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 264300
摘要:目的:探究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细节化护理措施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4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颅脑损伤护理模式,实验组给予细节化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思维能力、肢体功能、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感染、压疮及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参照组(23.81%),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细节化护理模式,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显著,应予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颅脑损伤;术后;细节化;护理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方式,研究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细节化护理的作用及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4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2)与参照组(n=42)。其中,男性颅脑损伤患者46例,女性患者38例。最小年龄24周岁,最大年龄68周岁,中位年龄(43.6±7.6)周岁。对比分析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其结果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分组方式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颅脑损伤护理模式,实验组给予细节化护理措施,取患者仰卧位,并将其头部抬高约15至20度,能够有效避免脑水肿问题,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患者术后呕吐致其呛咳[1]。如患者发生呕吐,需及时予以清理,并仔细检查患者气道中是否存在呕吐物。同时,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每日为患者肌肉和皮肤按摩2次,通过上述护理措施能够避免患者发生压疮问题。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次数,并针对患者相关疑问予以耐心解答,防止患者因不了解疾病及治疗而出现负面情绪[2-4]。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84例颅脑损伤患者相关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参照组思维能力、肢体功能、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评分数据行t检验方式,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感染、压疮及溃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行X2检验,采用(n%)表示。上差异性较高(P<0.05),本研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数据,两者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思维能力、肢体功能、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见表1)。
2.2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感染1例,占比2.38%;压疮1例,占比2.38%。实验组总并发症2例,占比4.76%。参照组感染4例,占比9.52%;压疮3例,占比7.14%;溃疡3例,占比7.14%。参照组总并发症10例,占比23.81%。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颅脑损伤并发症发生情况(X2=6.2222,P=0.0126),两者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感染、压疮及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参照组(23.81%)。
表1:2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讨论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上均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针对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细节化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情绪及肢体方面加以干预,护理人员可酌患者实际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干预,从而保障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效果,同时能够加快患者恢复进程,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5]。另外,可对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以提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采用细节化护理模式能够促进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其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较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丽凡,马海菊.细节化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0):131-133.
[2]毛丽芳,王惠君,陈玉琴.细节化管理在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s2).
[3]吕康慧.系统细节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中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4):63-64.
[4]周爱霞,王卫.细节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8):208-210.
[5]陈平,顾德云.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7):251-252.
论文作者:马俊杰,闫红霞,刘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损伤论文; 实验组论文; 并发症论文; 细节论文; 术后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