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爱霞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ICU 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ICU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8月所收治的79例行呼吸机辅助通气ICU患者,按照抽签尾数奇偶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39例)和集束组(40例)。常规组以常规护理开展工作;集束组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并执行。比较:(1)家属满意度;(2)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医疗费用;(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气管切开率、病死率。结果:(1)集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2)集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显著比常规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3)集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气管切开率、病死率显著比常规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ICU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气管切开率,改善患者预后,减轻其医疗负担,提升家属满意度,对规避医疗纠纷有益处,值得推广。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132-0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机械通气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负担,且病死率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需强化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集束化护理是为了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针对护理中某些特定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循证支持措施,其在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广泛[1]。本研究就集束化护理在ICU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8月所收治的79例行呼吸机辅助通气ICU患者,按照抽签尾数奇偶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39例)和集束组(40例)。所有患者均为ICU行机械通气时间大于1周者。
其中常规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19~75岁,年龄平均值(58.12±15.28)岁。体重最低42kg,最高82kg,体重平均值(63.45±1.32)kg。其中,呼吸衰竭、大手术后、严重创伤和心肺复苏的例数分别为19例、10例、6例和4例。
集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9~74岁,年龄平均值(58.34±15.15)岁。体重最低42kg,最高82kg,体重平均值(63.68±1.92)kg。其中,呼吸衰竭、大手术后、严重创伤和心肺复苏的例数分别为19例、11例、6例和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χ2检验、t检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常规组以常规护理开展工作,根据ICU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集束组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并执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结合临床实际和患者情况,制定以下方案:(1)无临床禁忌者,将床头抬高30°~45°,有效预防误吸、呕吐的发生;(2)对通气时间在72小时以上的患者,给予声门下分泌物吸引;(3)气囊压力维持合适的水平,利用气囊压力表对气囊压力进行精确测量,维持在25~30cmH2O的水平,避免声门分泌物下滑至肺部;(4)利用人工鼻装置,24小时更换1次;(5)采取经口腔气管插管,并根据患者痰量等情况给予密闭式按需吸痰;(6)严格执行手部清洁,在进行有创操作、接触患者前后、解除被污染的物品或呼吸道分泌后,都严格执行洗手制度;(7)根据患者口腔PH选择不同护理液进行护理,一般1天护理2次。若为高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应给予必泰溶液冲洗口腔[2]。
1.3 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1)家属满意度;(2)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医疗费用;(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气管切开率、病死率。
满意率调查表于患者出ICU前发放给行呼吸机辅助通气ICU患者家属填写,调查内容包括对ICU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技巧、紧急处理、告知制度等的满意情况,调查表满分为10分,得分≥9分:非常满意;7-8分:比较满意;<7分: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
1.4 数据处理
数据通过SPSS21.0软件处理,家属满意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气管切开率、病死率行χ2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医疗费用行t检验(x-±s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为临界值,低于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家属满意度比较
集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常规组非常满意20例,比较满意10例,不满意9例,满意率76.92%;集束组非常满意25例,比较满意15例,不满意0例,满意率100.00%,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比较
集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分别为8.23±3.34d、13.53±3.44d、4.73±0.13万元;常规组分别为13.46±5.34d、21.13±5.44d、5.89±0.24万元,集束组显著比常规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气管切开率、病死率比较
集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2.50%、气管切开率12.50%、病死率10.00%显著比常规组低,常规组分别为25.64%、28.21%和23.07%,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机械通气患者常见并发症,可伴随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成为ICU感染控制的关键环节[4-5]。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循证理论支持的高质量护理形式,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其根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进行预见性干预,通过将床头抬高,有效改善通气功能,避免误吸[6];通过口腔护理,有效抑制口腔细菌生长,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严格执行洗手制度,控制感染源;通过控制气囊压力水平,避免声门分泌物下滑至肺部,等等。经上述措施的干预,有效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7-8]。
本研究结果表明,集束化护理在 ICU1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气管切开率,改善患者预后,减轻其医疗负担,提升家属满意度,对规避医疗纠纷有益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素平.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3(26):229-229,230.
[2]布春艳.集束化护理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5(11):94-95.
[3]关淑华.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后实施集束化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21(6):77-78.
[4]谭景予,陈锦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制订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731-733
[5]田晓华,刘卫荣,袁玲等.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14(3):241-243.
[6]杨晓枫,涂丽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444-2445.
[7]戴兰芬,陈宝昌,张海荣等.集束化护理在应用NCPAP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175-1176.
[8]李威,彭粤铭,曹静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09(4):282-284,281.
论文作者:何爱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呼吸机论文; 性肺炎论文; 患者论文; 常规论文; 时间论文; 满意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0期供稿论文;