动因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外包的根本原因在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外包的直接动力在于降低运营成本,而IT技术及网络的发展是形成外包业务的助推器,应从核心能力、战略流程以及伙伴关系等角度进行企业外包战略的思考与研究等等。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进行物流外包的动因是繁多而复杂的。文献[16]将其简要归纳为:外包有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增加产品价值、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开辟新的市场以及实现资源利用的集中性与专一性。3PL作为物流外包的有效方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3PL有能力提供给其客户专业的物流服务技术及经验,而这些恰恰是其客户难以做到,或者必须花费很大成本才能实现的。总之,就物流外包而言,不论从国外成果还是国内文献来看,在人们普遍认同的外包基本动因(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等)之外,逐步向更多的企业外部环境动因及系统性动因展开分析已成为研究的重点,这与本文分析所得的结论是相吻合的。

二、企业物流外包运作的环境框架

为了集中了解各种环境因素对我国物流外包的影响及各动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进行实证研究之前,首先构筑了如表1所示的物流外包运作环境框架。环境框架的搭建主要是根据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约束理论等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也是根据目前我国企业运行的实际环境及状况,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及企业所在供应链系统的硬、软环境因素的二维结构进行构建。此外,除二维中的基本因素外,基于长远收益目标考虑的辅助因素以及外包时必须满足的生产能力、时限性、质量以及诚信度等基本约束关系也是必须考虑的。

表1所示的环境框架基本涵盖了可能导致及引发企业进行物流外包的全部动因的相应归属,从大类角度讲,物流外包的动因不可能脱离企业的内、外部因素及其所在供应链系统的硬、软环境因素。尽管表1所示的环境框架是全面和具体的,但以之作为调研的因素显然过多而不可取。为此,在形成调研问卷之前,首先对33家企业(包括22家物流服务的客户企业、11家物流服务的提供企业)进行了面对面访谈。访谈的目的是要抽取能够既反映环境框架基本内涵,又方便调研问卷形成和实施的主导因素;同时,通过环境因素的直接动因挖掘过程,形成能够被所调查企业接受的直接动因量表,挖掘出的决定物流外包的直接动因与所抽取的环境框架各主导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三、关系假设及数据获取

(一)主导因素之间的关系假设

表2中的主导因素是从表1所示的环境框架中抽取出的。其中环境导向因素涵盖了表1中的A1-②③、A2-②③、F1、F2;市场交易因素涵盖了A1-①④、B1-②③、C1-①②③④、D1-①②③④、E1-3、J-①③④、K-②③④;外包运作因素涵盖了A2-①②、C1、C2、G2-①②、H1-①②③、K;关系导向因素涵盖了A2-②、D2-①、G2-①,③、I1、I2;期望收益因素涵盖了A2-②③、B2-①②③、E1-①②、E2-①②③、H2-①②、J-①5;基本约束关系涵盖了A1-④、A2-②③④、B2-②、C1、C2、D1-⑤、D2-①②③④⑤、E1-①、E2-①③、F2、G2、H2-①②③、K等等。上述六个主导因素对企业的物流外包决策活动都具有直接影响性,这里关心的是各主导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理论分析、企业物流外包的实践经验以及对样板企业的访谈调研,我们提出各主导因素之间的7个关系假设,如图1所示。

在六个主导因素中,外包运作因素是反映物流业务外包后运作水平的直接因素,是决定物流服务在成本及质量等基本方面能否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指标。在直接动因中,如果企业所在地区的政策及文化等因素鼓励及激励企业进行外包活动,则往往易于形成繁荣的市场物流外包交易状况,保持地区物流外包市场运行的稳定性;同时,该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在相关政策引导以及支持下,市场中物流公司的服务效率、质量、准时性以及诚信度等方面都将不断完善并向更高的运作水平迈进,这样将能够更好的实现物流服务成本的降低以及服务水平的提高。显然,这些关系构成了积极的、相辅相成的正反馈关系,因此可以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H1):环境导向因素对外包运作因素具有同向影响作用(即:企业认为环境导向因素影响物流外包的重要程度越大,其认为外包运作因素影响物流外包的重要性也越强。以下诸假设的解释均与此类似。);假设2(H2):市场交易因素对外包运作因素具有同向影响作用;假设3(H3):环境导向因素对市场交易因素具有同向影响作用。

