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涟源市石马山镇卫生院内科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过程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这组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中医内科辩证施治的治疗方法,同时选取52例患者的作为参照组,给予常规方剂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结果:65例偏头痛患者中控制33例(58.93%),显效16例(28.57%),有效5例(8.93%),无效两例(3.57%),控制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效果明显,采取辩证施治效果更佳。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内科;治疗效果
偏头痛是一种以周期发作性头疼为特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临床发病中常有遗传背景,统计研究显示偏头痛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在5%—10%之间,女性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男性,大约在2:1左右,[1]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羞明,经一段歇期后再次发病,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中医认为,偏头痛的发病机理主要为肝阳上亢、浊邪上犯、清阳不升、清窍失养等,[2]本文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偏头痛患者采用了中医内科辩证施治的治疗方法,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7例,占30.36%,女性患者39例,占69.64%,患者年龄在20—68岁之间,平均年龄(39.99±3.25)岁,病程8个月—17年,平均病程(6.12±2.08)年;参照组5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30.77%,女性患者36例,69.23%,年龄在21—66岁,平均年龄(38.54±3.41)岁,病程6个月—18年,平均病程(6.55±1.98)年。两组患者在病例数,年龄,病程,性别等临床因素上差异较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类型,观察组56例偏头痛患者中,瘀阻脑络型20例,占35.72%;肝郁气滞型16例,占28.57%;风刚上扰型13例,占23.21%;肝肾阳虚型7例,占12.5%,其中先兆偏头痛25例,占44.64%;无先兆偏头痛31例,占55.36%。
1.2治疗方法
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方剂治疗方法,基本方药治疗(丹参、黄芪、酸枣仁各30g,防风、川穹各12g,菊花、当归、地龙、熟地各巧g,天麻、白术、合欢皮各l摊,远志、甘草各6g),反复煎煮2次,1剂//d,早晚温服,20d/疗程。[3]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治,1)瘀阻脑络型:通络定痛汤加减(川弯、赤芍、白芷、红花、获等、何首鸟等);2)肝阳上亢型: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地龙、川牛膝、葛根、蝉蜕等);3)肝肾阴亏型:祀菊地黄汤加减(构祀子、抗菊花、生地黄、获等、牡丹皮、山茱英等);4)气血亏虚型:人生养荣汤加减(人参、白术、当归、熟地黄、陈皮、甘草等)。水煎服,3次/d,温服,100mL/次,15d/疗程[4]。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O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评价标准
根据国家医疗卫生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控制:相关症状基本消失,未反复发作;显效:发作频率降低50%以上;有效:发作频率降低21%至50%;无效,发作频率降低20%。[5]
2.2治疗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在经过2—3个疗程治疗后,65例偏头痛患者中控制33例(58.93%),显效16例(28.57%),有效5例(8.93%),无效两例(3.57%),控制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偏头痛据中医理论属“偏头风”、“脑风”范畴,主要症状为风邪入脑、夹寒、热、湿,或经络阻塞、气血失衡,或肝、脾失调以至脑络失调,所以在中医内科治疗的方法上,应以辨证施治为主,在偏头痛治疗方面,中医内科方法具有安全稳定,疗效明显的特点,我国中医理论将偏头痛分为瘀阻脑络、肝郁气滞、风刚上扰、肝肾阳虚等发病机理,随着近些年来现代中医理论的发展,中医内科治疗VER偏头痛的手段逐渐多样且治疗效果明显,医学研究表明,西药治疗往往以短效药为主,而偏头痛多是病情累积所致,治疗效果不明显,采用中医治疗的手段以调理为主,将偏头风分为四种类型,本次治疗结果显示,在经过2—3个疗程治疗后,65例偏头痛患者中控制33例(58.93%),显效16例(28.57%),有效5例(8.93%),无效两例(3.57%),采用常规方剂治疗虽然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控制率上(29.63%)较辨证施治方法还存在一定差距,说明采用中医内科辨证施治治疗手段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综合以上,在治疗VER偏头痛方面应以中医手段为主,中医内科辨证施治手段临床效果明显,但治疗效果的难点在于中药组方的剂量控制上,本次研究发现,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中药组方剂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查代牛.中医内科治疗VER偏头痛的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1:481-482.
[2]张雄文.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20:15-16.
[3]孟立实.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2,35:175.
[4]徐保达.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初步探讨[J].药物与人,2014,04:173.
[5]王海燕.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9:159.
论文作者:刘民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偏头痛论文; 内科论文; 中医论文; 患者论文; 病程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疗程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