图1 物流外包的环境影响因素模型

主导因素中的期望收益因素是企业希望通过物流外包活动获得的间接收益,一般来讲这些收益的取得是需要长期关系积累过程的。由于在该因素的构成中协作关系是一个重要方面,有利于促进和改善企业之间协作关系的因素将对期望收益因素产生积极影响,如关系导向因素。另外,环境影响因素中政策及文化导向等子因素将会对形成市场中和谐的协作关系氛围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企业内部导向于外包协作的发展战略也将积极影响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协作机遇,鼓励企业建立开放的对外策略。因此,可以得出以下假设:

假设4(H4):环境导向因素对期望收益因素具有同向影响作用;假设5(H5):关系导向因素对期望收益因素具有同向影响作用。

主导因素中的基本约束因素是制约企业进行物流活动自营的基本因素,企业往往是考虑了自身诸多的不便因素而不得不采取外包活动。由于该因素的客观存在性与相对固定特征,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人们对于该因素的关注程度并不十分显现。在提升物流服务质量与降低物流成本等基本目标驱动下,企业往往将更多精力关注在市场中有没有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合作者(资源),而较少关注企业内部的某个部门愿不愿意承担该物流任务;同时,在普遍关注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当今社会,企业也一般不可能试图打造大而全的市场航母。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6(H6):市场交易因素对基本约束因素具有反向影响作用;假设7(H7):基本约束因素对外包运作因素具有同向影响作用。

(二)数据获取过程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关系,需要进行相关实证数据的获取及分析,这里采用结构式调查问卷来获取数据。问卷根据表2中的企业物流外包直接动因设定,量表采用5分制,由“较次要”、“次要”、“一般”、“较主要”和“主要”构成,以直接反映各项因素对企业制定外包决策的重要程度,同时也便于企业中问卷填写人直接作答。为了提升调研的准确率,尽量排除人为主观情绪及心理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调研问卷分为A、B两组分别发放到物流服务的客户型企业(如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等)及物流服务的提供企业(如3PL)中,并将回收的量表结果统一分析。在进行正式调研之前,先对30家企业(包括10家物流企业)进行了预调研,通过反馈获得的信息对问卷进行了相应的修订。

正式调研时发放到物流服务客户型企业的问卷共300份,回收227份,剔除无效问卷68份,得到合格问卷159份。其中,主营业务为冶金、建材、汽车(含零部件)、家电、电子、机械、食品、石化、纺织、服装、批零等各类工商企业均占到一定份额。国有性质企业回馈问卷67份,股份制企业42份,外商31份,其他19份。从经营范围来看,业务跨国经营的相对较少,省内及区域经营企业较多,占到合格问卷的53%,国内经营企业占到29%。员工人数大多在2 000人以上,占到71%。年营业额1亿元以上的131家;5 000万-1亿元的26家,总资产在2亿元以上的105家。发放到物流服务提供方企业的问卷150份,回收118份,剔除无效问卷31份。

在87份合格问卷对应的企业中,主营业务为运输、仓储居多,占到合格问卷的83%。经营包装或流通加工、货贷、进出口物流服务业务的企业数量次之,经营物流银行、物流咨询、物流系统开发维护以及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较少。业务跨国经营的有29家,国内经营的34家,其它为省内及地区经营。年营业额1亿元以上的59家,5 000万-1亿元的18家。总资产在2亿元以上的39家,其它分布较均匀。服务客户数量大部集中在20-100个以及100个以上,20家以下的较少。员工数量主要集中在500-1 000人、1 000-2 000人以及2 000人以,且500-1 000人略多。几乎所有的物流企业均承揽外部多家企业的物流服务,个别还承揽与自己有资产纽带关系公司的物流业务。总体来讲,样本分布较为均匀。由于上述两类问卷回收合格数量之和远大于问题数的五倍,因此达到结构方程分析方法对样本数量的要求。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主导因素重要性的直观分析

经问卷结果统计,各主导因素所辖直接动因的量表得分均值及其标准差如表2所示。以各主导因素所辖直接动因得分均值的平均值作为该主导因素的平均得分,则可以得出图2所示的重要性比较柱状图。由图2可以看出,在企业进行物流外包的决策过程中,外包运作因素、市场交易因素以及期望收益因素是三个重要的动因因素。其中包含物流运作成本以及物流服务水平的外包运作因素的重要性最强,说明了尽管在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外包的动机及其所考虑的原因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但基本的运作成本与服务水平这些核心因素仍然是首先考虑的主要动因。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关系导向因素对物流外包的影响作用也是存在的,而且被诸多企业所认可与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中企业在其经营与运作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人为及人际关系因素影响。因而,企业能否重视及合理处理其外部关系也是决定企业运作效率高低非常重要的环节。以下将结合结构方程拟合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二)主导因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分析

将表2所示各主导因素作为结构模型中的变量,通过对问卷结果由SPSS软件分析得到各变量对应的Cronbach系数α值(见表2)均大于0.7,说明各变量的信度均符合构造结构模型的标准。

根据图1所示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通过相关矩阵使用结构方程语言LISREL8.2进行模型的拟合分析,其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评价模型整体拟合优度的各项检验指标(/df、p、RMSEA、NNFI、GFI、AGFI、CFI、IFI等)均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水平,说明了模型的拟合结果较好。

表4是模型假设检验的结果,验证本文所提假设是否成立。由表4可以看出,各假设对应的结构路经其t值均大于2,因而相关假设成立,其中H2、H3、H5、H7等假设关系显著成立。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就我国目前的市场运作实践而言,物流外包已经是一个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普遍现象。图2所反映的主导因素重要性以及图1所反映的各主导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方便我们了解现阶段我国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及国外企业在国内的子公司及分公司)的物流外包动因状况,以制定正确的物流外包决策。为此,以下几点结论是应该注意的:

1.各主导因素中,环境导向因素虽然对企业物流外包决策的绝对影响程度不高(如图2所示),但该因素对外包运作因素、市场交易因素以及外包的期望收益因素等三个主导因素均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作用(见表4)。上述三个主导因素是决定企业物流外包决策的重要因素(如图2所示)。因此,环境导向因素在当今的市场运作及企业运营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引导价值。这一结论给人们带来的启发是:政府应注重市场物流运作的宏观指导,出台合理的引导政策,以政策及文化导向来激励及鼓励企业的物流外包活动,规范物流外包的市场交易行为。这不仅有利于物流市场的繁荣与稳定,也有利于供应链系统运作过程中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合理流动与衔接顺畅,有利于企业进行系统性资源整合,提升社会资源的利用水平与效率。

2.由表1可以看出,市场交易因素对外包运作因素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而二者均是构成决定企业物流外包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图2所示)。由于某地区物流服务水平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该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情况,以及市场中物流服务提供商效率、质量、准时性,及诚信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而这种良好运营状态的形成需要物流服务供需双方的共同努力与营造,需要双方在相关政策及文化氛围影响下转变传统的趋利模式观念,从物流系统的运作优化角度为构建和谐的市场交易环境做出应有的努力,从而实现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均衡发展、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

图2 各主导因素对企业物流外包决策的影响程度

3.在过去传统闭塞的企业经营与运作过程中,人们普遍关心的是自己的企业有没有能力承担企业所面临的一切生产任务,因而曾产生过许多大而全的企业“航母”及小而全的企业“战舰”。但从图2所示的结果来看,目前企业的观念转变了,人们直观上认为可能对企业业务外包决策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基本约束因素并非那样重要。反而,当今企业关注的是外部市场环境中资源的可利用率,这也正是当前资源整合理念提出并被重视的客观基础。因此,同上述1、2点结论相一致,如何营造积极的政治、经济及人文环境氛围、打造和谐、合理及高效的市场运作机制是提升企业、地区乃至国家经济运行水平的核心环节。对企业而言,努力适应外部的环境,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战略及运营策略则是决定其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

4.由图2可知,一向被人们所排斥的关系导向因素,在决定企业物流外包过程中仍然有着一定的作用,当然不仅仅体现在物流外包领域。这里不去评价该因素的好坏,应该关注的是该因素的客观存在性及其对企业运作及发展的影响。尽管关系导向因素对企业的期望收益因素具有正向相关性(见表4),但企业应尽量弱化期望收益中由关系导向因素决定的成分。因此,企业一方面应努力适应市场中这一特殊的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应努力建立和谐的协作关系,逐步扼制及消除关系导向因素在市场中的发展及蔓延,从而形成客观、规范的交易行为。政府部门也应对该因素的存在引起足够的重视,努力从政策引导及宏观调控角度逐步消除这一现象。

总之,通过企业物流外包的环境框架动因分析可以得出许多结论,其中所涵盖的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必将遇到和应对的某些客观因素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以此为出发点可以逐步分析企业外包活动的更深层次原因,进而围绕企业资源整合这一普遍而又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展开讨论。

标签:;  ;  ;  ;  

企业物流服务外包决策的动因与关系研究_物流外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